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芑岬贾氯胖髋谌嘉薹ㄊ褂茫佣拐稣浇⒌卣蕉妨Υ蠹酢�***如果前后主炮塔都被敌人击中的话,就意味着整个战舰丧失了战斗力,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而且从智利来的“黑猫船长”余波尔也指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在指挥炮舰“卡塔利娜”号奇袭“布宜诺斯艾利斯”号巡洋舰时,两炮就让“布宜诺斯艾利斯”号一舷的火力掉了三分之二,道理是一样的。
余波尔在参观了北洋舰队后还说,中国自制的第二级装甲巡洋舰“海陵”号存在着一舷火炮布置过于密集地问题。如果在战斗中被敌人击中哪怕一炮。最少也会被人敲掉两座副炮塔,火力会马上减弱很多,他建议中国在设计新式地装甲巡洋舰时,也一定要考虑这个火炮布置过于密集的问题。
看完信后,孙纲还真有些傻眼的感觉。
看样子采用三联装炮塔,在这个时代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也还是有些超前。
魏瀚在信中向孙纲说。对比“三联装炮塔”和孙纲以前提出来的那个“背负式炮塔”的设想,“背负式炮塔”的难度相比之下还要小一些,因为现在英国和中国又重新开始了海军方面地合作,不妨适当增加新战列舰的排水量,从国外获得新技术解决技术瓶颈。采用“背负式炮塔”的设计方案,造出中国的全新式战列舰出来。
看样子魏瀚和叶祖圭他们是经过了仔细研究和讨论,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才最后让他来决定地。
中国的科技人员和海军将士们,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了。
孙纲想了想,决定“从善如流”,立刻回信表示同意大家的方案,把中国的第三级战列舰的主炮布置方式,由“三联装”变回“背负式”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排水量。让他们“集思广益。妥善筹划”,争取建造出更大更好的战列舰出来。
“所需要什么技术和机器设备。你可以想办法从外国引进,争取让我们的船厂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孙纲对江穆齐说道,
“孝乌明白,大人放心。”江穆齐说道,
从新战列舰“一波三折”的设计上,孙纲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尽快建立中国自己地科研团队,为中国地工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不然的话,总跟在人家地屁股后面是不行的。
孙纲想起来了北洋军情处的那个“科学怪人”赵春泽和他的那些古朋怪友,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苦笑。
中国的科研团队,就要从他们开始了!
江穆齐走后,孙纲又向李鸿章等人提出来了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议,李鸿章等人都表示同意,于是,在“政务院”的批准下,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设立“中国理工研究会”,以原先北洋军情处“军械司”的那些以“找存折”为首的科技人员为骨干,同时向各个机器局及各省新式堂搜罗人才,并从英美两国招募各方面的专家来中国,成立了这么一个带有“实验室”性质的科研机构,一开始主要为中国的军事工业提供技术服务,至于后来演变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技术后盾,是孙纲这时候还没有想到的。
而李鸿章等政务院大佬则要求孙纲尽可能的快些想办法把中国新式陆军的底子搭建起来,因为,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中国面临着的潜在的危险。
由于北洋军情处“升级”为全国军情总处,权限和工作范围大为扩展,各种情报和信息源源不断的汇总到了北京,其中关于“英布战争”的消息引起了中国上层人士的高度关注。
英军在南非虽然首战失利,但“日不落”帝国的军事力量的巨大优越性必然要显示出来。1900年2月,英军开始重新恢复向布尔人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在1900年1月底,英国从印度、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调动大批援军,总兵力增加到了25万人,大大超过布尔人的兵力。英军重新部署兵力后,调整军事将领,加强骑兵部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整顿运输组织。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不知是不是受了中国军队在哈尔滨和吉林以及海参崴等地战胜俄军的影响,英军开始在部队里大量装备用海军舰炮改装的长射程火炮,用于支援步兵的作战,而且居然也开始大量使用装甲列车,一度给布尔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英军首先决定解除“钻石之都”金伯利城之围。1900年2月,英军开始反攻。英军利用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发动钳形攻势,从东西两侧同时向布尔军队发动进攻,把战斗的重心从纳塔尔转向奥兰治河流域易于攻击的地区。2月15日,5000名英军骑兵从后面迂回绕过布尔军队防守的坚固阵地。经过激烈战斗后,英军解除了金伯利城之围。
英军的另一个战役目标是,突破图盖拉防线。英军这一回采用了新的战术,于2月12日开始发动连续4次进攻。英军集中使用50门重炮和野战炮对布尔军队进行了猛烈轰击,一举摧毁了布尔军队的防线。19日,赫朗瓦尼被英军占领。21日,英军渡过科伦索东面的浮桥,打通了沿着介于博塔防线和图盖拉河之间的铁路走廊向东北方向前进的道路。22日前半夜,英军拔除了建立在绿色山头的两个布尔军队防守的坚固阵地,23日,英军攻占了哈特山。27日,图盖拉河防线最终被突破。
英军在这次向布尔人发动的反攻中,可以说大量借鉴了中国军队攻击俄军时使用的战法,利用快速机动的战术,集中火力给了布尔军队以沉重打击。
这场战役是“英布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布尔军队被迫由一开始的优势进攻地位转向了战略防御。
随后,英军从左右两侧夹击布尔军队。由于山路崎岖难行,英军曾一度被阻挡在了铁道山。这时,另一支英军从皮特斯山脉边上展开攻势。他们从山坡上端蜿蜒前进,很快就越过铁路线。接着,英军和布尔军队双方对铁道山和哈特山之间的咽喉地带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展开了肉搏战。结果布尔军遭到惨败,图盖拉防线崩溃,迫使布尔军队后撤,莱迪史密斯城的围困也被解除了。
英军乘胜追击。3月13日又占领了奥兰治自由邦的首府布隆方丹,插入布尔人国家的心脏。
英军在短时间内很快扭转了不利的战局,中国军队抗俄战争的经验,可以说功不可没。
但英布战争中出现的另一件事,却让孙纲感觉到十分危险。
(四百)改革陆军军制
那就是,在南非作战的英军中,有大量的日本军人组成的雇佣军!
如果说英军当中有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殖民地国家的军队还可以理解的话,日本还不是英国殖民体系当中的一员,但却有大量的日本军人随同英军作战,可以说是让人十分奇怪的。
大英帝国经过了多年的殖民扩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但“日不落帝国”的“扩张能力”到了新的二十世纪,已经达到了“极限”,大英帝国想要维持这么庞大的领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次的“英布战争”其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英军的主要兵力都被牵制在了南非,作为大英帝国最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军队也已被大英帝国调往世界各地,以填补英军主力开赴南非后留下的防卫空虚。同样,加拿大也听从了大英帝国的“召唤”,派兵支援英国在南非的军事行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白肤色国家”,是大英帝国的真正“子弟兵”,出兵参战也是正常的,但日本人出兵算怎么回事呢?
据军情总处的情报显示,这些参战的日本人来自日本各藩的都有,但以日本当年的“倒幕四强藩”萨摩、土佐、长州、肥前的军人为多,这些人并不是以日本军队的身份参加“英布战争”的,而是以英国在日本招募的雇佣军的身份去南非参战的,据不完全统计,英国统共在日本招募了10000多人,这些日本人在南非冲锋陷阵,作战凶悍顽强,屡立战功,让英国人赞赏不已,听说英国政府还在同日本德川幕府磋商,继续雇佣“日本武士”去南非作战。以求早日结束在南非的战事。
李鸿章他们现在看到的是英国军力的强大,以及中国目前和西方列强的差距,满清王朝遗留下来的旧式军队现在只能说是“摆设”,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中国现在能够有一定战斗力地军队全国加起来应该不会超过十万人(包括孙纲偷偷弄起来的那支军队),现在海军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海上防御相对能巩固一些了,可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