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1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这样说,明王朝是通过已经变得病态畸形的封建地主和官僚统治国家,而清王朝是通过野蛮疯狂的军事贵族统治国家,在这场对决中,野蛮疯狂的军事贵族完胜病态畸形的封建地主。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在程朱理学的桎梏下的汉族文明已经走到绝路上了。明朝灭亡后的二百多年间,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满清王朝,又继续走上这条绝路,使得中国社会没有得到一丁点的进步。最后,满清王朝在代表了先进文明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寿终正寝。

真正让王书辉比较可惜的是,实际上,汉族文明本身是极为先进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思想文化就已经为汉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多条发展路线。从宏观上讲,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在先进的生产力的促进下,汉族文明有两次重新走上新的道路,获得新生的机会。而这两次机会都被北方野蛮人的入侵掐灭了。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发展到了社会进化的边缘了,可是在剧烈的气候变化和畸形的特权阶层的破坏下,最终,中国社会进化的过程被野蛮人的入侵所打断。

王书辉一直觉得很奇怪,中国人一直都没有吸取五胡乱华和元蒙夺国的历史教训。西方人也是在野蛮人的破坏下不断发展的,但是他们明显的吸取了教训,“文明不去消灭野蛮,野蛮就会消灭文明”,西方人对于丛林里法则的认识,对于世界运行的基本定理的认识,明显要比中国人早上几百年。

王书辉认为,中国人在文明上的落后,正是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开始的,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伪儒文化,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终导致了汉族文明发展的全面滞后。他觉得想要彻底改变汉族文明的落后局面,一方面是引进先进文化,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像中医治疗一样,重新复兴古典文明,从根本上调理中国文明本身的生命力。

在以前,王书辉的想法只是单纯的纸上谈兵,但是在穿越门存在的条件下,在明朝末年这个复杂恶劣,但是又充满机遇的条件下,改造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就成为了一种可能,这让一辈子都生活在平庸中的王书辉激动不已。

要不要抓住这个机遇,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中国,这是王书辉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他也充分的意识到,实现创造新中国的理想,其过程是复杂的,艰辛的,甚至于他的生命安全和在现代社会的存在,都要受到威胁。王书辉觉得,在工业文明充分发展的现代中国,他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而在文明交替之际的明朝末年,他即使最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实现理想的环境还是存在的。

选择是艰难的,王书辉不仅陷入沉思之中。在踌躇中的王书辉突然看到自己墙上的一段话,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中保尔柯察金的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5章准备1

王书辉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你可以问问被现代智人当食物吃掉的尼安德特人,你也可以问问在西方殖民者火绳枪和天花病毒下,几乎被种族灭绝的印第安人。像科幻大神刘慈欣在《三体》里写的不同宇宙文明的关系一样,不同等级的文明之间即使在宇宙环境下,仍然遵循着丛林法则。

在王书辉眼里,农业社会的人,也仅仅是需要改造和教育的对象,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所以在考虑怎么在明朝末年进行改革的办法的过程中,王书辉更多的考虑的是农业的问题,工业的问题,科技的问题和思想文化的问题。

短短的一夜时间,王书辉并没有时间考虑的太详细。但是他知道,在农业社会里,农业问题一直是第一问题。所谓无农不稳,不论进行什么样的计划,没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的情况下,都是不行的。而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推广抗旱抗寒的高产作物。在小冰河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高产的耐寒作物,主要就是玉米、地瓜和土豆、南瓜这些东西。它们的特点就是,即使在落后的古代农业技术水平下,也能保证较高的产量。

王书辉了解的,玉米在东北地区的亩产大约在一千斤左右,这是在大田种植,不能进行精耕细作条件下的产量。当然,化肥农药也是要搞的,灌溉也要比较到位。

地瓜的亩产就比较夸张了。在精心耕作的条件下,亩产一般都超过四千斤。一些高产的品种,亩产过万斤是很普遍的。那种在房前屋后随便种一种的,没有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亩产也超过一千斤。

土豆的产量也很高,在东北地区的亩产普遍在三四千斤左右。作为南瓜大省的黑龙江人,王书辉对于南瓜的产量可是很清楚的,南瓜亩产普遍在两千斤以上。如果进行吊种,也就是搭了杆子让南瓜往上长,充分利用空间的话,亩产超过五千斤是很正常的。

不过王书辉也知道一个很简单的常识,这些作物之所以高产,是在农业科技大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按照王书辉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作物之所以高产,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家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使得很多作物得到改良,产生了很多高产的优良品种。

王书辉当然知道,在明朝末年的环境下,这些作物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产量的。这个时期明朝本土的作物,玉米和小麦、水稻的产量差不多,也就是在五十公斤左右,地瓜土豆的产量比较高一些,大约能达到两三百斤。南瓜好些,也不会超过三百斤。

但是王书辉不会有着金手指而不用,他肯定是要从现代买种子到明代耕种的,无论是什么作物,他都准备到农业科技部门买产量最高的品种。他在乎的是产量,好不好吃,他是不会考虑的。在明末的条件下,有的吃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明末的土著们是不会在乎食物的口感如何的。

王书辉既然准备到明末去创造一番事业,那么身份问题就要得到解决,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情,在现代随便找一家小印刷厂,按照网上的明代度牒材料,弄个和尚度牒简单的很。这之后,让朱由梓帮忙,在枝江县弄个户籍也是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王书辉还要把可能会逐渐缩小的穿越门掩饰起来。他的计划也很简单,在现代找到园林部门把岳园的一块地租下来半年,弄一个大工棚,把穿越门隔绝起来。在明末那头,他准备运过去一个大集装箱,把穿越门框进集装箱里,集装箱的两头,就变成了穿越两个世界的简单通道。

当然,这也要保证朱由梓父女不会起疑心。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穿越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变小,甚至有可能最后消失,在这段时间里保证穿越门的保密就可以了。

王书辉家附近就有卖活动板房的小企业,一个二手的集装箱也不过两三万块钱。他花了些钱买了几个二手集装箱。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王书辉也要考虑泼迫在眉睫的自保问题。不过这些还好办,通过一些手段买一些护身的枪械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在以后建立武装势力的时候,让士兵们使用什么武器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他还没有仔细考虑。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把穿越门保护起来。

第二天一早,王书辉就联系了园林部门,当天上午就以极低的价格把岳园的东半部分以露天货仓的名义租借了下来。管理部门为了拉关系,居然同意了事后付款的条件。他先用一个活动板房,把穿越门框进板房里,又通过一个小施工单位,在板房外面建了一个很大的建议框架厂房,之后租借了一辆叉车,把买来的二手集装箱运进明代。就这样,一个以集装箱两面为通道口的穿越通道就简单的完成了。

枝江王别园在枝江县的郊外,地理位置上是相当的荒凉的。面积很大的庄园,建在一座不矮小山前面,周围都是荒地。本来这些土地也属于枝江王府,但是即使王府的爵位被夺,土地也被官府收回,因为是距离长江不远的荒地,也没有人在上面耕种。周边两三里地,居然都见不到人烟。所以,王书辉的小叉车和搬运集装箱过程产生的噪音,除了朱由梓父女两人,根本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