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家根据各自的门第、身份,关注的对象也不同。像那些皇亲国戚,关注的大多都是些出身好、又有才学的士子,而那些小门窄户的,则把注意投向了那些家世清白、四平八稳的士子。
至于如何评定这些士子是否有才学,除了下个月的春闱,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家也有自己的办法。今天一个赏花会,明天一个游春园,后天一个赛诗会,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给喧闹的京城平添了几分雅致和春意。
而在诸多名为赛诗会实则相亲宴的聚会中,最出风头的还是那位有着‘四绝才子’之称的苏郎。要说着苏郎,也着实有几分出风头的资本,人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材,又做得一手好诗,写得一笔好字,闲时还能抚上几曲,真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最关键的一点,人家还是单身贵族,俨然成了京城上流社会关注的宠儿。
当然啦,像这般的才子,普通人家的姑娘是甭想了,因为苏郎的身上早就被静薇公主贴上了标签,今上也许了诺,只待苏郎金榜题名后,便会给两人赐婚。
“不对呀,现在苏郎虽然风光无限,但毕竟还没有中状元,苏姨娘怎么能跑出来呢?”
王绮芳胡思乱想着,最后还是联想到刚才那抹熟悉的背影上。
她虽然离开了赵府,但对于赵府后院的动静还是知道不少。郑三娘自她搬出府后,便一副当家主母的做派,早早的搬进了牡丹园。对赵天青的妾室,也严格要求,动不动就让那些姨娘、通房们跟在她身边立规矩,就连久病不愈和身怀有孕的人都不放过。
听说,为此苏姨娘还曾经闹过一阵子,暗地里骂郑三娘也不过是个妾室,怎么摆起谱来比正经的二少奶奶还厉害?只可惜,苏姨娘失宠多时,别说赵天青不会向着她,就是赵太太也不拿正眼看她。若不是她背地里送了赵太太铺子的股份,恐怕早就被郑三娘挤出了赵家。
要按这个说法的话,苏姨娘现在应该在牡丹园伺候郑三娘才是呀,怎么跑到了东市?还特意跑来她的铺子?
“行了,你也别太客气,”九公主在侍女的搀扶下,上了马车,临走之前,她隔着车窗对王绮芳说道:“你为本宫和三姐姐办差事,我们定不会亏待了你。过两日三姐姐就要抵京,到那时,还有天大的赏赐给你呢,你呀,就安生等着吧”
天大的赏赐?王绮芳一愣,她见九公主上了马车,忙几步走到车窗近旁,“妾身恭送九公主”
什么天大的赏赐?还有,她除了帮三公主安置娘子军,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呀,怎么能得到这天大的赏赐?
王绮芳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楞楞的发呆。
……
平安坊,西巷。
王绮芳送走九公主后,看看铺子里没有什么大事,便坐着马车回到平安坊。
进了二院,便听到西厢孙嬷嬷和小丫的说话声。王绮芳站在当院,侧耳听了听,孙嬷嬷正给小丫讲规矩。
“二少奶奶?”
紫苑跟在后面,见王绮芳凝神听着,便小声的提醒道,“听大小姐身边的小丫头说,孙嬷嬷很严厉,还罚过大小姐呢。”
“谁说的?是那个什么小扣子吗?”
王绮芳听了这话楞了下,然后见紫苑点头,眉头微蹙。孙嬷嬷是大舅母特意请来的教养嬷嬷,当初请她来主要是因为那时自己不在京里,担心小丫身边没有人照拂,这才让她以‘教养’为名,保护小丫。
后来,她回到京城后,也仔细观察过孙嬷嬷,发现这位从宫中退役的老宫女,虽然人刻板些,但心底不坏,而且知书达理、通晓各种上流社会的礼仪规范,是最佳的教养嬷嬷人选。
只是,孙嬷嬷没有受过她的大恩德,王绮芳还不能完全信任她。直到她们搬离赵家,侠客盟也送来了孙嬷嬷的全部背景资料,王绮芳对孙嬷嬷有了详细的了解,知道她出宫后也没有嫁人,老家已经没有了亲人,有也是旁支远亲,根本不能投奔,只想趁着还能动弹,多攒些银子养老。
知道了这些,王绮芳便有了主意,特意找来孙嬷嬷,许诺她只要好生教养元娘和幼娘,他日便准她从家里的小丫鬟里随便选一个做养女,日后再由王绮芳出面给她找个养老女婿,给她养老送终。
孙嬷嬷本来就担心自己年老后无人照顾,百年后无人祭奠,听到王绮芳的话后,当下便激动的不得了。忙表态,一定会好好教养两位小姐,定把她们教成名媛淑女,如何如何。
王绮芳相信自己的许诺够诱人,自然也相信孙嬷嬷会真心教养女儿,可偏有人背地里打她的小报告,恩,小丫身边的丫头是该换了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七娘,七娘,大少爷来信了,说是不日抵京”
赵嬷嬷笑盈盈的拿着一封书信,从垂花门跑了进来。
PS:吼吼,大封推咯,这是第一更,下午还有二更、三更,亲们多多支持哈
第一卷 凤凰涅盘 第031章 大哥抵京(二)
第031章 大哥抵京(二)
大哥?王绮芳楞了下,片刻后便想起来,对哦,方才她还想着今年的春闱马上要开始了,而她那个便宜大哥亦是来参加世族公子的恩科,算日子也该来了。
“信呢?拿来我看看”
王绮芳心思微转,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露,她转手接过信封,拆开一看,洁白的信纸上又是简短的几个字,“京中之事我已知晓,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京中之事’,应该是指她与赵天青的事吧。怎么这位大哥听说自己的妹子与妹夫闹到分产别居的地步,信里既没有斥责,也没有安慰呢?
看来,自己的前身和这位嫡亲大哥的关系还真是淡薄。
等等,也不对呀,上次她明明听到小丫说什么大舅舅如何如何、又用心良苦之类的话,连赵嬷嬷也一副大少爷对她们母女如何照顾的模样,若是从这一点想的话,那位大少爷对自己似乎也不是全然的不理不睬。
王绮芳拿着信纸,面沉似水的想着什么,赵嬷嬷站在一旁见她一言不发,便试探的问道,“怎么,信里不是这么说的?大少爷有什么其他交代?”
“哦,没有,”王绮芳想了半天,但脑海里关于王大少爷的印象太少了,两个人长大后的交集更少,要不是那天偷听到小丫和赵嬷嬷的对话,她一度怀疑王大少很厌恶她这个一奶同胞的亲妹子呢。
不过,事情也不能看表面,王绮芳忽然想到曾经‘梦到’的前世,微微眯了眯眼睛,摇头道,“大哥说京里的事,他已经知道了,还说清苑老家的事一切都好,让我不要牵挂,至于他么,很快就到京城了。”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赵嬷嬷没有看到信,自然王绮芳说什么,她就信什么。听见大少爷真的要进京了,她高兴的不得了,乐颠颠的搓了搓大手,“哎呀,自从那年大少爷外出游学后,足足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老奴还真想念他呢。对了,大少奶奶和兴哥儿也要一起来吧?”
“这个信里倒没说,”王绮芳见站在当院也不是回事儿,便把信折起来放好,然后招呼赵嬷嬷进了正屋。
坐在临床大炕上,王绮芳沉吟了片刻,问道:“对了,赵嬷嬷,我大嫂性情如何?你也知道,我统共就见过她两三面,每次见也是满屋子的人,和她也没有什么单独交往过,也不知道她行事作风呢。”
这话是实话,王绮芳对于她那个便宜大哥都没有多少印象,更不用说大嫂崔氏了。只是隐约的记得大嫂娘家姓崔,是清河崔氏的旁支,嫁给大哥近十年,膝下只有一个嫡子王文兴,其他的则一概都不知道。
如今眼瞅着大哥要进京了,信里虽然没有提及崔氏是否同行,但依着王太太的性子,她既然要把王锦瑜挤出王家,那肯定是一锅端呀,断不会让王锦瑜一个人进京,家里还留下儿媳和嫡长孙。
倘或王绮芳的猜测没有错,崔氏也跟着王大少进了京,那如何与这位大嫂相处,便是王绮芳下一步关注的重点了。
毕竟在世人的眼中,王锦瑜一家子是王绮芳最亲近的娘家人,亦是王绮芳最后的依靠。如果她和赵天青和离后,日后负责供养她们母子的便是大哥和大嫂。
这不是王绮芳的想法,而是大周的社会习俗,遵循大唐的旧例,女子丧夫或者与丈夫和离后(注意不是被休离),将被送回娘家,除了夫家赠予的赡养费之外,女子几乎要靠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