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4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世杰所提的国富论,国家想要富强光靠农业发展是不行的,还要通商重视商业的发展,从后世能够在世界上数的上号的大国来看,就没有哪一个不是不重视商业发展的,不重视商业发展的国家最终都只会沦为没落国家。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在年份好的时候的确可以做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可要是遇到大灾大难几乎就失去了抵抗的作用。

大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眼下遇到小冰河时期农作物减产,全国多地又陷入到了灾荒,不免就出现了民乱。

“沈大人是否看不起商人。商人追利,无利而不起早,历代以来对商人的评价几乎都是不好的,但我澳洲传至前宋,有宋一朝,因为重视商业发展,即使后来只是推举江南半壁江山也能保证民不乱。这就是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宋朝的确是历史上最重视商业发展的国家,但同时也因为开国君主得来的皇位是用不光彩手段而来,所以对武将极为苛刻。才最终导致了宋朝灭亡,大明也有些类似,到了崇祯时期武将已经完全成为了文官集团的附庸,而不是在洪武时期那般可以和文官分庭抗礼。

就拿眼下沈游龙来说。他督军两广却是文官出生。如果严格算起来这个职位应该由一位武将担任。

“澳洲重视商业,方才有今天的成就,称霸南洋而然红夷番人不敢小视,因为重视手工作业者而有了强大火器,难道这些大人不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吗?”赵世杰质问道,完全没有把对方两广总督的身份放在眼里。

沈犹龙听着,到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不免开始思考起来。难道大明朝的国政真的错了吗,历代以来的王朝之所以灭亡真的是因为不重视商业和手工作业所致吗。

历代以来只收农税而不重视商税。却不知商人所挣到的利润却是农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之多。

这是一个近千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关键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的人有没有这种觉悟,但是从历史的进程可以看出几乎是没有这种觉悟,历代改朝换代除了将农田从新分配之外就几乎没有别的改变,两三百年一循环当土地兼并的越来越厉害时,又是一些顺势而起的揭竿而起。

赵世杰没有想过自己的言论会给沈犹龙太多的改变,只是希望自己的话能在他心里留下那么一颗种子,而后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不断的长大。

澳洲的国富论所提倡的就是大力发展商业贸易,从而减少对农业税负的增收,让真正占据多数的农民的生活提高,从而解放出一部分人成为工业发展的劳动力。

大明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果上下能够屏蔽一切深入改革,倒也不会灭亡,只是内部斗争太过厉害,想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改革阻力非常巨大。

穿越众能做的就是为这个国家培养或者间接性的培养出一批亲澳的知识分子,从而让他们去改变。

“赵部长一席话我虽不完全赞同,但也有一定道理,香岛的变化和两广的商业变化我也看在眼里,若是真的对大明有利而无害,老夫到愿意上奏朝廷效仿澳洲,所开商税减少农税。”

“沈大人能有如此想法就很不错了,不过想要增收商税,恐怕大明很难做到,毕竟很多大商的背后哪个不是有地方士绅的背影,要想让这些士绅阶级让出利益,无疑是狗嘴里抢肉包,难度就如覆水难收,没有强有力的手段根本不行。”

赵世杰说的一点也不假,要想让这些利益阶层拿出蛋糕出来分配比割他们肉还疼,明末的亡国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被这些人给搞垮,对关外满清的支持少不了这些地方士绅阶级的支持。

他们以为支持了一个满清从而可以左右他们的决策,却不想入关后的满清非常暴利的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清洗,甚至直接没收了财产。

无疑士绅阶层对于明朝的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掌握着大量土地和阶级层,历代该朝换代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无论天下谁坐了首先安抚必定是这些支持士绅,得到好处的也往往是比普通百姓的多。

要想彻底改变这个阶层只能是慢慢的引导,同时树立起另一个阶层的崛起,与他们成为一种对抗的关系,达成平衡。

如果商人直接向国家缴纳税收,得到国家的保障,也就没有必要在把自己的众多产业挂在士绅阶层的名下,这就无形中可以削落他们很大一部分实力,而大明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也会随之少去不少,同时还能获得被国家统治者认可掌握财富的商人阶层支持。

这对于大明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收取商业税绝对能改变眼下不堪的财政收入,只是前路渺茫,对它的希望越大,赵世杰就知道越会是失望,所有的一切只能慢慢来。(未完待续。。)

第244章两广新军雏形

赵世杰与两广总督沈犹龙二人相谈甚欢,甚至在他的一番言论引导下,老沈同志对于大明的目前的局势也开始认真思考了起来。

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大小农民起义军还在不断的攻城掠地,北边的后金也没有消停,时不时的扣关掳掠一番,拍拍屁股便走,让大明的边军根本无法寻找他们的痕迹。

除此之外,朝堂里的斗争也越发激烈,东林对于排除异己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完全至国家于危亡之中而不顾,枉他们一个个读的都是圣贤书,却不记圣人教化之言。

沈犹龙对朝堂上的那般东林已经心生了怨恨,甚至有些赞同赵世杰的东林误国,才会导致大明接连在北方的战场和对西北的农民起义失败。

东林这般人就是吸血鬼,他们吸食者整个大明百姓的血汗,却完全不顾及百姓的生死,这样的人已经不配成为朝廷命官,当官为民,不求政绩斐然,但也求无大过,这是沈犹龙的原则。

所以对于两广的商业贸易他一直采取的都是顺其自然,同时也在观察与澳洲人通商带来的好处。

老沈虽是一个苦读圣贤书的儒家,但并不迂腐,他到广州上任之后还曾推广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其中对于手工业者的支持就可以看出。是一个能接受新鲜事务带来改变的人。

澳洲赠送的一百条步枪是从香港驻军的军火库内紧急调集的,除了赠送一百条步枪之外。老沈还有个不清不知情,希望澳洲人能同时派来一队教官帮主训练士兵。

不过对于派来的教官,老沈并不让白派。承诺会给澳洲教官酬劳,和所有在广州的一切开销,并且还是提供食住。

这个要求不算太过分,连枪都送了在派几个人过来训练新兵又有什么不可的,赵世杰爽快的答应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对训练大明方面的武将不得干涉。否则澳洲将无条件的撤回教官队。

对于这个要求沈犹龙同样爽快答应,毕竟已经邀请了对方来帮助训练新兵,就不能干涉。虽说咋制军上沈犹龙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一些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

身为两广总督,监督军之职,威信还是有一些的,虽然出生于文官集团。但到了大明后期武官基本上都成为了文官的附庸。一般不会出现武官看不起文官上司的那种事情。

当然沈犹龙也不打算召集卫所军队来组建新军,而是听从了赵世杰的建议在流民之中招募年轻力壮敢战的勇士加入。不招募卫所官军的主要原因是,卫所的官兵大多战斗力并不强,就是一帮子有军户名没有士兵实力的农民。

而且招募卫所的官军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不易,每个卫所官兵都是申牒造籍在册之中,这些人虽说名义上大明国家的职业军人,可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部分将领私人佃户。

要是从这些人种抽调一批出来。必定会让那帮武官将领反对,而从流民中所招募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整个广州城最多的就是难民,要想招募一两百个青壮还是非常容易的。

赵世杰之所以这么建议,其中考虑到的原因也有,这批士兵将会被作为种子培养,将来整个两广的军队改革就要从这些人里去进行渗透,帮助大明建立一支真正的新军。

总督沈犹龙从澳洲人那里接受了一百条火铳的消息吗,并没有瞒住那些统兵的将领,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特大的消息,就连沈犹龙要招募一两百名流民训练成装门的火铳队,大家的兴趣也不大,毕竟这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利益。

所以大家的目光依然还是放在了自己受益的东西上,对于沈犹龙要组建一个一两百人火铳队玩玩大家的也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甚至直接表示了对此支持,只要不是到了自己的卫所里挑选青壮就行。

对于这些把个人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