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陈叫山!
哪怕是平视了去,看向了他的肩膀,山梁样的肩膀,兴许那肩膀上的眼睛,散发出的从容之光,亦会将姑娘们的心思照破!
山一样的男人,耸立在江岸,怎可仰望峰巅?
一些跑事老者,没有后生们那般的愣怔,那样的着急和琢磨,也没有姑娘们那样隐秘而细腻,羞而怯的心思……
“陈帮主,你只管唱,图的是个闹热,喜庆,乐呵乐呵么……”
“陈帮主,你只要开了口,就是顶呱呱,乡亲们都盼着听哩……”
几个跑事老者的话,令陈叫山对这三月十二,对这一片山水,更多了理解……
世间终究有一种美好,每个人的心底,都有。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在堆叠如山的奏折前,批阅的间隙,看一眼窗外的云,听几声小鸟的叫音……那也是那种美好!
哪怕是低贱入尘的叫花子,吃最粗鄙的饭食,吃饱了,坐在冬日暖阳下,解开褂子,“嘎嘣嘎嘣”地掐虱子,看着指甲盖上红红的虱子血,看着头顶亮晃晃的太阳,觉着自己还好好地活着……那也是那种美好!
追寻那种美好,文人骚客们用诗词曲赋,庄户人家用一捧捧泥土,唱戏的,用那些悲欢离合的戏本,厨子用菜刀、炒瓢、灶台,买卖人用一枚枚闪亮的钢洋……
无论怎样的不同,到最后,最高处,那种美好,其实是一种东西。
在这里,人们用歌声!
用歌声,追寻那种美好……
与对眼缘的人,以歌声互诉心声,是那种美好的一部分。
正如跑事老者所说“图的是个闹热,喜庆,乐呵乐呵”,也是那种美好的一部分。
太极湾的枪炮与迷阵都闯过了,幽深无比的湫泉都取到了,不可一世的日本第一高手,都被打死了,浩浩荡荡的凌江,都已经行过来了……
多少苦,多少险,多少累,多少忧,多少虑,多少悲,都历经了……
现在,在这两山夹抱的凌江吊桥前,在这三月十二的赛歌会上,何妨就唱,何妨就将过往那么多的苦、险、累、忧、虑、悲,在歌声里,来一次释放……
多么好的三月十二,多么好的赛歌会,多么好的一种释放的形式!
追寻那种终极的美好,不能只是一味的背负,背负,再背负,总需要释放的……
陈叫山笑呵呵地迈开步,朝吊桥走去……
儿时在茶馆里,遇上下雨天,那些抱了三弦的老艺人,倚在屋檐下,无心无肺,毫无羁绊地唱的那些曲儿,令陈叫山时常羡慕原来,唱曲,可以那么唱,想到哪里唱哪里,嘴巴里就算没有了词,又如何,哩咯啷啷地囫囵着舌头,也是那般快意!
陈叫山站上了桥头,嗓子便就痒痒了,像那包裹紧紧的花骨朵,就要怒放在春天里……
陈叫山就顺着三弦老艺人们的《江湖调》,冲着对岸,冲着女儿梁,冲着云空,冲着凌江,吼唱了起来
走遍了川哎翻过了山
脚尖尖挨不到天边边
天上星星几点点
地上灯笼几盏盏
饿了俺就吃哎
冷了俺就穿
吃饱了哎穿暖了
葫芦里的酒灌满了
东山的日头西坡上转
南江的鲤鱼北天的雁
田地上的石头
多少年才烂
江河里的流水
多少年才干
问你问我问菩萨
问天问地问罗汉
……………………
陈叫山唱着,唱着,时而笑呵呵地咧了嘴,时而眉头凝成了山一样……
这《江湖调》的曲儿,听起来十分顺溜,就像一阵风,吹起了麦浪,这一坨的麦穗伏下去了,那一坨的麦穗就扬起来了;就像柳叶儿在河里头漂,这一下凹下去了,那一下又就自自然然隆高了……
人们听见了,耳朵舒服了,很快地,便能随着哼哼了……
可是,这唱词,明明就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什么“饿了俺就吃,冷了俺就穿”,明明就是傻傻痴痴的大疯话,什么“田地的石头,多少年才烂?江河里的流水,多少年才干?”
这歌好听,好听得很,可就是透着一种怪怪的味儿……
不是情歌,不是喜庆的歌,也不是悲忧的歌,说不清道不明的歌……
听见了的人,心里却又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不悲,不喜,不静,不闹,不虑,不欣……
依照三月十二赛歌会的惯常,一岸有人唱了,另一岸必要有人来和应和!
陈叫山的这一曲《江湖调》,那样抓人心,那样地舒服了耳朵,可是怎么来对?怎么来应?怎么来和?谁来对?谁来应?谁来和?
女儿梁的乡亲们,在陈叫山声调弱下来,渐渐落于了虚无时,皆如石像一般,不晓得怎样去应和……
这并非对眼缘的歌,并非相亲探测彼此心声的歌,更像是梦呓一般的自言自语的歌,如何应和?谁人应和?
人们齐刷刷地看向了邵秋云……
邵秋云的娘,风摆柳,曾是方圆百八十里最好的赛歌手。
邵秋云的爹,小锁呐,更是凌江两岸难有比肩者的唢呐手。
小锁呐和风摆柳的闺女,什么样的歌没听过,没唱过,什么样的音律调调,不懂,不会?
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第190章 二哥三妹
在人们齐刷刷看着邵秋云时,邵秋云垂着头,微抿着嘴,不时地抬头一瞥,朝桥那头的陈叫山瞥去……
邵秋云还在娘胎时,风摆柳腆着肚子,在院坝里唱歌,在井台沿沿前唱歌,在灶台前唱歌,在河边的捣衣石前唱歌……
至邵秋云记事起,各种各样的歌儿,总在耳边萦绕着……
天热时,娘拿着一把蒲扇,在蚊帐里一下下扇,驱赶着蚊子,边扇边哼着曲子,哄着邵秋云入睡……
赶集的路上,邵秋云骑在爹脖子上,看着头顶的白云,旋啊旋,娘就在一旁唱歌,爹和娘的影子,一长一短,伸伸缩缩在官道上……
五岁时,各种各样的歌邵秋云都能唱了,娘就给她讲,讲唱歌的许多方法,如何换气,如何运声,如何转韵……
除了唱歌本身的技巧,娘还给邵秋云讲唱歌的情感,什么样的歌,有什么样的词,表达怎样的情感,是欢愉的,还是忧伤的,是充满勇气的,还是羞羞怯怯的,是顺心顺意的,还是堵心难受的……
邵秋云对于唱歌的理解,较之他人,自就高出许多!
身处异地的人,望着一轮月亮,想念家乡了,不能插一对翅膀,立刻飞回家乡去,唱歌便能解思乡之情。比·奇·小·说·网·首·发
插秧弯腰久了,腰疼脖子酸了,一溜溜绿油油的秧苗看久了,枯燥了,唱一段曲儿,缓解了疲惫,荡涤了索然……
心里装着一个人了,见不着,就用唱歌表达思念,见着了,又可以歌曲表白心迹……
现在,听着陈叫山唱出的歌,邵秋云感觉出了:在人们的眼光里,陈叫山是名震四方的陈大帮主,声名盛极!而陈叫山自己,却是有着淡淡的迷惘,就像那凌江上漂着的一片树叶,何起何伏,皆是身不由己!那种淡淡迷惘,化作了一种疲累之中的无奈,而通过唱歌的形式,对抗那种无奈,驱赶那种迷惘,消解那些疲累……
“秋云,你唱一曲嘛……”老邵用胳膊肘,碰碰闺女的胳膊,待邵秋云微微抬了头,便朝桥那头努了嘴去,“人家陈帮主唱哩,咱女儿梁总不能晾人家么……”
邵秋云心中琢磨着唱腔,琢磨着唱词,本就要上桥了,却有几个嬉闹的姑娘,唧唧喳喳地说,“秋云,去唱嘛,去唱嘛,陈帮主等你唱哩……”
邵秋云拧了身,狠狠地剜了那几个姑娘一眼,再转回身时,头已经昂起来了,一步步朝桥上走去了……
陈叫山唱了一曲《江湖调》,感觉两岸乡亲们都爱听,但却没人应和,正准备退身下桥,忽而听见对岸响起了歌声
太阳走了哩嗬月亮呀撵
秋菊枯了哩嗬冬梅呀艳
谁挽那个弓嗳
日月双飞箭
昨日云湖浮萍远
今成钓鱼滩
绞一对喜鹊贴窗扇
照得那个满屋红咯艳艳
世上路有千千万
一步走不完
冬去春来窗花花换
缠花镜里看流年
星星上鬓斑
……………………
小锁呐和风摆柳的闺女,唱歌自是不会差,女儿梁、男儿坡的人皆晓得,陈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