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四位的出身就可以看出,吏部在铨选武库别署的官员时,肯定得到了李世民的提点。这也看出了李世民对武库别署的重视。
另外名单中还有一人,令赵云泽十分诧异,此人名为许敬宗。
对于许敬宗这个人,赵云泽还是十分了解的,这是在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早年,许敬宗随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进入秦王府列十八学士。唐初,许敬宗并无出彩之处,还因为过失被御史屡次弹劾贬官。许敬宗的发迹,是在永徽年间傍上了武则天之后。
武则天能够上位,可以说许敬宗功莫大焉。后来,许敬宗又帮着武则天迫害李唐皇室子孙和忠于李唐的大臣,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论才华,许敬宗是有的,不然也不会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了。但此人的道德修养,实在令人皱眉。好虚名,轻大义,善钻营,说的就是许敬宗。
隋末,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所害,许敬宗不但不以宇文化及为恶,反而为了贪慕权势,对宇文化及各种“跪舔”。
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连亲情都可以抛弃的人,就别论其他了。也难怪他到了武则天当政时,对于自己的那些同僚动起刀子来眼都不眨一下了。
一看到许敬宗的名字,赵云泽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好人呀。
再一看,那文书上明言写明,要许敬宗任武库别署主簿。这跟前面四个功勋之子又有不同。前面那四个小辈,文书中只是列出了他们的各种资料,并未直接指定职务,显然是要赵云泽酌情定夺。而许敬宗的职务,却是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
主簿,也是一衙主官的佐官之一,掌文书之事。这也是个重要职位。
若论许敬宗的才华,当个武库别署的主簿,自然没有问题。可是想到这人在后世的骂名,赵云泽便感到腻味。
“陛下,这位许敬宗,置于武库别署,妥当吗”赵云泽犹豫了一下后,抬起头问李世民。
“朕也觉的不妥。”李世民道,“许敬宗现为中书省主书,从七品上的官员,给你当主簿,有些屈才了。奈何他自己向朕提出要去武库别署,朕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再说,武库别署的官员,除了方直,你们都太过年轻,多了许敬宗这个老成之人,在一些事情上给你们把把关,也是好的。”
一听说许敬宗现在才是从七品的官阶,赵云泽微微感到愕然:看来许某人混的也不如意啊。同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人家房玄龄都混成宰相了,杜如晦也是一部主官,就连孔颖达,都已经是正五品的国子监博士了,你许敬宗才混到从七品,不觉着丢人吗
再一听许敬宗是自己提出要去武库别署的,赵云泽同时也明白了,这位许某人,这是又耍起小聪明来了。他既然是中书省主书,想来定是从公文往来中看懂了武库别署的重要性,这才想投机取巧,宁可先委屈下自己,也要投身武库别署为官。
“陛下,既是如此,那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赵云泽只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结果。皇帝都不好拂了许某人的面子,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官,还有什么说的
李世民又道:“武库别署不同于别的衙门,这些人的调派,朕就不在朝议上公布了。你若无异议,今日便由吏部通知这些人,让他们明日到兵部点卯。在武库别署正式开衙之前,你就在兵部,带着这些人先熟悉一下武库别署的各项章程吧。”
“臣明白了”赵云泽点头应旨,然后又问道:“除了许主簿,其他人的任职,是否由武库别署自专”
李世民点头道:“剩下的人,你便按他们的履历才干,与阎立本和方直商量着定具体职事吧。定好后,报于吏部备档。”
第77章找个人管管他
议完了事情,赵云泽起身告退。
可是刚走出几步,他又一下子回转身形。
李世民一看赵云泽又回过身,不禁问道:“鹏羽啊,你是不是又有没说完的事情呀”
“嘿嘿,陛下明察秋毫”赵云泽立刻一个马屁送上。
李世民没好气道:“你每次来见朕,总是在告退之后又一堆屁话,连朕的这些内侍,都能看出来了,朕还用明察秋毫”
“这个嘛陛下明察秋毫”赵云泽就认准这一句了。
“说吧,还有何事”李世民不耐烦道。
“臣是想问下陛下,程处默如何安排”赵云泽说道,“他是臣的徒弟,按说,是要跟臣一块进武库别署的。可是,这份名单上却并没有他的名字。”
那份中低层官员、吏员的名单档案,此时就被赵云泽拿在手中,这是李世民让他带走的。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处默拜你为师时,朕是应准了的。你说的很对,他应该随你一块出入武库别署。不过,处默终究年龄尚幼,朕就先不给他封官了。你带着他见习就是了。”
“臣明白了臣告退”赵云泽又一次告退。
“这次不会还有没说完的话了吧”李世民问道。
“没有了没有了。”赵云泽忙不迭的摇头。
“那你去吧”李世民像赶苍蝇一样朝赵云泽挥了挥手。赵云泽便出了两仪殿。
望着消失在殿门方向的赵云泽,李世民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自言自语一般说道:“这个赵鹏羽,为什么朕每次见到他,都不像应对其他臣子那般端着架子呢”
侍立在李世民身旁的内侍黄德海接话道:“赵大人确实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可是具体哪里不一样,奴又说不上来。;”
李世民一愣,随即点头道:“没错,朕也觉得,跟他谈话时,格外的放松。”说完,他又戏谑的一笑道:“也许是这个赵鹏羽太没个正行了。不行,朕得找个人管管他。”
正说到这里,两仪殿门口忽然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陛下要找人管管谁呀”
李世民和黄德海连忙望向殿门。
只见一个气质高贵的宫装丽人,带着身后四名宫女,走进了两仪殿。
“观音婢,你怎么来这里了”一见到这名宫装丽人,李世民的脸上顿时现出柔情,站起身走下玉阶,缓步迎了上去。
原来此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大唐皇后长孙氏。
“八娘今日去东宫找妾叙话,恰好妾也久未走动,便送她回了这边。路过两仪殿,听说陛下在此,又无大臣在殿内,妾便进来看看陛下。”长孙皇后笑语盈盈的说道。
李世民一听,便问道:“九江是个腼腆的性子,轻易不跟别人走动,怎么突然想起找你叙话”
长孙皇后口中的“八娘”,与李世民所说的“九江”,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李渊的第八女、李世民的妹妹九江公主。
“八娘新作了一首曲子,去弹给妾听呢。”长孙皇后说道。
“原来如此”李世民点了点头道。
长孙皇后又问:“陛下只顾着问妾了,还没回答妾的话呢。不知陛下要找个人管管谁呀”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还能有谁,就是朕与你说过的那位赵云泽了。”
“可是太上皇赐他表字的那个”长孙皇后问道。
“正是此人”
“妾方才见一绿袍官员,似乎刚从两仪殿出去的样子,可是那赵云泽”长孙皇后又问。
“除了他还能有谁。”李世民说道。
长孙皇后这时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又一次忍俊不禁的“噗嗤”一声笑。
“观音婢因何发笑”李世民奇怪的问道。
“妾笑陛下,堂堂一国之君,竟似坊间妇人一般,关心起臣子的婚事来了。”长孙皇后解释道。
李世民大为诧异,忙问道:“朕并未说找个女人管管赵云泽,观音婢如何知晓朕的心思”
长孙皇后充满柔情的望着李世民道:“二郎与我夫妻多年,妾自是能猜出二郎话里的意思。”
李世民一听长孙皇后的话,不禁有些情动,他一下拉起长孙皇后一只手,说道:“观音婢果然最知朕。”
长孙皇后有些羞意的低下了头。
李世民又道:“不是朕多管闲事,而是这个赵云泽太不像话,二十五的人了,竟至今尚未娶妻。若是不知根底的人,还以为朕的臣子是个不肖之辈,没有姑娘敢嫁他呢。”
“陛下如此一说,妾也觉着,是该给这位赵爱卿寻房妻室了。”长孙皇后抬起头说道,“齐家治国,家都未齐,何谈治国呀。”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既然观音婢也有这个心思,不如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姑娘,给赵云泽保桩大媒”
长孙皇后一听,忽然眼神一亮,说道:“妾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朕也想到了一个姑娘。”李世民也说道。
“哦~不知陛下想到了何人”
“那不知观音婢又想到何人”
长孙皇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