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阴;附子、肉桂助阳;龙骨、金樱子、芡实涩精。
夜尿频多者,加益智仁益肾缩泉;畏寒肢冷者,加肉苁蓉、菟丝子温阳。
3。心脾亏损证
症状:早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食少便溏,舌淡,脉细。
证机概要:气血亏虚,心脾失养。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生地、桂圆肉养血;枣仁、茯神、远志宁神;木香理气;山茱萸、金樱子益肾固精。
食少便溏者,加山药、陈皮健脾益气;惊悸怔忡者,加龙骨、牡蛎安神。
4。肝经湿热证
症状:泄精过早,阴茎易举,阴囊潮湿,瘙痒坠胀,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治法:清泻肝经湿热。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山栀、黄芩清泄肝火;泽泻、木通、黄柏、车前子清利湿热;柴胡、乌药疏肝理气;当归、生地柔肝坚阴。
阴囊潮湿者,加土茯苓泄浊渗湿;瘙痒者,加地肤子祛风燥湿。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和血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为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重要的物质基础。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由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
气血津液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或亏损过度而导致的一类病证。内科的多种病证均不同程度地与气血津液有关,本章着重讨论病机与气、血、津、液密切关联的病证,包括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水液停聚引起的痰饮,阴津亏耗引起的消渴,津液外泄过度引起的汗证,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水湿郁遏引起的内伤发热,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引起的虚劳,气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证等。
此外,积聚、瘿病亦与气滞、血瘀、痰凝密切有关,但本书按脏腑分类归入肝胆病证一章;水肿虽系水液停聚体内所致,但因其病位主要在肾,故本书按脏腑分类归入肾系病证一章。临证应联系互参。
第一节郁证
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强调郁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如“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并首倡“六郁”之说,·创制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治疗方剂。明·虞抟《医学正传·郁证》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云:“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提出,五气之郁,因病而郁,情志之郁,因郁而病,两者有所不同,并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冶。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息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调治对郁证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王清任进一步阐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
纵览历代医家之观点,郁有积、滞、蕴等含义,具体所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体质、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狭义的郁,即单指情志所伤而致的郁。
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郁证的病因有情志所伤和体质因素两个方面,由于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郁证。
一、病因
1。情志所伤
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如清·尤怡《金匮翼·积聚统论》所说:“凡忧思郁怒,久不能解者,多成此疾。”
2。体质因素
原本肝旺,肝气易结,或体质素弱,机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复加情志刺激致病。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机
郁证的病机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由于本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故以气郁为先;由气及血,则为血郁;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则为痰郁;气滞水湿不行,湿气停留,则为湿郁;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湿郁、痰郁、热郁等证。此六郁互为因果又互相兼杂。
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病理性质初起以六郁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乘土,则出现肝脾失和之证。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既可导致气郁生痰,痰气郁结,又可肝郁抑脾,饮食渐减,生化乏源,气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之证。更有甚者,肝郁化火,可致心火偏亢,火郁伤阴,心失所养,肾阴被耗,出现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之证。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一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较为常见,或表现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所伤史。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上述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号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等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咽痒、灼热,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梅核气系气逆痰阻于咽,乃无形之邪,自觉咽部有异物感,但无吞咽因难,其症状轻重与情绪波动有关,多见于青中年女性,预后较好。噎膈多为气、痰、瘀阻食道,乃有形之物阻于食道,以吞咽因难为主并程度逐渐加重,日久形体消瘦,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预后较差。
3。郁证脏躁与癫证
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且常有相似之精神症状。脏躁多发于青中年或绝经期女性,缓慢起病,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临床表现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情志异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