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潇潇雨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成也是忙的一个头两个大,不仅仅要天天收取各地飞马送来的驿报,还时不时地被李渊唤进宫去询问旱情的情况。往往是从天不亮忙到天黑,还有一大堆急报等着他处理。他忙的昏头转向之时,自然也就暂时放开了对秦王府那边的监控。

    大范围的旱灾影响的不仅仅是收成,还有税收问题,就五月底报上来的各地数据显示,全国税赋比武德八年同期足足减少了好几成,近乎一半。大灾减产,税收降低,需要花费的钱却直线上升,这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就会产生,这可是天大的事。所以,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心神都用在减灾挽救上去了,连很久没直接参与朝政的唐瑛,也奉李渊的旨意在裴矩那里帮起忙来。

    坐在李渊面前,唐瑛规规矩矩地奉上各地传来的文书,这些都是她从李建成那儿给李渊带过来的,每每裴矩和李建成忙不过来的时候,唐瑛就得替他们往李渊这里跑,当资料运输员了:“陛下,根据并州和洛阳传来的消息,那边都还勉强过的去。山东那边旱的非常厉害,几个月不见滴水。唉,中原大范围的减产,看来是无法避免了,眼下,朝廷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做好救灾安抚,一定得保证不死人。”

    李渊翻看了几份告急文书,眉头却是越皱越深:“河南可是粮仓,你看看,屈突通却说,十地九旱,恐怕不是减产,而是要绝收了。”

    唐瑛正在看江南道发来的文书,听了李渊的话,回道:“眼下正是夏初,夏旱则秋涝,今年恐怕很难过的去,陛下要有所准备。”

    “嗯,太子那边商议的如何?”

    “太子他们已经在着手准备各地放赈的事情了。好在前两年收成不错,加上几个大仓的存粮还不少,我跟裴大人计算过了,今年大范围的放赈抚民足够了。”

    “灾年都不是一两年的事,今年过去了,要预防明年。”李渊沉思了一会儿,缓缓道:“你去告诉太子,放赈的安排一定要细致到位,该放的地方要放,能不放的地方尽量不要去。”

    “是。”唐瑛忙答应着:“可惜,如果有作物能在大旱之后播种,并短时间可以收获食用,就能暂缓灾情带来的损失了。”

    李渊眸子一亮,旋即又苦笑摇头:“难找呀。”

    唐瑛何尝不知道难找这样的作物。在她的知识里,有这样的作物,就是马铃薯和红薯之类的,可惜,在这个时代,这两样东西还不知道在世界上哪个大洲深埋在野外呢,至少,她没见到过。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五十六章 救济

    第四百五十六章 救济

    踌躇了一下,唐瑛决定让大唐人去碰碰运气,如果这个时候有红薯,找到最好,没有,能找到类似或者近似的,也应该是好事:“我当年跟着母亲流浪的时候,见过一种野菜的根茎,好像叫什么生薯,听那些逃难的乡亲们说起,那东西好像不避旱涝,栽哪儿都能生长,而且长的快,十分抵饿。”

    “生薯?能吃?”

    “肯定能吃,我就是吃过才有记忆。不过,我只吃过一点点,这么薄的一小片。”唐瑛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给李渊比划了一个厚度:“味道有淡淡的甜,可香了。”

    李渊笑笑,摇摇头:“你那时候才多大?饿极了,吃啥不香呀。朕记得,当年二郎征讨宋金刚回来后对朕说,他吃过野菜了,味道清香,简直是美味,说的朕都流了口水。后来,朕命人也去找了一些野菜,却没吃出什么香味,倒是苦涩的居多。所以说呀,这吃东西香不香,得看什么时候。唉,倒是难为你了,小时候吃了不少吧?”

    唐瑛被李渊一句叹惜,勾起了刚穿越过来那两年的心酸日子,再想到母亲,这眼泪一下子就充盈了眼眶,哽咽了一声,点点头:“那种时候,能找到那些吃的就很不错了。”

    “好了,是朕勾起你的伤心了。你说的这个生薯,既然能吃,朕就命人去找,只要能找到,就弄去种上。眼下是非常时期,啥手段都得用,总之,就你说的那句话,尽量做到不出现饿死人的事。”

    “陛下心怀百姓,是大唐百姓的福分。”唐瑛这句马屁拍的可是真心实意:“其实,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只要各地的官员肯用心,一定能找到暂时的替代食品。”

    李渊对唐瑛的建议很是动心,但这些事情毕竟只能试探着去做,能不能找到替代食品还在两可之间,作为皇帝,他顾虑的事情远比唐瑛顾虑的多:“你说的不错。这样,你回去后把你刚才想到的细细写一个条陈给太子,然后告诉太子,就说是朕的旨意,让各地官员都留心一下,尽量各自解决困难。开仓赈济的事情更要组织要严密,受灾严重地方的人员流动要控制住,灾民如果安置的不好,难说会不会造成大的动乱。”

    “控制灾民?那,不允许他们离开的话,万一没有吃的,会不会……”唐瑛一愣,在她的印象里,大灾之年,受灾严重的百姓出外乞讨过日很正常呀,可李渊居然说不许,这让她很不理解。

    “大隋灭亡的前车之鉴不得不学呀”李渊叹口气:“一旦流民聚集在一起,就会生事,没事变有事,有事变大事。不管怎么安排,都不许发生动乱,哪怕饿死几个人,也比有人造反死的人少。”

    李渊不加掩饰的回答,让唐瑛心里很是难受,虽然她已经在努力接受这种封建社会的观点了,可这样不把小民的命当命,只顾自己皇权稳定的封建君王做法,还是让唐瑛无法接受。可她也无法改变,甚至连这方面的争取都做不到。

    见唐瑛沉了脸不说话,李渊笑笑:“朕知道,你心怀仁慈,见不得小民死的多,但你那真是妇人之仁。隋末的大乱,死在战乱中的人口,可比死在灾荒年景里的人多的多呀。所以,天灾不怕,怕就怕人祸。朕也不是不体恤那些百姓,所以,朕才会命太子他们抓紧时间安排各地救灾事宜,就算一定会死人,也是死的越少越好。”

    “陛下说的是,唐瑛受教了,以后一定会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唐瑛躬身行礼,暂时把那种不舒服压了下去。不管怎么说,李渊毕竟还是比较注重民生的皇帝,即便是观念上有巨大差异,他的那些道理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他这个皇帝当的也算不错了。

    “你做事还是很好的。”李渊很满意唐瑛的回答,转而安慰起她来:“肯为小民请命,正是你的长处,这点,太子他们倒要多跟你学学。朕见了屈突通的上奏,他告诉朕,他手下官员视察旱灾情况时,发现洛口仓附近有近千亩田地几乎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颇感惊奇,仔细一打探,你猜怎么?”

    唐瑛笑笑:“朕又在开我的玩笑了。是,那一大片田地是臣家里和周围邻居们的。这可不是臣自夸,臣家里田地中的小水窖,已经建成了五六年了,经常保养使用,所以,在此次大旱中,终于发挥出了大作用,将旱灾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

    “唉,你给朕提出小水窖的建议,也有三、四年了吧?你去年回到长安后,曾建议朕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修小水窘,并修正各处的水利设施,朕虽然给下面的人提了,但今天看来,还是下手太晚,动作太小了,否则,今年的大灾也不会影响这么大了。唔,今冬吧,今年冬季里,一定要让各地官员抓紧这个水窖的建设,还有你提过的那个水库的修建。”

    面对李渊的感慨,唐瑛只能笑笑:“如此的大旱,那种小水窖的作用也不大了。臣家里的小水窖之所以作用还可以,主要是洛阳地区今春还是下了点雨的,加上那些小水窖数量多,所以积蓄的水量基本够用。并州这几年也建设了不少小水窖了,只是大家没经验,有了今年的教训,估计明年都能积极一些了。”

    人都有一种懒惰本性,没见到成效的新生事物,被接受的程度都很低,所以,即便并州、河南、山东,包括长安周遭都挖了不少小水窖,但人们并没怎么用心,所以,成效也没出来。加上这几年里,李渊父子的多半心思都用在了稳定政权和争权夺利上,小半的心思也被突厥人等占据了,哪儿来的时间去注重这些民生建设呀。

    想是这样想,唐瑛却没这么说。不过,她心里也想到,不管怎么样,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大唐上下通过这一次的大旱认识到了小水窖的好处,想必明年真能在全国推广小水窖,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了,这样一来,百姓就有福了。唔,我是不是找个借口,再出去跑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