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国家里没有这方面的空缺啊,唯一需要用到头脑的工作,全都是官员啊,要不就是文官,要么就是各部门作统计工作的官员,还是要做官啊。”
百官们把死胡同的问题说了出来,像李四这类,早就已经想到了,所以没说。
但他也有自己的提议,他道:“其实,我们可以给这些在校学生也发物资,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努力,虽然干的是陪太子读书,但也确实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努力,我们连商业都承认,为什么不承认他们的脑力劳动呢?”
这个点子实际上就是在说,把读书当成一种职业,也发物资,这样他们既有归属感,又能拿到物资,不是两方面都解决了吗?
等到他们毕业了,也就没那么大怨气了。
可惜一说出来,所有人都一个劲的摇头,态度非常坚决。
“商业还好说,是为了解决便利,而且还得交税,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可他们什么都没做啊,一不提供便利,二不事生产,难道也能向他们收税?”
百官一致反对,而王扬考虑的虽然不一样,但目标也是一样的。
一个能够带来便利,满足众人的商业,都遭到那么多人的排斥。
现在这个办法虽然好,但肯定遭到更多人的排斥。
其他人才不管那些“秀才们”陪太子读书的辛苦,谁叫你要读?你可以不读,早早就做工嘛。
为什么要读?还不是你们想通过那种途径做官?那途径累吗?不算太累吧?雨淋不到,太阳晒不着,求几个数列就行了,天下还有比这更轻松的事吗?
既然已经这么轻松了,还拿物资?
王扬也不赞同,在现代,考公务员的人也不少,他们读书的年头更多,但他们不考就没出路了吗?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为什么有很多选择还要考?因为回报大啊,一考上,那就是国家在编人员,说不定飞黄腾达,就在此日。
反过来说,回报越高,风险越大,想什么风险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现代的落榜弟子们,没有转化变成愤青?没有转化成散播反动言论的不安分子?
为什么古代那些落榜弟子,就肯定会转化成不安分子?
有原因,从历史找,历史就是宝藏。
先说现代,现代为什么落榜了也没关系?两个原因。
第一,考公务员的大部分都是什么人 ?研究生、博士生,究极知识分子,比高级高出一大截。
他们没考上,就没出路了吗?不,他们还有出路,他们还是研究生,还是究极知识分子,还是超级学霸,身上还挂着名牌大学的身份。
就算当不了公务员,他们可以去公司应聘,对于这种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大部分公司还是抢着要的,不管一开始的工资多少,还是有大把出人头地的机会。
第二,商业极其发达,不做官,也有大把的机会荣华富贵,他们还是用知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归属感。
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行呢?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参加科举的是什么人 ?首先得是童生,童生没有社会地位,他们得考秀才,秀才就有了社会地位了。
秀才属于士农工商的士,平民里的最高地位。
但是也只有社会地位,一个空壳身份,什么好处都带不来。
可是只要考上了举人,就是朝廷的候补官员,只要进士用完了,就开始用举人了。
所以每一个举人,都是潜在的官员,乡里镇里的大户,少不得要送钱送粮,结下交情。
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而能考上举人,就是举人老爷了,没听过什么叫做穷举人的。
如果考不上呢?那他还是秀才,秀才读书要很多钱,笔墨纸砚是钱,请名师是钱,书籍也是钱,还得花钱疏通关系。
样样都是钱,想中举,难得是钱,可秀才们不能去干别的事啊,为什么?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
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个观念,只要是秀才了,成了平民中的士,得清高,很高贵,瞧不起做农、做工、经商的普通人。
这个思想来源于孔子,曾经有弟子请教孔子“农工商”的问题,被孔子斥走,然后孔子说了一句:“此小人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是古代现状。
要他种田?咱是读书人!要他要工?咱是读书人!要他经商?咱是读书人!!!
做别的事,那就是侮辱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秀才!是士啊!士可杀,不可辱!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古代的商业也是五花八门,可一干秀才就算要讨生活,也只愿意干私塾先生,或者街头卖字的活儿,不能有辱斯文。
也有一小部分秀才“屈辱”的改行,但那是小数的,大部分秀才还是尽管饿肚子,科举,还得考。
所以嘛,秀才,就多了一个讥讽的“酸”字。
现在国家的“秀才们”就是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对口专业,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要找到那个对口专业。
是什么?反动先锋队员?不是。
是商业!最好是繁荣的商业!商业越多,他们对口的专业就多。
而有利的一点就在于,王扬是把儒家的道德系统拿来了一部分,但没有给众人灌输士农工商的等级概念。
不存在读书人就高贵,就做不得其他活儿的观念。
所以,商业的崛起,就势在必行,商业应该推广,人人都知道,百官也知道。
问题是,在百姓这么排斥的时期,如何快速推广?
第568章 打倒老师
王扬立刻把这个方案搬了出来,让百官一起讨论。
发展商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解决那些人的用武之地,帮他们寻找一块,心仪的归属地。
百官对于商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于是就问:“商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工作?”
王扬表示:“很多啊,你们各部不都有精于计算之人吗?计算损耗,计算产量,计算工作效率,商业也可以。”
“就好比布十四他们,他们如果有一个专门管账的,就不用操劳此事,效率会高很多,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扩大产业上面。”
这个例子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他们部门中的情况一样,一部分文官,就进了其他部门,负责笔墨计算之类的事情,官名叫主事。
有了这些人,就可以让主事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则避免短处,如此一来,工作也轻松了,时间也有了,精力也省了,一举多得。
“似乎,可以这么做。”众官点点头。
王扬又道:“还可以让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在某个商户,也安排类似文官作用的人,但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帮助雇主赚取更多的物资。”
百官一听,又觉得很神奇,文官集团,一直是智囊般的角色,许多很好的治国方案和政策,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虽然最后王扬总会拿出更好的办法,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能力。
如果普通商户也有这么一种角色,就又多了一种职业。
王扬继续道:“还可以有一种人,这种人我,一种方案提出来,由那个人思考是不是可以实行。”
百官听了喜上眉梢,原来商业还有这么多的空缺,可以填补那些退休老师们的工作需求啊。
这时候,受到了启发的百官们不等王扬继续写,自己先站出来表示了:“是不是还要有一个专门选拔人才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是不是还要有任用职务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百官无言:“这不就是一个朝廷吗?”
王扬哈哈大笑:“正是,但是却不是治理国家的朝廷,而是商业上的朝廷,只要创造出的朝廷够多,还怕他们没事儿干,一天到晚惹事吗?”
百官听了是又欣又喜,如此一来,不就把那群爱惹事的家伙解决了吗?天下不就太平了吗?貌似不怎么难啊。
到了此时,就连之前一直很反对商业的官员,如张三驱赶者之流,也忍不住赞同。
这时候李四却疑惑着某件事,站了出来:“我有个问题,确实,这些岗位很多,但有一个问题,他们不能白白做这些事儿啊,得有‘收获’啊,收获由谁来出?”
王扬笑着反问:“你们的物资谁出?”
百官恍然大悟,他们这个朝廷的官员物资,是由国库出,国库是谁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是王扬的,由王扬出。
那么那些个“朝廷”,自然由他们的“国库”,老板出。
谁是老板?那就看谁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了。
但同时,这又暴露出来另一个问题,李四再次上前询问:“可是,他们这样,就不是帮国家做贡献,而是帮那些商户们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