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峡之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行动迅速波及全国,沿海前线亦不例外。时部队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派出人员以军事管制和军事训练的名义介入地方。杜荣林没有参加“三支两军”,他的部队战备任务繁重。那段时间海峡形势依然严峻,一月中旬,国民党空军派遣四架战斗机护卫一架侦察机侵入闽南上空,与解放军歼击机格斗。空战战况迅速通报沿海守军,杜荣林部保持高度警戒。   
  第七章 逢劫难(4)   
  春天里,杜山来到父亲部队的营区。这一回是以学生头头的身份,带着一支学生宣传队前来慰问部队官兵的。孩子们在守备团大礼堂里演出他们的节目,有歌舞、乐器合奏,还有所谓“对口词”、“三句半”等等,均为学生自编自演,虽简单、非专业,却朴素真切,杜荣林和全场官兵看得津津有味。 
  有几个节目是孩子们特地为慰问部队编排的,其中《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场面最大,孩子们在台上表演解放军渡海、登陆、战斗,冲锋号高亢而起,台上台下一片口号,演出达到高潮。 
  杜荣林很满意。 
  晚上孩子们在营区宿营。杜山忙完她的事,跑来陪爸爸说话。 
  她讲了一件事让杜荣林颇觉不安:“爸爸,外婆很不正常。” 
  有一天下午,杜海到学校喊杜山回家,说有事。当晚刚好学校红卫兵组织开会,至晚上九点来钟才结束,杜山向同学借辆自行车,赶紧回家。到家才知道其实没大事,是妈妈买了只番鸭,燉了锅鸭汤给几个孩子吃,特地要她回来。杜山进门时,两个弟弟在外边院子玩,秦秀珍不在家。杜路告诉杜山,吃晚饭时来慌慌张张跑来个人,说他们家孩子突然发了急病,请秦医生去看看,妈妈背个急救箱就走了。杜山看到桌上有张字条,是妈妈留的,说瓦罐焐在床上被子里,让杜山打开时小心,不要把汤撒了。杜山从被卷里取出瓦罐,一罐汤还热乎乎的。 
  当晚杜山在学校食堂只喝一碗粥,早已饥肠辘辘。妈妈燉的鸭子放姜,还放一种中药,特别好吃,要是以前,杜山肯定会把这罐汤喝得一滴不剩,把汤里的鸭肉块全部吃光,燉得酥软的鸭骨头根根啃过。但是这一天她只是象征性地喝了点汤,把瓦罐盖好,又焐到被子里去了。 
  “我已经长大了。”她对杜荣林说,“不能再只知道贪吃。” 
  她给妈妈留了张字条,说谢谢妈妈给她留好吃的,学校里事情比较多,食堂饭菜也不错的,以后妈妈再做什么,让两个弟弟多吃,不用让他们再跑学校喊她了。 
  离开前,杜山特地到外婆王碧丽房间,想跟她说一声就回学校。外婆没关房门,虚掩着,里边开着灯。杜山推门进去时只听“扑通”一声,坐在桌边的王碧丽跌坐在地上,看着杜山,脸色发白,表情非常恐怖。 
  “外婆你怎么了?” 
  她拍胸脯,她说你这孩子怎么不敲门?你吓死我了。 
  有一个体积不小的木匣子倒扣在地上,还掉下来一个锁头,都是外婆一不留神摔下时从桌上带下来的。杜山跑过去,想帮她收拾一下,外婆竟扑身捂住那些东西,叫:“不要,不要。” 
  “外婆!” 
  外婆连说她没事,让杜山做自己的事去,地上的东西她自己收拾就行了。 
  杜山掉头走了。 
  “也不知道外婆怎么回事,”她对杜荣林说,“我看地上也就乱七八糟一些纸张、作业本的,是什么东西怕见人呢?” 
  杜荣林说,小孩子不管大人的事。大人有大人的事情。 
  杜山坚持说,她觉得外婆真是很不对头。外婆从小教她背诗词,一首一首背了好多,以往也没留意,现在回头一想,不对,怎么都一个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还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为什么总是那么灰暗?什么往事?外婆在思念等待什么?这大半年来,她感到外婆明显地更不对劲,动不动“吓死我了”。自己心里没鬼,会怕成这样? 
  杜荣林摇头。他说,有些事情你们小孩可能一时不能理解,以后就明白了。 
  当晚杜荣林一夜无眠。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情要忽然降临吗? 
  3. 
  杜荣林命令清理营房后山上一个旧军械房,清扫干净,布置完善,修好门前围墙,院子整理清楚。命团侦察连一班紧急演练,准备行动。杜荣林要求坚决、准确、迅速,整个行动严格保密,确保万无一失。 
  他狠下决心,认起真来了。 
  那天凌晨,四位侦察员上路,乘一辆经过仔细伪装的吉普车离开营区,行动开始。杜荣林守在营区后山旧军械库,寸步不离,等待行动结果。两小时后军械库外传来吉普车停车声响,杜荣林夺门而出。 
  一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人从车上踉跄而下,一把抓住杜荣林,死死不放。 
  “活着啦,”他的眼泪掉了下来,“老杜老杜啦!” 
  是陈石港。 
  行动圆满成功,灾祸也因此酿下。 
  几天前,杜荣林参加分区军事会议,会后下到附近防区现场检查,在陈石港他们县县城住了一晚上。当晚杜荣林本打算上陈石港家与老友相叙,却不料刚出县招待所大门,就在那里的大字报栏上与老友意外重逢:一排二、三十米长的大字报栏全贴着陈石港的大字报,大字报上陈石港三字全给打上红叉,如法院告示上的死刑犯人一般。陈石港被称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国民党特务”,大字报配有漫画,漫画上陈石港被画如骷髅,面目极其狰狞,凶神恶煞一般。 
  此前,杜荣林已经听说陈石港在县里让人贴了不少大字报。杜荣林了解这位老友,知道他为人热情爽朗,心直口快,办了不少事,也树了一些敌,“文革”一起难免首当其冲。当时地方上的负责官员没有谁不给贴大字报,陈石港并不算太特别。这回一来,杜荣林才发现陈石港非常不妙,已经被宣布撤销一切职务,被执行“专政”,关进了该县一个群众组织的“黑帮室”里,失去了行动自由。大字报揭发陈石港犯有多重罪行,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和言行足以上纲上线。还指称陈石港有野心,居然把三个儿子起名为陆军海军和空军,企图当三军总司令,篡夺军权。最严重的一条竟跟杜荣林受过的指控相同:国民党特务。这一指控有出处:陈石港是厦门人,家住厦门港区一带,他家的对面有一个理发铺子,铺子的主人姓苏,被称为“剃头苏”,与陈石港家是世交。理发铺剃头苏是广东人,有个儿子与陈石港年龄相仿,读中学时比陈石港低一个年级,后来跟陈石港一起跑出厦门参加游击队,解放后也跟陈石港在一个县工作。此人懂广东话,其父母在香港有一些关系,因此在数年前被选中,派到香港做中方贸易公司工作,据说还负有联络乡谊,搜集情报的特勤使命。在香港干了几年,这人突然隐匿不见,以后便有传闻,说他因贪污公司资财事发而叛逃投敌,跑出香港,去了台湾,当了人家的特务。“文革”期间,有知情者揭发这人跟陈石港关系密切,这人失踪后陈石港仍跟剃头苏一家来往频繁,陈石港因此被指为国民党特务。   
  第七章 逢劫难(5)   
  杜荣林不动声色了解有关情况。隔天他起个大早,守在县招待所的阳台上。清晨时分,他听到一个锣声在招待所西侧响起,一声一声,持续不绝,从政府办公楼朝向这边。不多会,一个人低头躬身从楼后闪出,走了过来。这人头戴一顶纸糊高帽,胸挂一面大黑牌,左手一面破锣,右手一支木棰,一边低头走路一边自行敲打破锣。 
  “走资派,国民党特务,”他哑着嗓子嘶喊,“陈石港啦!” 
  正是杜荣林的老友陈石港。一个监视者紧随其后,厉声暴喝:“大叫!叫!” 
  陈石港声嘶力竭:“走资派,国民党特务陈石港啦!” 
  杜荣林抬手狠狠一拍阳台的栏杆,那一刻做了决定。有如当年他和于立春陈石港他们伏在龙潭山谷山坡的石头后边,忽然他就想打上一仗那样。 
  这一段日子里陈石港是这个县最引人注目的一堆臭狗屎,双料坏蛋,无论哪一派都要斗他,一派比一派斗得更凶。“文革”迅速白热化后,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员因种种原因开始分派,各自成立组织,彼此观点相左,争论不休。各派别为表现自身激进争相召开批斗会,选择一些重点对象痛加讨伐,陈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