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眼,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牧。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
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这是唐代散文作家李华所说的战国良将李牧的故事。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人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他在雁门数年,“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朱由检之所以将武装直升飞机停靠在雁门关,并不是不放心秦良玉会对自己怎么样,他是完全相信秦良玉的爱国情怀的,他只是希望离着前线更近一些,得到的消息更确实,更快捷一些,反正他有武装直升飞机,也不用担心自己有什么危险。(未完待续)
第0769章 厌倦了
曹文诏和孙传庭没有合兵一处,曹文诏暂时驻扎在雁门关,而孙传庭的大军则驻扎在宁武关。
朱由检之所以选择到曹文诏的军中,而不是去离着前线战场更近的宁武关,也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的,在朱由检的心中,其实也愧对曹文诏,如果他是蒋公的话,曹文诏实在是他手中的第一王牌张灵甫,是明末战场上真正的屡战屡胜的常胜战将!曹文诏即便是没有杨嗣昌和洪承畴一般的帅才,也绝对是战将中的第一号人物!
上一世,曹文诏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最高统帅的朱由检本人,就难辞其咎,一方面他对人总是心存疑虑,这是他性格的一个弱点,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勾心斗角,监军太监,地方实力派的洪承畴,还有地方的巡抚大员,能者多招惹嫉妒,又多恃才傲物!说曹文诏坏话的人实在太多,最后让他的第一王牌莫名其妙的就在对反民的作战中战死了。
曹文诏的死,也无疑给了身为大明王朝最高统帅的朱由检以很大的打击!他手中的能者本来就并不多,乱世出英豪,那都指的是民间,指的是那些想上位,想尝一尝九五之尊滋味的人,而不是指朝廷,更不可能指一个已经正在倒塌中的帝国大厦!
曹文诏和一千多官兵都没有见过这种在天上飞的东西,但是有了无线电的联系,知道是皇帝的亲信检大人到了,大家带着敬畏之心看着武装直升飞机的降落。
朱由检停了武装直升飞机,熄火,让杨启聪分派十名西厂武装太监们驻守飞机。自己则带着其他人下飞机。
曹文诏的军队是朱由检亲自指派给他的御林军精锐一千人,经过了一年多的野战,更加的精锐。也更加的训练有素,虽然人数不多。却像模像样!
曹文诏从两排站得整整齐齐的亲兵当中穿过,给下了飞机的检荀楼行了一个大明御林军的标准军礼,不管是穿着还是军姿,这支军队,都有别于地方武装,更是比各地府兵的战斗力强上五倍不止!
带着软皮面具的朱由检也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些都是按照他的要求,在经过了现代化的军事纪律之后。形成的御林军独有的特色。
“曹将军辛苦了。”朱由检淡淡道,他现在看见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在原来,他只要是跟自己的御林军在一起的时候,甚至比跟天下最美的美女在一起更让他激情澎湃的。
曹文诏也是淡淡的一笑,“检大人辛苦了,久仰大名!听说遵化轰炸就是检大人亲自指挥的,大壮我大明全军的士气啊。”
朱由检摆摆手,这次他来前线,就没有下达由自己做前敌总指挥的圣旨。他对指挥这种古代步兵的大规模会战,还是有着自知之明的,他绝不是曹文诏和洪承畴等人的水平。“不值一提,都是皇上的福泽,和将士们的功劳。”
曹文诏以为检大人谦虚,也不以为意,带着检荀楼,杨鹤,高德威,以及检荀楼的一众亲随,前往雁门关主楼休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当地人传说,蒙恬死后葬于代县境内。上门王村有一座蒙恬墓遗址,其断碑尚存,还可看清:“秦蒙恬将军墓”,及“清嘉庆”等字样。据史学家考证,蒙恬墓在陕西境内,此地乃传说而已。
朱由检看着这雄伟的关隘,由衷的感慨道,“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由陈平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