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幼的口粮田,至于大户们从贫困农户手中抢掠到的那些扶困物资,则被重新交回到了农民们的手中。

在铁与血的教训面前,洛阳的士人和富户终于重新认识了大公子刘世仁的手段,他们现在甚至觉得刘和比当初董卓占据洛阳时还要狠。

当然了,觉得刘和心黑手辣的只是那些富家大户,而洛阳的穷苦百姓却将刘和当成了真正的大救星,许多人家甚至在家中给刘和立起了为他祈求福寿的长生牌位。

也有脖子硬不怕事的士人代表站出来替那些被剥夺了家产的富户鸣冤叫屈,他们坚持认为欠债还钱乃是公理,觉得官府既然与穷苦人家签署了转让协议,那么穷苦百姓得到的物资就应算作他们的私产,而这些穷苦百姓当初欠下了富户的债,所以富户们手持借据前来将他们家中的物资收走也不算违法。

除了替这些富户鸣冤叫屈,士人代表们还对刘和只给穷苦百姓提供曲辕犁和良种的做法非常不满,坚持认为洛阳百姓不分贫贱都是大汉子民,而刘和作为洛阳目前的统治者,理应一碗水端平,不该厚此而薄彼,对士族大户抱有敌意和成见。

面对士族富户的发难,刘和的解释只有两条。

第一,洛阳穷苦百姓获得的这批用于扩大农业生产的物资,归属权是他刘和的,各县百姓与官署签订的协议之中只有使用权,没有支配权,因此任何人从穷苦百姓家里抢夺这些东西,那就是抢他刘和的私产!

第二,世家富户们眼红幽州特产的曲辕犁和那些耕牛、驽马可以理解,但他们应该反省一下当初官府招募青壮劳力修筑关隘和城池时,洛阳周边豢养着许多僮客、私兵的富家大户们都干什么去了?这些从幽州运来的曲辕犁、耕牛、驽马和良种,便是刘和对于那些愿意为自己出力的百姓们的奖励!

刘和理直气壮的告诉洛阳所有人,谁给他干活,谁听他的话,谁就能得到他的扶持,谁就能过上好日子。反之,谁要是跟他对着干,谁就是自找不痛快,自绝后路。

对于刘和的这两条解释,洛阳世家大户虽然心中不满,但却不敢再有明显的抵抗,因为刘和不是软弱的文官,他是手握数万兵马的军阀,杀起人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平息了这股风波不久,河南尹各县的官府又贴出了告示,鼓励各乡富户就近与本村的穷苦百姓结成农业互助组,以乡和亭为单位结成互助社,只要大家愿意接受官府的公正和监督,那么富户们就可以向穷苦百姓借用耕牛和曲辕犁等农具,不用再像前段时间那样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硬抢。

此时已到了春耕时节,富户们虽然家中有余粮,更是不缺少青壮劳力,但他们照样眼红穷苦百姓们从刘和这里获得的耕牛、驽马和曲辕犁,所以终于尝试着与本村、本乡的贫民签订了互助合同,开始了建立农业互助组和互助社的尝试。

于是,一场攸关长远的农业生产体制变革从洛阳开始,直到许多年以后在大汉全境推行,对大汉帝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互助组和互助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归属问题,依然会有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但却可以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刘和心里明白,就算到了两千年以后,土地问题依然是无解的,即使全部的土地都被定性为国有,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要存在着阶级,那么剥削就依然存在,并不会因为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化而消除。

很多时候,剥削的行为就是以官府的名义在进行,实际上得到好处的仅是少数人……

当各乡开始创立互助社的消息传回洛阳之后,刘和兴奋了好一阵子,他觉得自己终于为洛阳百姓做了一件影响长远的好事。

为了推动互助社的发展,刘和带着几个手下跑遍了洛阳周边各县,不仅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垦荒种田的进度,甚至亲自下地向农户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曲辕犁,如何修筑沤粪池,如何保持耕地的墒份……

总之,走乡串户的刘和就像一个标准的农民,没有半分世家公子的样子。

有好几次,一身臭汗的刘和返回太傅府后,都被蔡琰妹子强行扒光衣服从头到脚反复搓洗了好几遍,就差把他的皮给搓破了。

对于蔡琰妹子的不理解,刘和总会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进行反击,而且还耐心地劝说蔡琰有空的时候也去乡下转一转,多接一些地气,不要老是呆在后花园里面弹琴跳舞,无病呻吟。

蔡琰被刘和说的气恼,豁出大汉才女的名声不要,真的身穿农家女子的服饰出现在了田野之间,结果却引来了许多农户的叫好之声。

刘和为了表扬蔡琰这个积极行为,于是赋诗一首,名曰《劝农诗》。

实际上,刘和这货又当了一回文贼,将后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那首《劝农诗》给剽窃了过来。

正文 第二零六章 惊喜连连

随着洛阳粮荒的逐步解除,以及大规模的开荒耕种开始,艰难的形势总算得到扭转,刘和的日子于是好过起来。

从刘和去年八月率军南下,直到今年三月,刘和在司隶地区的苦心经营,也开始显现效果,这从开始有人才主动前来投效于他得到证明。

先是名儒郑众的曾孙郑泰,在董卓死后从南阳袁术哪里返回河南老家,听说太傅之子刘和如今控制了洛阳,并且向各州发出了《纳贤告示》,于是带着亲兄弟郑浑一起前来洛阳求见刘和。

郑泰,字公业,世居河南开封,是地道的京城人士。他在大将军何进辅政期间,曾被任命为尚书侍郎,并迁侍御史。当时何进密谋诛除宦官,打算征召并州牧董卓率军入京协助,郑泰极力劝阻何进说:“董卓强暴残忍,野心很大,如果倚重他来解决朝政大事,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必定会危害朝廷。”可惜何进刚愎自用,听不进郑泰的进言,仍请董卓入京,郑泰于是弃官返回老家开封。

等到董卓进入洛阳之后,果然擅权作乱,凭借手中兵马玩弄朝政、废立皇帝。当时郑泰被董卓征辟,让他与城门校尉伍琼、长史何颙和尚书周毖等一起去选拔天下名士为官。郑泰与伍琼、何颙等人便劝说董卓让袁绍担任渤海太守,以此来笼络袁绍,但其实郑泰是想扶植袁绍作为反对董卓的首脑。

初平元年正月,袁绍在冀州自号车骑将军,充当关东联军的盟主,公开起兵讨伐董卓。当时董卓与朝堂大臣商议,打算亲自领兵对付关东联军,众臣都不敢出言反对,惟独郑泰担心董卓兵马强壮,讨董联军无法取胜,所以出言反对,把反话正着说,忽悠董卓将兵权交给了他。董卓身边谋士提醒董卓说郑泰智略过人,其实暗中早已与袁绍等人合谋,如果把兵马交到郑泰手中,就等于是让他交给袁绍这些人,董卓于是赶紧收回了郑泰的兵权,改拜郑泰为议郎。

后来,董卓迁都长安,司隶地区闹起饥荒,京城当中的许多士大夫都无法生活,当时郑泰家中有钱,于是每日举行聚会,救济了很多人。再后来,郑泰与荀攸和何颙等人合谋暗杀董卓,但是秘密泄漏,郑泰便从武关逃离长安,投奔了后将军袁术。

郑泰在洛阳和长安为官的时候,刘和当时也在,甚至还因为饿肚子而去郑泰府中蹭过饭,所以刘和跟郑泰其实是老熟人了。

在刘和的记忆之中,郑泰此时应该已经作古,而且是死在前往扬州出任刺史的道路之中,不知道怎么搞的竟然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还带着他的弟弟郑浑。

虽然弄不清郑泰为何该死不死,但既然他来了,正缺人手的刘和当然不会避而不见,相反的,刘和以最高的规格接见了这位反董猛人,还有他的弟弟郑浑。

实际上,如果当初郑泰跟荀攸和何颙等人谋杀董卓成功了,他就是现在的王允,大权在握,声名远播!

刘和记得郑泰的弟弟郑浑也不简单,在郑泰死后最终被曹操征用,曾经多次出任地方官员,稳定了任职所在地的混乱局势,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也就是说,郑氏兄弟二人都是有本事的,而且忠于汉室,因此可以信任和重用。

鉴于郑泰的名声,刘和向长安朝廷上表,奏请加封反董义士郑泰为御史中丞,今后留任洛阳,监察洛阳百官的言行举止。同时,任命郑浑为太傅府令史,今后辅助自己处理政务。

郑氏兄弟到来不久,长安朝廷委派司空赵温领着一些官吏也抵达了洛阳。

年前,刘和为了缓和与王允的关系,曾经上表长安朝廷,请求朝廷委派够分量的官员前来洛阳,主持皇宫修缮等事宜,结果王允竟然将看着有些碍眼的,与他同为三公的赵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