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主流清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媳妇儿的盖头是他揭的,已经打量过了,人挺漂亮的。也就因着长相,讷尔苏对曹佳氏还算客气。

    接下来夫妻二人的相处,就活似一本小说。原本对妻子不满的丈夫,最后拜倒在了石榴裙下。

    说起来,曹佳氏作为平王福晋,还是非(提供下载…3uww)常合格的。侍奉婆婆、关心丈夫、管理家务、应酬外交,她本人条件又很好,实是无可挑剔。处得久了,自然能够发现她的好。

    ——————————————————————————————————————————

    这些对于太子妃来说,只是一场秀而已。表明东宫立场的政治秀,表明东宫不是那么难相处。平王过得幸不幸福关她什么事儿?曹佳氏过得好不好又与她什么相干?

    太子夫妇既不用刻意表现亲和,也不用通过歇斯底里的扁人来显出威风。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自从他们家弘旦生出来,所有人心里都有了主意,自打立了太孙,真是什么心思都息了——明珠都成亲戚了。

    管好自己最重要了。如果有心情,再照看一下自家亲戚也就是了。除了跟皇帝对着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眼下就有一件亲戚家的事情需要太子妃关心一下。

    盛京又来信了。淑嘉常与淑娴通信,淑娴也不过说些家长里短。其实宫中是禁与宫外交通消息的,架不住特殊情况。约束得住宫妃的条条框框,约束不住皇子福晋,就更约束不了太子妃了。她们必须与外界交际。

    今天这封信给淑嘉出了个难题,她只好跑去问胤礽:“戴梓是谁?”

    胤礽略一回想就报出了戴梓的简历:“是个学问不坏的人,曾入值南书房,不过被流到了盛京,怎么了?”

    淑嘉作无奈状:“我姐姐那里来信,问可不可以请他做西席。”

    胤礽沉默了一下,问:“他们怎么想起这个来了?”

    原来,淑娴带着小儿子到了盛京,孩子年纪渐长,快要开蒙了,需要提前找个老师。儿子到了这个年纪,说他小吧,又不能不开始读书。说他大吧,又不到能独自上路返京的岁数,交付给别人快递回去呢,又不放心。还是放在身边,择一良师为好。

    看了几个,皆不中意,后来听说这里有个曾经入值过南书房的人,淑娴不由动心了。能入南书房的必是学问过人的。着人去打听,此人名叫戴梓,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学问很好,其教育水平也是有例可证的。戴梓有四子:戴京、戴亮、戴亨、戴高,都是学问很好的人。

    淑娴与蒋霆说了,蒋霆又凭关系去查了一回,回来就否了。淑娴问原因。

    蒋霆是个小心的人,难得强硬了一回:“这里有学问原人多了去了,便是要找一个流放的,也不必是戴梓!”这地方流放的人海了去了,凭良心说,很多文人都是……或有内情或被重判。比如,陈梦雷,最后还被康熙亲自带走了。问题是……戴梓的罪名是私通东洋,简单地说,通倭。这个罪名可不好办,里通外国什么的,叛国什么的。

    他是强硬了,问题是家里的事情他老婆一向说话很算数。淑娴实在不忍心儿子于学业上有所不妥,委实难以取舍。到底没有狠下这个拒绝的心。

    淑娴咬咬牙,最后写了封信问问淑嘉:这个人能不能用呢?如果会惹来麻烦,咱们就敬而远之,如果不行,那就作罢。

    胤礽也犹豫了一下,照说一句话否了就好的。只不过,戴梓这事儿胤礽是知道的。当初是南仁怀心怀私怨,串通别人诬告的戴梓。估计康熙也知道,不然这里通外国的,就不止是流放这么简单了。

    想了想,胤礽笑道:“不过是开蒙,亦无不可。”





211、过年之前事情多

    皇太子大手一挥,戴梓当个家庭老师也没问题嘛。

    淑嘉得了胤礽的批准,得空就写信给淑娴:这人没问题,当个家庭老师还是可以的,好好照顾一下吧。这会儿,太子妃完全不知道这位戴先生是位武器专家。只是觉得呢,自家外甥有个有学问的人教着,也是件好事。

    胤礽却摸了下巴:“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招呢?”他是知道戴梓的手艺的。这货做出来的火器比西洋人的强多了!当然,呃,朝廷也是有些忌惮之心的。满蒙游牧,从兵种相克上来说,远距离杀伤性武器真是他们的克星。努尔哈赤就是让红衣大炮给咔嚓了的。

    戴梓的危险性在于,当时的火器射程并不远有些火铳射程还不如弓箭,而戴梓能够造出普通射程两倍的火器来。更要命的是,他还是一个留着些骨气的汉族文人。文人傲骨,这是康熙欣赏的,武器专家有傲骨,只好让这身骨头去天寒地冻的地方生生锈去了。陈梦雷在东巡的时候献了带了拍马色彩的诗文,康熙就把他带了回来。

    康熙年间发往关外的文人不知凡几,大多都是……朝廷看着他们觉得讨厌了的,真实情况是:这些家伙未必就有什么大罪过。戴梓这家伙胤礽又是知道的,没有什么大问题,这门手艺加上不太好玩的脾气,才是戴梓倒霉的主要原因。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算真里通外国也成不了大气候——真要个危险人物,子早把他咔嚓了,哪会扔到盛京去浪费粮食?还扔到“龙兴之地”?不怕这些恐怖分子在自己老家里祸害?

    对于国人来说,内忧永远重于外患,心腹大患永远比手足之癣更让人重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话本身并没有错,某些人被批判,咳咳,因为这个“安内”的手段问题,咳咳。有通三藩嫌疑的陈梦雷都能被子带回京城伺候三阿哥读书,现又为国家效力修书了。这个被个外国人告发的前南书房入值者,其危险根本不在其表面罪名。

    别看南书房看着像豢养些文人充门面的地方,不那么重要。那也不什么好进的地方儿,不但得有学识,人品也要够好才行。康熙那样加护着李光地,都没让他入南书房。而且,南书房通常给汉族文人入的,也算个政治作秀的机构。天下多少汉人,又有多少读书人,南书房里一共才有多少人?不条件过硬能进得去么?

    戴梓入过南书房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人品经康熙承认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证,戴梓之通敌,实被诬陷。于上万万的汉人中择出的一块招牌,真要通敌了,那皇帝看走了眼,康熙的怒火可想而知——能让他活下来才怪!

    现在放在皇太子眼前的另一条路,这么些年的流放生涯,即使戴梓身上的脾气没改,可他的年纪也大了,危险性就会降低。而且……一门危险的手艺,只有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才危险,如果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那就利器——满蒙也不真正的铁板一块,清廷对蒙古也利用与提防并存的不?

    如果有旗人可以师从戴梓,这真一个好主意!可惜了,个小孩子,未必能够学得到戴梓制火器的手艺呢。不过这样也好,先接触一下,软化一下也可以利用的嘛。西藏不太平,第巴扶的那个假喇嘛被下令押解进京。葛尔丹死了,他侄子还统治着准噶尔,跟朝廷的关系,远没有表面上的那样好,准备说不定还有一战。

    八旗的战斗力已经低下到了一定水准,现在也就一些供检阅的队伍看着光鲜而已,近来各种平叛,说着八旗为主,主要战力已经开始依靠绿营兵了。这样不好,很不好!如果有了火器,可以提升八旗战力,胤礽慢慢勾勒出了一副改造八旗的蓝图。没力气、骑马射箭不过关?也行,给你们火器,站着点火总会吧?

    面对四处冒烟的局面,胤礽必须考虑得长远一些,为自己准备后手、储备各种资源,尤其人力资源。留着,此人有用。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戴梓造的“威远将军”炮,建过奇功的。准噶尔那里,也骑兵么。而且,准噶尔与俄人交好,手上也有火器,对付他们,只好用更强大的火器了。

    不幸啊,这年代最天才的武器专家,在咱手里的。以前呢,用他有种种顾忌,现在找到了一条看似可以利用的方法,更重要的,他老了!可用最好,不可用,他也扛不过岁月了。

    胤礽勾了勾唇角,这个老货有价值啊!想了想,他也写了封信给蒋霆,令其查明戴梓在盛京的行为,事无巨细,一一报来。泪流满面,打仗要花钱啊!朝廷快没钱了啊,速战速决最好了,不然我也不用费这心啊!

    还有,密令蒋霆,你给老子保密!这事儿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