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公党的崛起大大加快了华人移民南洋的速度,在民国历史走过不到一半的时间,在近十年内,大量地组织移民,数量达到了250万人。
而其他组织或者自发移民的人数则是更多,几乎有上千万人。到了1922年,初步估计南洋的华人人口达到了2000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亚和印尼。
跟自发的移民不同的是,致公党和美华公司的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把人口集中在棉兰、巨港、泗水、三宝垄、坤甸等大城市,并通过垦殖公司或者农场的模式把这两百多万青壮男人组织起来。一旦发生战事,就能凝成一股劲,不容易被人逐个击破。
不过尽管控制了两百多万人口,但既要生产,又要负责打仗,人力资源还是不够的,所以黄仲涵、陈嘉庚等人要把马来亚的华人青年送上了印尼战场。
这些华人领袖早在几年前,就通过在华人世界里的深厚人脉,劝说南洋的华人家族把他们的子弟送入致公党建设的精武学校等教育机构,把民族主义思想灌输给那些血气方刚的青年。
通过这些热血青年把部分置身事外的华人家族拉到自己的马车上。而其他不愿意跟致公党走的甚至跟在荷兰人走的华人家族就不是司徒美登他们要考虑的对象了。??????
“几百年前,一群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从欧洲出走美洲,结果有了美国!几百年来,满酋乾隆说我们是天朝弃民,死不足惜,所以这几百年来,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心里都有本洗不清的悲痛屈辱。
难道我们这些人天生就要被人作贱吗?难道我们的屈辱苦难还不够吗?难道我们不能自立自强,拼出一个未来吗?
我在这里承诺,赢了大家都是开国功臣,你们的家族就是日后的新贵族,享尽荣华富贵!”
司徒美登在建国会上,向黄仲涵、胡国廉、陈嘉庚等华商领袖的谈话中,毫不掩饰地提出了诱人的利益,希望通过他们的口向那些还在犹豫的华人家族传达。换言之,建国会也是一桩分肥的会议。
“这话粗理不粗!我们黄家也算是富可敌国了,几代人都在南洋经营,这里就是我们的根了。
如果不奋起一搏,哪怕是富可敌国也是为人作嫁衣,所以对我们华商来说,这是一条有进无退的不归路!”
黄仲涵斩钉截铁地附和道。
胡国廉、陈嘉庚、李远山齐点头,他们已经陷入了美华和致公党这个大漩涡里,溶为一体了。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他们就是开国功臣,他们的家族就会成为未来的国家统治阶层,完成由家到国的蜕变。
赌输了,可能在英国、荷兰人的反扑下,他们辛苦经营所得位于一旦。
是虫是龙,就看这一把了,不由得他们不出力。
随着这几位有影响力的华人领袖奋身发力,受他们影响的中小型华商、华人家族也逐渐加入到这场开国之战中,比他们当初支持反清革命更尽力。
当然还得要提及的一个人,就是胡文虎了。
这位万金油大王兴冲冲地赶往棉兰,在大会闭幕前搭上由虫变龙的最后一班车。
伍连德很欢迎胡文虎的到来,因为胡文虎带来了大量的药品。除了万金油,还有云南白药、吗啡、磺胺等药品。
作为美华公司的合作伙伴,在美华入资后,胡文虎的永安公司也从单一的万金油发展了其他医用药品的生产或者经营。
同时永安公司的培养的一批医用人才也是南华急需的。
除了伍连德,还有一个人很欢迎胡文虎的到来,他就是高卫。因为胡文虎不仅是“药王”,还是“报业巨子”,旗下有仰光日报,星岛报等几家大型中文报纸,在南洋华人舆论中颇有地位。当然,他的报纸也受到美华公司的渗透,不然哪有发展这么快的?
胡文虎为什么姗姗来迟,这跟他的一项不愿参与政治活动有关,不过他最后还是来了。
胡文虎一来棉兰,高卫就不客气地给他下达命令,让他准备在报纸上煽动华人世界加入到这场民族战争来。
虽然这项工作华文报纸一直都在做,但都是比较隐晦的,很少**裸地光明正大地发出煽动性的口号。
“胡先生,就算报纸被查封了也不要紧,只要我们胜利了,暂时失去的东西都会加倍拿回来。”
高卫毫不掩饰自己的霸道,他笑了笑,又道,“当然,我们不会轻易地让华文报纸被禁的,这几天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亚齐人民的反抗斗争,还有揭露荷兰人的残暴统治。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酝酿有力的舆论环境。”
大会持续了5天,结束会议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初了。
在结会上,司徒美登告诫道:“宣言或者声明都是虚的,大家心里应该明白:我们是来抢地盘的。
为了抢到东西,杀人放火都是必须的,容不得半点仁慈,容不得一丝松懈,必须以铁血的精神对待拦在我们面前的人。
这点,荷兰人做到了,所以他们统治了印尼群岛几百年。我们要比他们做得更好,更绝,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在这里安安稳稳地扎下来。”
“军方已经制定好严密的计划了,我们完全有能力打败荷兰人及其奴仆军,几十万华人青年枕戈达旦,随时挺身而出。
对敌人我们将毫不留情,杀死他们的男人,睡他们的女人,消耗他们的元气。我们的最大敌人不是荷兰人,而是庞大的土著人口。”
一直在大会上不怎么说话的何文秀一开口就让人感到铁血冷酷,为这场悲壮的起义涂上了鲜艳的血色。
“当当当!”
一阵洪亮的钟声从不远处的钟楼里传来,众人精神一阵,他们踌躇满怀地在《南华**宣言》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时间是1922年5月7日。
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公开发表,但相关的内容已经在棉兰传开了。
会议结束后,军事委员会和政务委员会发布紧急动员令,开始把整座城市武装起来,变成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第68章杀掉五千万
()望华楼酒店成了南华的临时大本营,一片忙碌,政务委员会把这里当成了办公大楼,人事、财政、卫生、外联等部门架子都搭了起来,初步形成了一套行政体系。
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脚步紧促,神情严肃,绷紧的脸上有种压抑的兴奋。
陈友仁站在窗口,默默地看着下面有些混乱总体运行良好的临时政府,感觉身处在一片热情燃烧的火海里。
这几天,他心里的震撼太大了,从下船开始,他就一直处在兴奋状态,好像身处奔腾向前的洪流里,被推着前进。
等到清醒过来,自己就成了外交委员会的主事官员了。外交委员会是个空壳子,除了黄三德挂名委员会主席,其他的事情就落到了他身上。
听起来,派头挺大的,不过这个空壳子正等着陈友仁添枝加叶呢?
“陈先生,今天有几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学生准备加入外交部门,你要去和他们见面,同时他们也带回关于外交学会的一些资料。
一个星期后,也有两名从英国、法国回来的留学生,他们也即将加入本部。在未来三个月内,我们要让外交部门运作起来,半年后能承担相关的外交谈判。”
陈友仁的新助手李淑华提醒道,李淑华原是星岛日报的编辑,刚从马来亚过来不久。
别看外交委员会现在无所事事,其实要做的事情挺多的,陈友仁他们还负责筹建宣传部门。
他点点头,问道:“南华日报的筹建工作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我跟美华公司商量好了,他们同意把在棉兰的一家报纸交给我们,到时改名就可以了。
我也跟新加坡那边联系好了,把已经的一些同事招揽过来,争取让我们的报纸第一时间发表《**宣言》。”
李淑华一脸兴奋道。
没什么什么比创办一家大报纸更让一个媒体人更激动的了。
“非常好!此事,你全权负责吧!”陈友仁点点头,微微一笑。
他知道这李淑华是内定的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暂时来外交委员会帮忙,也不好像助理一样使唤他。
“走吧!让我们去迎接那些高材生吧!”陈友仁说完大步出去,楼下的停车场上已经准备好各部门的用车了。
军事委员会没有和政务委员会挤在望华楼,而在和望华楼相隔不到500米的振华楼。
此刻,振华楼上正在举行军事会议。托马斯站在在一张大幅的印尼群岛的全境地图面前,详细介绍各方势力的情报。
地图是美华公司花费不菲代价从总督府得来的,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美华公司这几年在花费数百万元在印尼群岛诸岛上的地质勘探的成果,山川、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