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痰饮内阻证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或胃部如囊裹水,脘痞满闷,纳谷不佳,头眩,心悸,或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而腻,脉沉弦滑。

证机概要: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胃气上逆。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两方均有化饮降逆作用,治疗水饮停留在胃,呕吐清水痰涎等症,但前方以和胃降逆为主,后方则以温阳化饮为主。

常用药: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健脾利水化湿;桂枝温化痰饮。

湿阻中焦,气机不利,脘痞胀满,苔厚,可加苍术、厚朴、枳实燥湿理气;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砂仁化浊开胃。若胸膈烦闷,口苦,心烦不寐,舌苔黄腻,痰郁化热者,可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4。肝气犯胃证

症状:呕吐吞酸,或干呕泛恶,脘胁胀痛,烦闷不舒,暖气频频,每遇情志失调而发作或加重,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前方行气开郁,化痰降逆,用于七情郁结,气滞于胃,泛恶呕吐;后方辛开苦降,泄肝和胃,用于肝郁化火,上逆犯胃所致的呕吐。常用药:厚朴、苏梗、香附、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半夏、生姜、旋覆花降逆止呕;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泄肝安胃;茯苓渗湿健脾。

若肝郁化热,心烦口渴者,酌加竹茹、黄芩、芦根泄热生津止渴;口苦嘈杂,大便干结,腑气不通者,酌加大黄、枳实通腑止吐;郁热伤阴,口燥咽干,胃中灼热,舌红少苔者,去厚朴、紫苏等香燥药,加北沙参、麦冬、竹茹等养阴和胃,润降止吐;若胸胁胀满疼痛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疏肝解郁;若呕吐日久,诸药无效,胸胁刺痛,舌有瘀斑者,可酌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呕吐苦水甚或黄绿水者,属于“胆呕”,多由胆热犯胃所致,宜黄连温胆汤合左金丸加黄芩、连翘、代赭石等清泄胆火,降胃止呕。

5。脾胃虚寒证

症状: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发时止,食入难化,胸脘痞闷,不思饮食,面色咣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温补脾阳、甘温降逆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脾失健运,胃气不降之呕吐。

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干姜、吴茱萸温中和胃;半夏、砂仁和胃理气,降逆止吐。

胃虚气逆,呕恶频繁,嗳气频作,中脘痞硬者,酌加代赭石、旋覆花、枳壳等以镇逆和胃;阳虚水饮内停,呕吐清水,胃脘冷胀,四肢清冷者,宜加附子、川椒、桂枝等,以温中化饮,降逆止呕。

6。胃阴不足证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恶心,似饥而不能食,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脉多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失于濡润,和降失司。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本方具有益胃生津、降逆下气功能,用于胃阴不足,润降失司之呕吐。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养阴生津;太子参、谷芽、甘草益气和胃;半夏降逆止呕。

若呕吐甚,加竹茹、橘皮、枇杷叶和降胃气;津伤较甚,大便燥结,舌红无苔者,酌加生地黄、天花粉、火麻仁、白蜜等生津养胃,润燥通腑;伴倦怠乏力,纳差舌淡,加白术、山药益气健脾。

【预后转归】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治疗及时则预后良好。惟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呕吐日久,病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其轻重进退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控制。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脾胃衰败,后天乏源,易变生它证,或致阴竭阳亡。

【预防调护】

饮食失调是导致呕吐最常见的原因,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变质腐秽食物;脾胃素虚者勿过食生冷、肥甘腻滞等食品;胃中有热者忌食辛辣、香燥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对肝气犯胃者尤当注意。对可能引起呕吐的原发疾病要积极治疗。

呕吐患者应少食多餐,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并注意营养的均衡。忌食肥甘厚腻、生冷粗硬、腥膻异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必要时禁食。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症、昏迷或体力差的病人要侧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吐后用温水漱口,清洁口腔。

【临证备要】

1。合理使用和胃降逆药物。胃气上逆是呕吐发病的关键,治疗呕吐当以和胃降逆为基本治法,故在审因论治中,不论何种治法,皆应配合和胃降逆药物,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正常生理功能,呕吐始能得止。处方宜精,选药宜少,以芳香醒脾之剂为宜,药如半夏、生姜、苏梗、黄连、砂仁、丁香、旋覆花、代赭石等。历代医家认为降逆止呕药中,以半夏、代赭石效力最著。而于辛开苦降一法中,生姜味辛,黄连味苦,为该治法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值得参用。避免使用臭浊味厚之品,服药也应少量频服,并根据病情采取热服或冷服,或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以免格局难下。

2。注意对因治疗。由于呕吐可涉及多种疾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应结合辨病,明确发病原因,对因治疗以消除致吐之源。

3。不可见吐治吐。由于呕吐既是病态,又是人体祛除胃中病邪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遇饮食腐秽,停饮积痰,或误吞毒物,邪停上脘,欲吐不能或吐而未净者,不应止吐,当因势利导,给予探吐以祛除病邪。

4。合理运用下法。就一般而论,呕吐病位在胃,不应用下药攻肠。若呕吐属虚者,下之更有虚虚之弊。但下法又非所有呕吐之禁忌。胃与肠相连,同主运化,若呕吐因于胃肠实热,又兼大便秘结者,应及时使用下法,通其大便可折其上逆之势。大黄不但是通腑主药,亦是降胃良药,《金匮要略》有“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的记载。

5。呕吐日久变证多。剧烈呕吐或顽固性呕吐日久,多伤津损液,甚至引起气随津脱等变证,应采取纠正脱水、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防治变证。

【医案举隅】

王某,女,18岁。1974年3月5日初诊。

患呕吐已1年余,食后胃中不舒,渐渐吐出不消化物,无酸味,吐尽方舒,吐后又觉饥嘈,略进饮食,泛吐如前。形体消瘦,大便艰难(x线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口干,舌质红,脉细弱。由于精神刺激,饥饱失调,引起久吐不止,导致气阴两伤,上逆之气,从肝而出,损伤脾胃。先用顺气降逆,泄肝养胃之法。

煅赭石12g,北沙参9g,麦冬9g,川楝子9g,半夏9g,陈皮6g,姜竹茹9g,谷芽12g,枳壳4。5g。3剂。

二诊:3月8日。呕吐略减,胃嘈如前,前方再加黄连1。5g。7剂。三诊:3月15日。呕吐逐步减轻,原方续服7剂。

四诊:3月23日。呕吐已止,大便亦通,饮食渐进(先进豆浆、稀粥,渐渐能食软饭),胃中较舒,但神疲,舌红无苔,脉细。可见脾胃已伤,气阴未复,再与益气生津、健脾和胃之法,方用《金匮》麦门冬汤加减。

麦冬9g,半夏4。5g,党参9g,生甘草3g,陈皮4。5g,香谷芽12g。此方嘱连服10剂,巩固疗效,并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防复发。

按:患者肝气犯胃,久吐伤正,虚实夹杂。治疗先以泄肝降逆止呕为主,兼以养胃,治标以控制病情;终以益气生津,健脾和胃,治本而复正收功。本案临证思路清晰,治疗重点突出,用药灵巧,既有守法坚持,也有随证更方,疗效显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内科名家黄文东学术经验集。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古代文献精选】

《景岳全书…呕吐》:“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所谓邪者,或暴伤寒冷,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或其本无内伤,又无外感,而常为呕吐者,此既无邪,必胃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