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大家喊出周范氏或者周家大娘的时候,范秀兰却能在第一时间回应。
就像所有的人都需要适应完全不同以往的新生活一样,周家大娘也需要对自己的名字有个适应的过程。
不过同样的事情,好像对周玉兴并不是问题。这个四十六岁的中老(在这个时代来说)年人好像有种处变不惊的特质。
当初复兴军冲进固始县的刘家大院儿的时候,几乎刘家大院儿里所有的人都好像遭遇了世界末日一样惶恐和绝望。只有在刘老爷家担任账房的周玉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抱头鼠窜或者绝望的哭号。
他在一片混乱中认认真真的整理好了固始县第一大户刘老爷家的所有账册。当复兴军的干部进了房间那一刻,看到的是十七本字迹整洁,出入明确的账本。
面对刺刀闪亮气势如虹的复兴军,周玉兴也没有表现出慌乱和绝望来。他用一口河南口音极重的凤阳官话,吐字清晰的向复兴军的干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在复兴军干部的要求下,周玉兴神色平静的帮助复兴军指认了整个刘家大院儿里的所有人。
当事后的时候,复兴军干部核对完了周玉兴提供的账册,确定了他指认的所有人员,又通过群众的报告确定了周玉兴和刘家大院儿里的所有管家管事都不同,丝毫没有仗势欺人的狗腿子行径,完全是在刘家大院儿里靠本事吃饭的被雇佣人员之后,复兴军的干部也对周玉兴的表现叹为观止了。
直到经过了四天的时间对刘家大院儿的所有问题都处理完了之后,周玉兴才波澜不惊的告诉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复兴军干部,他的四个儿子,都在复兴军的手下工作。
两年前的时候汝宁府遭遇大灾,还是在作为一家之主的周玉兴本人的要求下,他的老伴儿和他的四个儿子才一起从固始县逃到了南阳府投了复兴党的。
不得不承认,当复兴军的干部从老神在在的周玉兴手里接过他的长子,南阳地区物资储备局干部周大勇的信件和南阳物资储备局开出的证明的时候,在那一瞬间,他都有点觉得这个老头子真的有那么一点儿评书里说的料事如神处变不惊的诸葛孔明的味道了。
用那个复兴军干部的话讲,老周同志的那份淡定,真是不少复兴党的干部都不具备的素质呢。
见识广,眼光准,这说的就是现年四十六岁的黄湖农场罐头厂会计周玉兴。早在复兴党开到信阳地区以前,凭借着口耳相传的消息,周玉兴就判断复兴党是个可以依靠的势力。
在进入新组建的黄湖农场工作以后,老周同志勇于进取,用了一年的时间,凭借着在数学和文字上的基础,先是通过了同等学力考试获得了小学文凭,之后又通过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获得了初等会计证书。
在总人数三万四千人的黄湖农场里面,老周同志周玉兴,绝对是个不输给年轻人上进心的要求进步的好同志。
正是因为他见识广,眼光准,有学问,有能力,所以在1634年黄湖农场四个分场、七家场办企业三万四千人中进行的人民代表选举中,他才高票当选的了黄湖农场人民代表委员会总代表的。
在周玉兴总代表面前,从部队转业过来的年轻场长和党委书记都要退让三分。毕竟这个老同志在农场里面的人气实在是太足了一点儿。更何况他打的那一手的好算盘,也是让农场会计处的年轻会计们都肝儿颤的。
更主要的是,作为黄湖农场的人民总代表,周玉兴在王书辉到信阳地区调研的时候是和王书辉聊过天说过话的人。当时在王书辉面前也表现的恰到好处,在一群诚惶诚恐的人民代表中鹤立鸡群的周玉兴,可是被王书辉亲口称赞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
不过和大家的看法不同,周玉兴本人一辈子就坚持三个字:守本分!
过去在地主大户家当账房的时候,周玉兴从来都只关注手头上的差事,从来也不会仗势欺人。现在他当选了五年一届的黄湖农场的人民总代表,他从来也只是认认真真的听大家的想法,再把这些想法原原本本的转呈给农场党委,丝毫也不把自己当成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周玉兴就是凭借着这份本分和稳重,才成了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都佩服都认可的好同志的。
喝光了搪瓷茶缸里的茶水,一张四开的报纸也刚好看完。听到刚从隔壁和几个老太太聊完天的老婆开门进屋的声音,周玉兴朝着厨房说道:
“刚才从场部听人传信儿,你娘家外甥宝材明天晚上要过来。昨天场里分的鱼收拾出来吧。今年过五月节的时候分的猪肉也拿出来。再到供销社买一瓶新出的信阳春。茶叶倒不用准备了,今天场里正好把这个月的福利茶发给我。我们初等会计的福利茶是茉莉茶,喝这个就顶好了,市面上也是几十块钱一斤呢。”
话已经说完了一支烟的时间了,周玉兴也没从厨房里听到自己老伴儿的回音儿。渐渐皱起眉头的周玉兴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这是招待你自己的亲外甥呢。我们周家的侄子都在东三省上班呢,这可是不是招待我们家的人,怎么着?招待你自己的亲外甥你也要这么小气不情愿吗?”
周家大娘范秀兰是老派人出身。虽说没裹小脚,可是在娘家的时候,娘家爹妈对她的教育就是要把丈夫当成天来对待。四个儿子都在外地,不是上班就是上学,十年九不遇的也不回一次家,如果真要是在东北的周家子侄们来了,热心人儿范秀兰是乐不得招待呢。
可是如果这个子侄换成自己的姐姐家的孩子,范秀兰还真就不太情愿款待。
抿着嘴把做好的烩豆腐从厨房拿到房间里的桌子上,把装着三合面馒头的竹篮也放好,摆好了碗筷之后,范秀兰转移话题道:
“这朝廷也是的,过去吃食堂的时候多好。大家都在食堂里面把饭吃完了,家里也不用准备。省了我们这些女人多少家务活儿啊。怎么就一下子改成只给吃一顿早饭了。”
听到老婆议论朝廷,周玉兴又不高兴了。他皱紧了眉头对范秀兰说道:
“朝廷的事情,是你这样的女人可以随便议论的吗!要说就属你们这些女人让人头疼。孔夫子说的真是有道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过去吃食堂的时候,吵吵着食堂里的厨子们贪墨了伙食费,撺掇了那么多人让我们这些人民代表查账的,就是你们这些场里的女人们!结果一查,人家食堂的人一毛钱的伙食费也没贪墨过!”
“我是亲自参加的查账。当时我就算过了,食堂里的大锅饭比在家里做饭要便宜的多。结果呢?有了那次查账以后,人家食堂的人都不干啦!朝廷也下了新文件,说是食堂搞不搞可以按照各单位的情况决定。这下子可好,你们这群女人到底把便宜的食堂给闹没了。”
“现如今把伙食补助每个月按人头发到手里,你又嫌在家里做饭不合算,在家里做饭多干活,当初怎么不说这话呢?你现在可把嘴给我闭上吧!”
看到自己的丈夫不高兴了,范秀兰小声嘟囔了两句“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之类的话。
但是在丈夫面前,她还是守着老规矩,并不敢真的就和丈夫吵架。虽说现如今女人们有妇联做主,女人也可以工作挣工资,所以腰杆子都变硬了。可是因为周玉兴在家里积威已久,大事情上没有他说的不对的时候。所以即使已经不怎么怕自己丈夫了,范秀兰还是下意识的不想反驳丈夫。
当然了,这也和周玉兴几乎不管家里的小事情有关系。范秀兰对于自己能够完全掌控自己家里的开销和家务,自己做什么饭丈夫就吃什么饭,自己买什么衣服丈夫就穿什么衣服,已经非常的满足了。
小心翼翼的夹了一口烩豆腐放在嘴里,认真的品咂了一下嘴里烩豆腐的香味,周玉兴趁着这股子沁人心脾的香味喝了一小口杯子里的地瓜烧。大口的吃完了一个三合面馒头。周玉兴回味着“美酒佳肴”带来的满足感,对范秀兰说道:
“做人要知足。过去给刘老财家当差的时候,咱们家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吗?固始县里的什么样的人家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固始县里什么样的人家才能穿这样的衣服?固始县里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像咱们如今这样天天有菜有饭的吃饱喝足?等你明天你外甥来了,你就问问他,他家那样有三十亩地的小地主,过去能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他家那样有三十亩地的小地主,如今能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你也活了四十来岁了,做人要知足的道理你还不懂吗!”
范秀兰听了这话是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