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城这边的资源虽然多,但是要挖掘起来反倒更困难。这大概是因为郡城百姓的生活明显高于周围市镇,所以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更高,希望孩子能够十年苦读之后考个生员,在仕途上能够再进一步。
“任何一个行当,都有门道,还是要稳妥些,先看看再说。”徐诚关照道。
“此言极是,我记得的。”徐元佐应道。
徐诚带徐元佐径直去了徐阶书房,棋妙只能等在门口。徐元佐进门一看,还有一位老者也在,身穿褐色绸缎袍服,头戴方巾,看上去像是个老员外,实则却是国家级干部——陆树声。
陆树声此来是为了《故训汇纂》的事。若不是这事意义重大,他这位超级大宅男还真心不肯出门。
徐阶将徐元佐介绍给陆树声,关照他负责陆府和徐府之间的联络。
陆树声是本地人,地位尊崇,肯定是住在自己家里的。
见过陆树声之后,徐元佐便退了出来,又去找了徐元春。
徐元春平日很少出门,用心作文,用功读书。因为有徐阶这么个榜眼坐镇,他不用像其他学子一样到处求名师指点,不过并没有轻松多少。
“明年科考应该没有问题。”徐元春对自己颇有自信。
徐元佐道:“如此甚好。平日也不敢来妨碍兄长读书。”
“最近天气渐渐闷热,是打算去佘山别墅读书。”徐元春兴奋起来,道:“敬琏可去过佘山?那里有宋时一座护珠宝光塔,斜而不倒,十分有趣。”
徐元佐听说过那座塔,据说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更斜一度,是世界上第一斜塔。不过他可没时间像徐元春那样访古探幽,读书优游。在徐家定位里,徐元春负责撑门面,发扬家声,而徐元佐是做事的人。
人之所以会觉得痛苦,很多时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
徐元佐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道:“最近二叔要北上,我还得尽快接手家里布行生意。”
徐元春微微点头:“康苌生来找过我几次,说了些金山岛的事。你们真打算在那边开港?”
徐元佐点了点头:“他是觉得那边足以开港的,我是觉得能开起来固然好,若是银子投得太多却有些不值得了。”
徐元春道:“银子倒不成问题,只是海瑞要来了。”
第219章 吴抚私服
江南梅子熟时,适逢雨季,故而唤作梅雨。从芒种过后的第一个丙日入梅,到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出梅,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天天下雨。时而瓢泼,时而淅沥,总之是不要想见到太阳。
这种时节自然不是赶路的好时候。商旅们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会在梅雨季节的江南跋涉,否则坏了商货更是吃亏。
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雨,官道上铃铛振响,却是一驴两人。驴背上驮着行李,一老一少两人走在左右,头戴斗笠,却没穿蓑衣。
少年重重打了个喷嚏,揉着鼻头,不满道:“老爷,咱们还是就近找家民宿吧。天色也不早了,这一路也赶了不少路了。”
老者其实也只是年过半百,举目眺望,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皱眉时,却见野地里立了一根柱子,上面隐约刻字,不由心生好奇。
他没有理会小奚的话,径自走了过去。小奚无奈,只好牵了驴儿跟上。
“咦,这上面写着……”小奚一字一字读道:“前方二十里,有家客栈,住了不想走……哈,这倒有趣,他又不说是哪家客栈,如何知道我住了不想走?”
老者算了算路程,道:“前面当是唐行了,许是唐行有名的客栈,索性连名字都不说。咱们快走几步,到了唐行在歇。”
小奚顿时觉得腰杆都要断了,苦涩道:“老爷,好歹前面找户人家避避雨吧。您看,这雨越来越大了,若是淋出病来,反而更耽误事。”
老者伸出手,雨点落在手心上。也并没多大。他知道是小奚犯懒,但是本性执拗,不肯就此休息。正寻思之间,突然看到柱子背面还订了木箱,箱子上铺了茅草避雨。因为这箱子接近地面,一时竟没注意。
“这箱子是干嘛的?”老者问道。
小奚奴正是好奇的年纪。过去一看,兴奋道:“老爷,箱子只有个木搭,没有锁。”他蹲着看了一下,又惊喜道:“呦,上面也有字!”
“什么字?”老者自己上前,读道:“‘行旅救急之物,可自取之,并告有家客栈随时添补。’唔。看来那家客栈的名号就叫‘有家客栈’,掌柜的放了些救急之物。咱们打开看看。”
小奚奴已经拉开了箱门,却见里面分了两格。上面那格颇为短小,里面还有几片薄荷叶。
薄荷叶性辛凉发汗解热,在江南是常见植物,有经验的行旅客商都认识。一旦路上遭上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等热邪之症,含裹两片,就能缓解症状。坚持到城镇寻医问药。
这东西本身不值钱,不过匆忙之间未必能寻得到。所以也是行旅必备的。虽然看起来这里放薄荷有些鸡肋,看了却让人腾起一股浓浓暖意。
在下面的大格子里,叠着四套蓑衣。
蓑衣也是江南民家必备的。如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真正用蓑草编织的蓑衣了,基本都用了棕丝棕片,防风防雨,而且体积更轻便。民家下地、赶路遇到雨天。都穿蓑衣。在原历史剧本里的满清治下,赤贫无衣人家,也用蓑衣遮羞。
这四套蓑衣叠在斗笠里,正好填满。
“咱们正好能用。”老爷取了一件,将斗笠原放回去。只穿蓑衣。
小奚奴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幽幽道:“这下倒是可以走到唐行投宿了。”
“左右不过二十里。”老者道:“何况现在有了蓑衣,就算雨下大了也不怕了。”
小奚奴撇嘴道:“本就该自己带蓑衣赶路的。偏偏说要自己编,不肯街上买,弄得现在还要拿人家救急的来用。”
老者也不脸红,道:“咱们也是急用。再说,到了唐行便将蓑衣还他便是,也不枉费主家一片热心。”
小奚奴无奈道:“老爷总是有理。”
“小的颇多矫情。”老爷随口当对子对了,自觉还算工整,乐呵呵笑了。
主仆二人正说话要走,见地里走来一个老农,手里牵着孙儿。两人都是蓑衣斗笠,直到走进了方才叫人发现。
老者上前唤道:“老丈,前面二十里可是唐行?”
老农道:“正是唐行。客官是从这儿取的蓑衣?”
老者道:“正是,见上面写着自便,又恰巧没带蓑衣出门。可是要押些钱物么?”
老农呵呵一笑,道:“有家客栈的掌柜每月给老汉五十文大钱,就是要老汉随手把里面的薄荷、蓑衣补上。以免往来客商急用时找不到。这都是人家做善事,不用押钱。想起来还,还到有家客栈便是,也都不是值钱物事。”
老者叹道:“都说江南人心思利,民风刁钻,却有这般古道热肠之人。”
老农不悦,道:“我江南怎么就民风刁钻了?只是北人不守规矩罢了,尽惹是非。”
老者呵呵一笑,也不争辩。他又问了几句农事,亲眼看了看地里的庄稼长势,方才带了小奚继续赶路。
直走了良久,小奚没话找话,道:“老爷,为何都说江南民风刁钻呢?”
“此地人最喜诉讼。”老爷面色不变,道:“邻里之间有些小事都要对簿公堂,不似北地多以和睦为要。”
小奚抬杠道:“大明律写了那么老长,不就是让人用的么。”
老爷又道:“大明天下,敢于告官、辱官、围攻衙门的,也就只有江南了。”
小奚咋舌:“那不跟造反一样了?”
“那倒也不一样。”老爷道:“他们告的总是有理。只要有律例为证,便不是造反了。”
小奚奴似懂非懂,暗道:难道说大明律里还有教人家告官辱官的条例?
老爷显然也不屑于跟个长随说这些,扶着毛驴,轻点竹杖,脚下益发轻快起来。自从他踏上仕途以来,就有一腔正义。无论是在天牢等死,还是如今的十府巡抚,三品显贵,当年求学时候的志向从未有过丝毫改变。
如今巡抚这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如果不能一正国朝纲纪,不能收足赋税,不能救贫苦于水火,那他就不是海瑞了。
海瑞这个名字,必然要在江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220章 唐行客栈
海瑞赶到唐行的时候,已经夜幕降临了。
他没想到唐行镇竟然和府城、县城一样早早就锁了门。不过还好,因为不算是国家正规城防,守城人放下了吊篮,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