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坚持守护的记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网络
更新时间2009…5…1 1:26:16  字数:3518

 DotA的历史追溯到星际(SC)年代,
  可它真正被人注意到的时代却是在War的年代。
  一时间在War的欧美BN上占据了大半江山的它,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
  我们错过可见证DotA成长的时机,
  但是我们却幸运地伴随它成长。
  一些故事总在延续,一些梦想也在延续。
  ——题记
  府城这个镇很小,小到编制中国地图的那位牛B的人物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所以府城很落后,八八年海南刚建省的时候似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落后的地域。
  不过府城这个小镇上的人却很淳朴,到过府城并且在这里生活上一段时间的人们如果还记得这个地方,那么一定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至于人们淳朴的原因就是因为落后,拿改革开放的第一座特区城市深圳和海南这个后起之秀相比,这里的人们似乎还习惯解放初期那种恬静的生活,并且深陷其中。
  解放初期的人们大多都很淳朴,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从海南岛地图上看的话就会发现,府城在中国地图上的地理位置不是对外,而是对内。府城还相邻着海南的省会城市海口,当然这个是府城这座小镇不幸中的万幸。
  海口,身为一个省的省会城市,在这本书的主角——八八年出生的张鳞记忆里面觉得发展得还是很好的。可是张鳞的父亲和母亲却告诉张鳞那是因为他只看见事物美好的一面,而海口从前的样子由张鳞的父母嘴巴里面描述出来的时候,张鳞脑海里面浮现的是自己最喜欢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地道战》里面的高家庄。
  所以每当张鳞坐着空调公车到海口的时候,张鳞觉得如果将公车窗户外那些高楼大厦跟父母口中说出的样子做比较,这让自己很难将两者联系到一块。但是当父亲拿着以前海口的旧照片给张鳞看的时候,张鳞也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张鳞的父亲叫张健,是个房地产商,属于八十年代最热门的词汇——“下海”的那类人。对海南的经济有过研究,或者说只要对新中国经济历史有研究的人都不会忘记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张健当时就是依靠这场房地产热狠狠地赚了一笔,接着幸运地躲开了泡沫活下来的房地产商人之一。
  张鳞记忆中张健至少在自己的耳边说“我是看着海南发展起来的”这句话不下于万次,至于其中的辛酸秘闻更是数不胜数。有一夜百万富翁的经典传奇,也有一夜落魄的悲惨经历。
  对父亲张健说的话,张鳞总是半信半疑。
  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就有了代沟。八十年代的孩子更是如此。
  至于张鳞的母亲王艳,属于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张鳞的印象里,母亲就跟古代的女子一样充满着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优点。
  张鳞的家庭条件也就决定了他的零花钱相比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还是很富裕的。
  而虽然张鳞的父亲张健是个房地产商,手里有着大把的地皮和房子,但是他们的家却在府城。
  因为王艳喜欢清净的环境,而且地方还不能落后到买个菜都要转几个来回的车。
  府城,正好满足王艳的需求。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张鳞的高中考上了海南省最有名气的中学——南海中学。
  这所中学在海口和府城的分界线上。
  所以张鳞就慢慢地习惯了母亲所选择的这座安静小镇。
  其实张鳞觉得府城这个小镇还不错,除了镇上的人特淳朴外还因为府城在历史上还是个有名的地方。历史上的琼台福地和琼台书院不巧地正座落在府城这个小镇上,这也让小镇上的人们多有带着文人,用现代点的话说就是知识分子的气息。或许这就是府城人淳朴的原因,文化熏陶对人的影响在这里再次体现出来。
  知识分子多了,自然府城也不会太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而来,有着知识作为财富的府城人民自然也要搭搭这班顺风车。于是府城也开始发展起来了,并且跟海口一起被人们称为海府地区。
  九十年代是张鳞记忆里面府城飞速发展的黄金段。
  而其中在这次飞速发展中让张鳞印象最深的只是一家门口挂着电脑培训班的小铺面。
  在电脑还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时候,网吧却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那时候的网吧当然还没有挂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招牌,而家庭富裕的对万事充满好奇心的张鳞自然会对这样的新鲜事物产生了兴趣。
  八十年代的孩子,似乎天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就这样,张鳞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这个词汇。
  随着进入那挂着“电脑学习班”,性质却跟现在网吧一样的房间次数多了,张鳞也知道了椰子树下聊天室和QICQ之类的东西,而游戏更是不可缺少的。那时候的网吧里空气出奇的差,一堆无所事事的人坐在电脑面前抽烟玩游戏和聊天,这让受到母亲影响不喜欢嘈杂环境的张鳞有点无法忍受。于是在一个晚饭的时候张鳞对父亲提出了自己想要一台电脑的想法。
  很幸运,因为张鳞的父亲张健毕竟是下过海的人,骨子里面对新鲜事物的抵抗力跟张鳞相比不见得强多少。所以那那顿晚饭的第二天下午张鳞放学回来就看见自己的房间书桌上多了台电脑。当然,能让张健这么快下定决心的是因为张鳞给这台电脑冠上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张鳞自己想学电脑打字。
  虽然张健的年龄段确定了他不可能对这样新鲜事物这么充满激情,但是他跟一般同年龄段的人相比他还是知道电脑的,而且自己公司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还经常在自己的耳边唠叨有了电脑是多么多么的好,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意外之下地听到了“五笔输入法”这个词。所以张健觉得自己孩子这样的要求是应该满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就被张健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而自己的孩子张健正是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品。
  张鳞当然不知道父亲的想法,但是他即使是知道父亲的想法张鳞还是会觉得这个交易很值。
  那天夜里张鳞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觉,晚上偷偷从床上起来打开电脑在里面点来点去。
  接下来的日子张鳞却是更加的幸运,要问那时候网络上最热门的是什么?那当然是聊天室和一些简单的网络文字游戏。而这些都需要什么?那就是打字的速度。所以,张鳞自己买了一本五笔输入法教材就开始在新电脑上琢磨。本来小学的学业对于聪明的张鳞来说就没有什么难度,这就让张鳞更有机会泡在电脑面前了。
  对此张鳞的父母没说什么,张健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这样努力学习新鲜事物是好事。而王艳是觉得让与其让张鳞跑到网吧那空气不好的地方玩还不如让他在家里面玩好,只要不耽搁到学习上,孩子就应该有个自主快乐的童年。至于王艳是怎么知道张鳞老跑网吧这个事,那是因为张鳞的邻居有个女孩跟张鳞从小玩到大,王艳是付出了一个可爱的大布娃娃才收买了这个可靠的眼线。
  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张鳞的打字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这一切似乎有映照了某位伟人那句“要从娃娃抓起”的至理名言。
  当张鳞觉得自己的打字速度可以比得上平时在网吧里面长泡的大叔级人物的时候对父亲张健提出了一个意见。
  “老爸,我想拉条网线。”
  那时候刚开始放暑假,让张鳞感到意外的是父亲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接着跟那台电脑出现一样,第二天网线就拉到了家里面。后来张鳞才知道那天开口之前母亲将自己的成绩单给张健看了,上面四个圆圈外加两条直线的成绩才是父亲那么爽快的原因。至少张鳞是这样觉得的,而张健心里想的却是因为自己公司用上了电脑,工作效率提高。这让张健觉得电脑是个好东西。
  那年暑假,张磷开始用着52K速度的“猫”在网络上游荡。
  时间飞快地流逝。
  张鳞在QQ,不对……应该叫做QICQ和聊天室还有BBS里面逛荡而感觉到厌倦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世纪的尾声。因为教育制度改革的原因,小学升初中变成了按照区域分配,于是张鳞根本没有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当然,张鳞还是在摸底考试里面被分配到了尖子班。
  那是时候的网络世界已经开始成型了,在一个周末无聊逛一个游戏BBS的时候张鳞意外地看见了一个词——即时战略游戏。而跟在这个词语后面的是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