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思忖间,一行人已进了花厅,渐次落座,有婢女上前来奉茶。
他们送来的催妆礼。则已被悉数抬了下去,唯有凤冠霞帔先被另行取了出来。
至黄昏时分。谢姝宁的嫁妆也出了大门。
送妆的队伍先行,卓妈妈领着自家几个得用的仆妇随后而行,赶往东城“铺房”。
新人的新房里,除了床外。剩余木器皆由女家备办,一向是规矩,这一点上宋氏很看重。
帐幔铺盖必要成双,宋氏便做主定下了八铺八盖。至于铜锡瓷器,古玩字画,妆奁衣裳,更是悉数不尽。其中箱笼衣料、首饰珠宝,数不胜数,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若非宋氏心知此事需多些谨慎,这送妆的队伍定叫她给安排成“十里红妆”。
因而古玩箱笼、金银器皿之类显眼的东西,她只备了些寻常分量。真正多的,是那些个田地房屋铺子。
她领着玉紫打了两日算盘,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一分为二,一份留给儿子,一份便趁着今次给了女儿。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对宋氏而言。这桩婚事里还有太多遗憾,叫她忍不住觉得亏待了自己唯一的闺女。
单说“铺房”这一条。便该请了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来作那铺房人才是,但这回,便只能由卓妈妈亲自领了这活。虽说没那么多忌讳,可到底也没图吉利。
因了谢家的事,再加上燕淮的事,这明明是大喜事,却也不能广而告之。
连能给谢姝宁添箱的人,也没有。
宋氏便可着劲想要多在谢姝宁的嫁妆上,多加弥补。
一抬抬嫁妆施施然上了路,鞭炮声响了大半日。
北城已许久不曾这般热闹过,青灯巷有人嫁女的事,像鸟儿口中衔着的草籽,随着翅膀的扑棱声,遍布了北城。
就连石井胡同里的人家,也有不少听到了这个消息的。
起先只是几个碎嘴的丫鬟婆子从外头看了热闹回来,聚在一块嘀嘀咕咕说着闲话,不曾想恰巧叫过路的大太太王氏给听了个正着。大太太便差了人问,是哪家嫁女?
几个丫鬟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都是一头雾水,齐齐摇了摇头。
大太太见她们说的热闹,还当能拣了来听个趣,谁知却是一问三不知,不由得面露不悦。
其中一个矮胖的婆子见状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忙道:“是青灯巷里的人家,奴婢听说那嫁妆,怕是足足有一百二十抬之多呢!”
大太太闻言微微一瞪眼,斥道:“胡说八道,一百二十抬,你当青灯巷里住的都是哪些人家?”
“太太若不信,且使人出去打听打听,大家伙都明眼瞧见了的。”婆子讪讪然道。
大太太听了这话,面上不提,可心却痒痒,转个身就派了人出去探听。
结果回来的人说,多少抬怕是数不清,但却似在里头瞧见了卓妈妈……
大太太吃着茶,狐疑道:“哪个卓妈妈?”
“就是原先在三房八小姐潇湘馆里伺候的那一位。”
“哐当——”
大太太手里的茶杯盖摔了下去,她吃惊地问:“没瞧错?”
丫鬟摇摇头:“瞧得真真的,应当不会错。”
大太太惊呼:“那这嫁的,难不成是阿蛮那丫头?!”
ps:对婚礼流程太过陌生,一边翻古代礼俗明清风物志之类的书一边写,结果一直写到了现在,难产的一章,泪洒屏幕。网站也是半天打不开,哭,书评区一时没法回复,就在这说一声吧,亲们不要担心,我说的婚后内容不多主要指的是具体描写柿子馒头的生活细节不多,并不是说一等他们成亲,睡一觉咱们就拜拜了…大家关心的那些问题,后面都会有解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一个也不会少,不要担心…
ps:感谢友竹茶、nicoyn、离非烟、zola_9几位亲的粉红~~感谢ariel玮亲的平安符~~

  ☆、第405章 艳羡

边上站着的丫鬟闻言,亦不由得面色微变,但到底不曾亲眼目睹,因而听见大太太王氏的话后,仍只站在一旁,只轻声问:“原先不是听说,八小姐跟着先前的六太太回延陵去了吗?”
“那也只是听说而已,哪里做得了准。”大太太摇头,眉头紧蹙。一张保养得宜的面孔变了色,她猛地将手中茶杯往小几上重重一顿,旋即霍然起身,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
可走出几步,她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又顿住,慢了下来。
大太太站在庑廊下,抬头望一望外头的天,蓝的白的,干净得纤尘不染,可她却似乎从那纯净的蓝与白之后,瞧出来了大片隐藏着的脏污,灰蒙蒙的见不得人,就好比老六家的那点子破事,没一点能摊开叫人仔细去看的。
她将手中的帕子揉来搓去,将掌心都揉得微微发红。
想起谢家六爷谢元茂来,她这心里头就忍不住有些犯嘀咕。老太太没拿她当回事,这事半遮半掩,最终也没尽数告知他们,谢元茂跟宋氏之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宋氏又如何能将谢翊兄妹俩都给带走,老六他又为何成了眼下这幅模样。
谜团一个个,堆积如山,叫人翻也翻不过去,想要揭开了外头的那层纱巾往里头探明真相,却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她知道,这事肯定是说不得,若不然老太太焉能瞒得这般严实。丁点口风不露?
二房那庶出的谢四爷当年没走运,娶了跟淑太妃出身一家的容氏,容家遭殃时。躲也躲不及,硬生生给牵扯了进去,而今仕途难行,夫妻不睦,左不过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混日子罢了。
同长房也几乎彻底断了走动,平素里大门一闭。哪个又认得哪个?
大太太想着,往廊下矮矮的栏杆上一坐。扯着手中的帕子暗暗地想,眼下这谢家,三房已废,二房形同陌路。比来算去,临到最后还是长房撑着场面。
然而长房而今也有些撑不起来这门庭了。
谢二爷进棺材的时候,大太太记得自己心底里还偷偷乐过,她不喜二夫人梁氏,这眼瞧着二爷一家颓了,可不是高兴多过担忧。
至少,没了谢二爷,那也还有谢三爷撑着脸面。
谁知去岁上,阖府大乱。谢三爷叫贼人伤了腿,又不得神医望诊,落下了顽疾。
这般一来。他只得告病归家,暂别了朝堂。
大太太没好气地暗自嘟哝着,“偏生家中还有个蠢妇!”
三夫人蒋氏,最是叫人瞧不上眼,要不是仗着是大老太太的娘家人,就凭她。能成什么事,莫说有了老太太这也没能成事。
府里这处境。本就乱糟糟的百废待兴,这蒋氏还巴巴地去求了老太太,将六姑娘谢芷若从庵堂里接了回来养病。这还不算,她顺带着把老六家那魔怔了的庶女姝敏也一道给接上了马车,带回了府来。
这都叫个什么事啊!
她不由得面露鄙夷,嗤笑一声,起身回了房,随后打发了心腹丫鬟下去,让其将青灯巷有人嫁女的事,在府里大肆散布,定要传到老太太跟三夫人蒋氏耳朵里。
若这出阁的真是谢姝宁,可不能只叫她一个人心闷气短不痛快。
宋氏走时,可连一个铜板也没落下!
那叫人眼花缭乱的嫁妆,吃穿用度,她可还都记在心里久久难以忘怀。若不是老太太几个胡闹,眼下这些个东西,还不都得是谢家的?
她觉得气闷,和衣在榻上卧倒,让人给自己打着扇子,渐渐睡了过去。
天色渐渐晦暗了下来,消息也已巴巴地传进了蒋氏耳朵里。
蒋氏一得了消息便打发了人去青灯巷查探,不多时,被派出去的人就赶了回来,摇头道:“夫人,近不得那宅子,但奴才悄悄问了问住在边上的人家,那户人家搬进宅子的日子,倒同八小姐他们离府时,差不离。”
这便十有*不会错了!
蒋氏皱着眉头冷笑,捏碎了指尖的新鲜果子。
人人都道宋氏去岁上便离京了,不曾想却一直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呆着。
她呆在那做什么?
看着日渐没落的谢家,她可是笑得合不拢嘴?
蒋氏阴暗地胡乱揣测着,僵着一张脸,问来人:“可知嫁的是何许人家?”
“听说是东城的外地富商。”
“外地富商?”蒋氏闻言,目瞪口呆。
“旁的不知,但送妆铺房的人,的确都是往东城去的。”
蒋氏吃惊极了,嗫嚅着,“这便假不了了,但凡有个官身的,哪个愿意往东城去住。”
东城多的,就是各地聚集而来的富贾,一股子铜臭味。
出手再阔绰,那也只是商户。
她蓦地笑了起来,笑意直达眼底,冲着底下回话的奴才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知道是嫁去东城的,她心情大好,转身往后罩房里去。
谢三爷厌恶女儿,可人已被接了回来,总得有个安身之处,便将六姑娘谢芷若送去了后头住。平素里,也只有蒋氏每日会去见她一面。再不好,也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她让人提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