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开始重新收拾心情,看着巍峨的宁武关,反思着自己上一世经历的种种!还有他的大明王朝!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朝代。从推翻元朝开始,明朝就不断的与少数民族征战。先是蒙古,最后亡于清。朱元璋建国之初。深知国力衰弱,而又没能将“大元”残余势力扫清。于是派遣朱棣驻北。从战略上来说就是遏制蒙古入侵。而燕王征南之后,可能源于夺了侄子帝位而愧对祖先,于是迁都北京。然而这个迁都的举动,却将大明王朝的中心近距离地展现在蒙古面前。于是朱棣在永乐十年以后开始北征。五次北征之后,除前两次有所斩获外,其余多为劳民伤财,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后世子孙留下了长久不息的战争隐患。
明宪宗朱见深是朱棣之后明代不多几个有些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朝代建立宁武关其实是有特殊含义的。明宪宗的父亲就是创造被生擒“奇迹”的鲁莽皇帝明英宗。在明英宗时,当时的蒙古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太监王振鼓动英宗发动对瓦剌御架亲征,但是准备不足,粮饷接济不足,前线屡屡失败。形势不好,英宗撤军,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包围。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为避免被瓦剌威胁,明王朝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随后朱见深太子位置被废。“夺门之变”后,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然而在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精神压力非常大,朱见深继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而在成化三年就建立宁武关就是希望不要再重蹈覆辙,防患于未然。在此之后,宁武关的防御功能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有效的挡住了蒙古的入侵。明正德八年(1513)蒙古骑兵从大同入犯,进攻宁武关,企图由此进入晋中。守关官兵奋起抵抗,战败蒙古兵,保卫了晋中的安全。宁武关的创设、加固以及沿关防戍的修筑,将偏头、雁门、宁武三关连为一线,有效地加强了明朝北部边防,在相当时期内,保障了三晋人民的安全。
当时关防的设置,不仅有警边御敌的意图,同时也有防止和镇压国内反抗的意图。由于前几任皇帝的横征暴敛,以及对于蒙古的多次用兵,到了崇祯皇帝期间,国库空虚。而此时蒙古势力逐渐弱小,满洲势力大增。为取得战争胜利,崇祯皇帝加征兵饷。朝廷征一分,官员征十分。在朝野**的情况下,激起了民变。李自成从陕西起义。在对大明朝的战争中,宁武一战非常惨烈。宁武破则北京危险。因此在此战上,双方都拼尽全力。明末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极其重要的大战。但攻关的却不是来自北方的入侵,而是来自后方的攻击。
当明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陕、晋大地时,宁武关又成为抵御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北上的堡垒。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随即率大军北渡黄河,取道山西进行北伐。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太原。当向北攻克雁门关准备攻击大同时,发现明军在宁武关聚集了大批军队,有侧击起义军的企图。当时李自成由于曾经在罗城吃过周遇吉的败仗,认为他是一块硬骨头,是有些害怕的。所以准备放弃攻打宁武关,绕城而走,直取大同,尽快攻击北京皇城,然后再攻击无援的宁武。后来在军师的劝说下,以及宁武关在
三关中相互策应的重要位置,李自又返身南下,奋战七昼夜以惨重的代价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如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这一战整整打了七个昼夜,起义军经血战最终破城全歼了守关的明军,但打的却十分艰苦。这一战也充分见证了宁武关的险要和坚固。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却坚定了崇祯誓不南迁的决心。他认为凭借层层险关足可窒碍起义军的攻势,可从容等待各路勤王之师的到来。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宁武大战之后,大同、宣化、居庸关的三处守军,以及调去的援军,竟然全部不战而降。层层险关要塞全成了摆设,致使起义军一路长驱直入,迅速包围了北京城。在那场势如破竹的农民起义中,农民军在宁武竟然苦战七昼夜,付出了惨重代价,以至于到处开仓放粮的李自成一怒之下火烧宁武关,说明了宁武关的坚固与险要,如此惨烈的战争也说明了宁武关在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宁武关也因此闻名天下。宁武关见证明王朝的衰败,其实某种程度上不也说明:真正的关口不在外形,而更在人心。
朱由检开始觉得焦躁不安起来,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起来,在心态得到了调整之后,他此时的害怕,跟刚才的害怕,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分别,刚才他是怕将来怎么死,现在,他是在害怕眼前会怎么样去死,杨鹤是他害怕的一个源头!
有时候,人知道害怕,比不知道害怕,还要好的多!(未完待续……)
第0775章 五百刀斧手
本来有武装直升飞机,有七十多个西厂武装太监们的保护,有高德威,杨启聪,秦良玉,曹文诏和孙传庭在身边,朱由检是不用担心杨鹤会拿自己怎么样的,毕竟杨鹤即便是想拿自己怎么样,现在有这么多的高官相随,杨鹤手下的人也不可能会全数的跟随杨鹤造反啊。。'X'。 CO只要人心不齐,是办不成什么大事的,更何况是像造反这样的事情,所以官军造反的难度,要比普通老百姓高出许多来。
但是朱由检还是没有来由的觉得一阵心慌,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而这段路,又真的谈不上太长!一路过关隘,人少城高,城墙上面的道路是很平坦的,更何况这些常年出身于军旅之人。朱由检甚至希望走满一些。
不几个时辰,杨鹤带着洪承畴,贺人龙等一众三边高级官员,亲自出来偏关,迎接检荀楼大人一行人!杨鹤没有想到检荀楼会来的这么快,也没有想到高德威,杨启聪,秦良玉,曹文诏和孙传庭会在检荀楼身边跟着他一起来!
“诸位大人远道而来,老夫抱病在身,不得已让诸位大人屈尊偏关,愧之,惭之。”杨鹤一副儒生装扮,既不带盔甲,亦不穿官服,仿佛一个乡下的教书先生,上来就一揖到地。
不管怎么说,杨鹤的风度还是有的,虽然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但是一个人的气质还是比外表更重要的,即便是穿着布衣。杨鹤也仍然大员气场十足!鹤发银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慈祥的老者!
杨鹤此时毕竟还是三边总督。在场的众人,任凭谁也没有他的官职大,如果说蓟辽总督是天下第一总督的话,自从袁崇焕被杀,朱由检就没有再任命谁为蓟辽总督,杨鹤这个三边总督,实在是当今天下职权最大的总督了,看他这幅谦恭模样。即便是如秦良玉一般的烈火性子,也没有办法对老头发作。
带着软皮面具的朱由检并没有做声,在这里,他并不是最大的官职,而且这次出京,他也并没有给自己安排什么职衔,就连圣旨也没有带,因为带了圣旨,他也控制不了像是杨鹤,洪承畴和秦良玉这样的自主实力派!而控制曹文诏和孙传庭则不需要圣旨。所以他就没有带。
秦良玉哈哈大笑,“原来杨总督抱恙在身。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我就说,如果如同传言一般,杨总督不是真心想杀敌的话,也不会到这偏关来了,这就好,这就好。”
在场众人都是心知肚明,谁不知道杨鹤站的这么一个敏感位置,进可攻退可守,好像来打了,其实可以随时撤退,最是狡猾不过,也只有秦良玉这般的忠耿之人才会被骗过。
朱由检忍不住看了身边的杨嗣昌一眼,杨鹤始终都没有将目光放在他自己的亲儿子身上,似乎对杨嗣昌的到来,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暗道杨鹤的城府之深,天下罕见!
朱由检此时心中是对杨鹤充满的愤恨的,不管你有多少委屈,你的心本身不正,这就是你最大的问题!即便是你没有能力,即便是你是自己主动请缨,也不能成为你玩弄权术的借口!
杨嗣昌在秦良玉说过话之后,才出来跪地,跟父亲请安,杨鹤也只是说了一个‘好’字,便招呼着众大人入得偏关。
朱由检跟着众人进入偏关,他心中戒备,表面却不露神色,主要因为他自己的帝王身份,他担心被人识破,暗自揣度,以后还是尽量不要出京为好。一方面要防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