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
王庶这连续两篇奏章,几欲声声血,字字泪,更仿佛是指着高宗皇帝的鼻子在破口大骂了,几乎没有顾及到皇帝的脸皮和尊严。
但这时候的高宗皇帝已经不是当年落难的那个九王子,他的忍耐力之强悍,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高宗皇帝不但没有怪罪于王庶,还让他参与到与金国特使的谈判之中。
这样一来,可把我们的王庶大人给雷得不知所措了。
完颜昌和完颜宗盘等金国鸽派的一番好意,在南宋这边居然能够引起这么大的乱子。究其原因,可能是谁也没有想到金国竟然也会有卖国贼,大家没有心理准备之下,一时乱了阵脚。
汉奸听说多了,谁也不曾想到会有女真奸的出现。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金国鸽派的割地计划是需要南宋用“诚意”来交换的。而这个所谓的“诚意”,就是南宋必须向金国称臣进贡。
进贡还好说一点,毕竟前朝早有先例。但“称臣”就不同了,“称臣”意味着南宋朝廷还要取消国号,只能作为金国的一个藩属而存在。
这样的代价,对于好面子的南宋军民而言,如可能够咽得下去。
坦白讲,女真人搞政治还真的不行,卖国这般简单的事情,都要搞得两边都是天怒人怨,两头不到岸。
有此可见,这么不靠谱的一个协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双输的局面。
高宗皇帝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太好。
在朝野上下,反对声接踵而来的情况下,高宗皇帝的变现只能是“意坚甚,往往峻拒之,或至震怒”。
虽然如此,在群情汹涌之下,高宗皇帝还是相当的被动。最主要的一点是。高宗皇帝和秦桧他们没能列举出一个接受金国和约的原因出来。
从军事上看,这几天岳飞、吴玠和韩世忠的战绩摆在那里。如今的南宋朝廷根本无需要去畏惧金国。
从国际形势而言,伪齐刘豫刚刚被废,中原地区乱成一团,对南宋极为有利。
从财力上分析,这几年江南地区风调雨顺,盗贼全无,朝廷的税赋收入猛增,国家的综合实力蒸蒸日上。
因此。假如没有任何的解释,又或者是没有一个哪怕是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高宗皇帝也不好乾纲独断,一意孤行。
这时候,我们的左相大人赵鼎出手了。
在一次早朝之后,赵鼎单独留了下来,跟高宗皇帝说了这么一段话。
“陛下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今乃屈体请和,诚非美事;然陛下不惮为之者,凡以为梓宫及母、兄耳。群臣愤懑之辞出于爱君,非有他意,不必以为深罪。陛下宜好谓之曰:‘讲和诚非美事,以梓宫及母、兄之故。不得已而为之。议者不过以敌人不可深信;但得梓宫及母、兄今日还阙,明日渝盟,吾所得多矣。此意不在讲和也。’群臣以陛下孝诚如此,必能相谅。”
赵鼎给高宗皇帝编了一个接受金国和约的籍口………孝道。
赵鼎的说法是,之所以要和金国和谈。主要是想把还被扣押在金国的太后、皇后和其他兄弟换回来。等亲人们被送回来,即便撕毁合同。我们也是赚了。
这个赵鼎,居然在教唆高宗皇帝说谎。
果不其然,高宗皇帝在第二天早朝就把这个和谈的籍口给抛了出去。
当时在朝堂上议事,枢密副使王庶提出要把这个叫乌陵思谋的金国特使斩首,理由是这个女真人在开封陷落时搜括百姓抓捕皇族,干尽了坏事。
趁机抓住这个死敌,先报仇于万一!
这时候,高宗皇帝凄然摇头,边抽泣边说道:“王爱卿,你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现在不能杀这个人啊,更不能阻挠议和。我的母亲大人、你的太后还在北国受难,眼下是唯一能接她老人家南归的机会。朕以孝治天下,难道这一点点的思母之心,爱卿都不能成全吗?”
说道心中的痛处,高宗皇帝忍住不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不出所料,龙床之下的文武百官们或是出于礼节,或是出于孝心,又或者是要拍马屁,都跟着泪流满面起来。
宋朝理学盛行,天理至上,而孝道又是最大的天理。
赵鼎这一招,确实好使。
就在高宗皇帝暗自高兴的的时候,朝堂之中,忽然有一个明白人走了出来,还当众讲了一个故事:“当初秦朝末期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一次项羽抓住刘邦的老爹,威胁刘邦说假如不投降就煮了他老爹。
岂料刘邦回复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搞没想到刘邦如此赖皮,只好放人了事。”
众人一看,此人原来就是左奉议郎冯时行。
冯议郎讲完故事后,继续解释道:“此时宋、金交恶,比楚汉相争还要凶险,已经是两个民族之间不死不休的局面,怎么能以一个母亲的名义要求整个民族的屈服呢?况且那样的屈服也带不来平安,更没法平等!皇帝陛下应该向刘邦同志学习,努力振作,对女真人同样说出刘邦式的外交辞令……”
冯时行的说法其实就是一句话:事情孰轻孰重。到底是江山社稷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
而这句话,正好是高宗皇帝的死穴。
高宗皇帝脸色刷白,冷汗直往外冒,心想:“不是吧?你们居然玩得哪么绝,我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籍口,就这样被你们否决掉,这会不会太过分了些?”
PS:谢谢靓女007大大的打赏
第三百三十四章:双输的协定(三)
从建康元年开始,到绍兴八年,高宗皇帝的在位时间已经整整有十二年了。
在这漫长的十二年里,赵构从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逐渐成长,经历了各种的艰辛和考验,已经跨越了而立之年。
前后八任、共十位正副宰相们在这段时间里陪伴在他的身边,倾力辅助。
其中既有有刚直不阿、铁血无情的李纲,也有贪生怕死、首鼠两端的黄潜善;既有夸夸其谈的范宗尹和张浚,也有锱铢必计的吕颐浩;当然少不了的就是阴柔恶毒的秦桧,等等。
抛开各自的立场和政见,这些宰相们无疑都是南宋初期的精英,都是在无数的官员和读书人当中挑选出来的能人名士。
套用一句成语,这些宰相大人们都是“一时之瑜亮,各领数载。在他们的精心辅助之下,高宗赵构的帝皇之术日趋成熟。
虽然左奉议郎冯时行的出现有些突然,虽然冯时行的言论让高宗有些慌乱,但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高宗皇帝就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只见高宗皇帝用长袖遮脸,失声痛苦,还边哭边呜咽道:“冯卿家你说得太可怕了,‘杯羹之语朕不忍闻’,我是以孝道来治理国家,煮人肉和做人肉包子这样残忍的话又怎可能从朕的口中说出来呢?”
说道这里,高宗皇帝便从龙床上站立起来,也不宣布退朝,踉跄跄跄得走回后宫。留下一班呆若木鸡的大臣。
哇塞,高宗这招太猛了。不费丝毫的力气,单是哭上几声,就轻易地瓦解了众位大臣的进攻,还顺带捞上个孝顺的好名声。
到了这时候,谁还敢说高宗无能,我跟他急!
就这样,在高宗皇帝和两位正副宰相的极力坚持之下,和谈得以继续。
几天后。金国的特使乌陵思谋正式踏入了南宋的皇宫,当着高宗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的脸宣读了金国和谈的条件:一、送还徽宗皇帝梓宫;二、送还高宗皇帝生母;三、归还河南、淮北地区;四、南朝向金主称臣纳贡;五、高宗取消帝号;六、南朝取消国号,为金藩属国。
乌陵思谋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一片骚动。
原因很简单,金国的这个条件太过分了。
别的不说,单说是取消帝号和国号。就让众大臣们不服气。因为哪怕是之前刘豫的伪齐政权,虽说是子皇帝,但起码帝号和国号皆全,尊严犹在。
而如今,依照金国的说法,南宋朝廷将彻底沦落为一个诸侯国。而高宗皇帝只能是金国的一个臣子而已。
这样的安排,让面子至上的南宋人如何接受得了。
朝中的文武百官们大都气愤填膺,目露凶光,恨不得冲上前去,把气焰嚣张的金国特使乌陵思谋给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朝堂上的气氛压抑并且愤怒着。一团团的怒气在朝堂上空酝酿着,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也就只欠一个发起人而已。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的高宗皇帝又哭了。
当时他“哽咽,举袖拭泪”,向乌陵思谋询问道:“朕的母后好吗,朕的哥哥渊圣皇帝好吗,朕的皇后和其他的诸位皇族亲人们还好吗?”
高宗皇帝的哭声果然厉害,象甘霖露珠一般,不但轻易地驱散了众人的怒气,还把长期以孝道为先的南宋官员们弄得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