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那些进士,吟春悲秋,感伤时势还来不及,看得上如此肤浅的东西么?
又正因为肤浅,里面都是直白地宣扬仁义礼智信,管你理学心学,管你功夫派现成派。谁能挑出错来么?若是在这上头挑错,岂不是跟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么!
而且它的确实用啊!
完全就是少儿百科全书。只要背下来,出门见礼不会丢人,买卖东西不会被坑,宗族聚会能出风头。所有内容都是将俚俗闲话翻译成了文言雅语,简直就是提高逼格速成教材!
郑岳看完了这套《幼学抄记》,仿佛看到了一个乡无白丁,村有斯文的理想世界!
“此子年不过十四,却有这份学力,足堪嘉奖。”衷贞吉看完了《幼学抄记》——当然是郑岳填补修改过的版本,心中所见与衷贞吉相类,已经将此书的存在提高到了文教盛事上。
因此衷贞吉才特意将郑岳叫来,交流心得,道:“虽然童蒙之书,难得是由童蒙写就。而且照老夫看来,此书日后必能与《三百千》一样,流传百年。”
郑岳笑道:“老黄堂所言甚是,下官也是这般所见。日后此书刊印,可令天下皆知我松江人文鼎盛。”说罢,郑岳从靴筒中取出一卷宣纸,展开递了上去:“下官冒昧草拟,请老黄堂指正。”
衷贞吉取来一看,原来是一篇序文,前面只说此地有神童徐氏,元辅宗亲,受教于乡塾,感应于先贤,日积月累,成就《抄记》四卷三十三篇,叙述详尽,可为天下童蒙开笔。
这是泛泛而谈,除了郑进士的文笔极佳之外别无看点。
当然,这点在同样是进士,而且是二甲四十一名的衷贞吉看来并不存在。
接下去一段才是重点。
在这重点段落里,郑岳对衷贞吉主持松江府的工作大为赞叹。
先从下属立场表明有这样一位前辈带着熟悉政务,指导施政,实在是太幸福了。然后又从地方百姓角度,夸赞衷贞吉是何等清廉,何等勤政,青天干吏,名至实归。最后又从朋友角度,“批评”衷知府过于刚硬,审案定狱严明公正,选拔人才不遗余力,唯独对自己太不宽容,日省其身,闻过则喜……
最后点睛一笔:正是有衷知府这样的郡守,才能出徐元佐这样的祥瑞啊!
衷贞吉饶是博览群书,考试成绩远高于郑岳,也不得不佩服郑岳的才情和文笔,就差说一句:小郑啊,等我死了,你帮我写行状吧。
“甚好,只是略繁了些。”衷贞吉羞涩道。
郑岳一本正经上前,就着书案又读了一遍,借了笔,道:“黄堂所言甚是,且待下官删改。”说罢,将前面一段删了五六句,后面一段删了一两句,道:“如此差不多便是一页,将将合用。”
衷贞吉抚须考虑一下,终于点了点头,又道;“这徐家子还是蒙童?”
“尚未开笔,打算二月里观场。”郑岳退回原位:“下官见他字还入目,便收他做了门人,无论是年纪还是避嫌,绝不敢取他的。只等下官离任之后,才许他搏个功名。”
衷贞吉不管郑岳是否正话反说,摇头道:“十四岁能有这样的学力,实属不易,你若是不取他,非但不是保全他名声,反倒是耽误了他。”知府老爷顿了顿又道:“不管他开笔作文如何,放泮肯定是要让他过的。可以报个神童上来,学道那边我自有分说。”
这意思,分明是说府取也肯定过的了。
如果从惯例而言,府县官推荐的童生,大宗师一般不会在院试中黜落,所以徐元佐的生员帽子可以算是戴实了。
然而衷贞吉为何会以为徐元佐只有十四岁?
因为郑岳就是如此说的呀!
郑岳也有这个手段。他让人查了本县的鱼鳞黄册,发现徐家没地没田,户等在下中——濒临破产。
徐元佐出生之后连户口都没报。现在登记在黄册上的只有徐家三口人:徐贺夫妇,外加一女。
于是郑知县跟下面户房打了个招呼,给徐元佐落了户籍,直接写的就是嘉靖三十四年生人。
这可不是十四岁么?而且还是今年才十四岁!
“还有,”衷贞吉突然道,“别提元辅宗亲的事。神童一如灵芝,长在山野才是正货。生在富贵之家,无非芝兰。”
土生土长的神童才是灵芝祥瑞,富贵人家那是浇灌出来的兰草。
郑岳闻弦音而知雅意,连忙删去“元辅宗亲”一句。
府县二位长官又核对了一番,讨论了一下今年童试的关节大略,方才散了。
徐元佐还不知道自己的这套《抄记》已经帮他挣到了大明最基本的功名,只觉得这套书的确对自己很有用,在考虑是印个三十套,还是二十套。
之所以不大张旗鼓多印一点,纯粹是因为这个时代出书简直就是赔钱买卖。
根本没人跟你讲知识产权,看你这书卖得好就大家都印,作者半钱银子稿费都没有!至于你印出来的书,是否会有人买呢?也未必,像这种字数少的书,又与课业有关,好学生都是自己抄啊!
这恐怕也是教辅书卖得比《西游记》便宜的主要原因。
抄四书五经、制艺时文,可以加深印象,更有聪明人抄一遍就背出来了。
有谁乐意去抄《西游记》啊!
第101章 徐爷爷点了赞
“大郎,我家就一间草棚一条船,您看能否通融一下?实在不行把那口铁锅算上呢?”老实巴交的乡邻坐在徐元佐面前,四十开外年纪,战战兢兢连屁股都不敢坐实,只是挨着边。
被父亲带来见工的少年十六岁,属于没有丝毫主见和性格特点的。人云亦云,耳根子软,当日就是听了舒振邦的挑唆,接连站错队,只能靠抵押家产来求个学徒的位置。
不得不说,徐家今年春节的一跃而起,实在太令乡邻们震撼了。而且夏圩少年的集体发迹也成了朱里神话,令人兴起了效仿之心。
“就算再加上被褥,离五两银子也太远了。”罗振权在一旁低声说了句。
那老实头仿佛霜打的叶子,只是道:“求徐家大郎通融。”
徐元佐长叹而起。
在场坐着的人同时跳了起来,仿佛被凳子咬了一般。
“老罗,你说这话太绝情,我不忍心听。”徐元佐皱着眉头,先说罗振权。
罗振权把头一低,看似羞惭,实则偷笑。
“王家叔叔,孩子就放我这里……”徐元佐的目光落在那少年身上:“你若是不听我话,让我在东家面前难做,可就是连你父亲的颜面都扫尽了!”
“我一定听徐家哥哥的话,您让我往东。我绝不敢往西。”那少年连忙道。
王家男人总算松了口气,又说了许多好话,这才签了文契。临走还道:“若是他不听话,大郎是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就是打死了也不用送回来,只管就地埋了,叫野狗啃了!”
“王家叔叔放心,只要他心思在做事上,我总不至于苛待他。”徐元佐笑道:“你去问问。那帮小子平日嘻嘻哈哈没有正行,我可动过他们一个指头不曾。”
王家男人送儿子过来,又说了那番狠话。自然是之前就问过的。都说在夏圩吃得好穿得好,非但没有打过,就连责骂都没有。只有错得厉害了,方才教训几句。却还给人留三分颜面。是以人人都打心里服了这位元佐哥哥。
像王家这样的,自从徐元佐回到夏圩,已经有七家了。
这些学徒自然没有资格进办公室,而账房、仓库更是不放心他们。所以他们大多都在园子里,或是巡逻或是清扫,只有各部门有事出去,才临时挑两个看得顺眼的跟上。
可别小看这个跟班的杂事,只要能够跟出去。回来就有工作报告可写了。写了工作报告,日后就有机会升伙计。至于那些一直没人点名要的,要么干满三年苦活,要么就只有早早当废物退回去了。
所以学徒班的压力,丝毫不逊于临考的高三学生。
徐元佐肯定是不会让人知道:他才不舍得将这些免费劳动力赶回去呢。
“人家好歹都是识字的,你就扔在园子里,不可惜么?”罗振权等人走了,方才问道。
徐元佐摇了摇头:“他们算什么识字的?陆夫子那边送来的都还勉强呢。”这些自己寻来的人家,子弟虽然也在塾里读过书,但就质量而言的确不如陆夫子推荐的“毕业生”。
罗振权捏了捏鼻子:“你这要求也太高了,日后怕是连秀才都看不上眼了。我还是等我爹带人回来,去看家护院算了。”
“就算看家护院,你也得先好好读书。”徐元佐道:“我最近正好写了一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