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1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关系不好的其他派别的太监把持着呢。

无论如何,别管自己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太监的职位看起来有多高,权利有多大,可是自己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

魏忠贤虽然不是儒家信徒,对于读书人也非常的不以为然,可是他也知道《论语》里面孔夫子对于名不正言不顺是怎么说的。《论语·子路》里可是说的很明白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没有掌握着批红大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魏忠贤对于外朝的事情,就只能通过内阁的那些狗腿子们完成。掌握不了御马监提督太监的人选,魏忠贤只能靠着那些市井无赖组成的东厂番子们收拾政治敌人。

本来大明朝的事情就又多又不好做,在制度上的各种掣肘,使得魏忠贤每天要处理的各种又多又不好做的事情,更加的多,更加的不好做了。

第277章魏忠贤的疑惑3

魏忠贤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稀少,认识见解也比较浅薄。可是这个人却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魏忠贤出自民间,所以他看事情,做事情,都相对于那些文官们比较实事求是。第二是,魏忠贤这个人虽然算不上聪明,可是他善于开动脑筋琢磨问题。而且,他在政治方面确实也有比较高的敏感性。

说他实事求是,这从他明知道自己肯定会和他的那些威名赫赫的前辈一样,最终成为一个给皇帝背黑锅的牺牲品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了。

这件事情,是他通过对皇帝的一个试探中肯定的。他为了试探皇帝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个牺牲品,就用太监们常用的给自己建生祠的事情试探皇帝。结果皇帝不仅赞同他的请求,而且还明确的要求在生祠里要把自己的诨号“九千岁”给加上去。

当时,刚刚完成了一个官帽椅的天启皇帝兴奋的对他说:“朕是万岁。你就要活到九千岁。这样一来,朕的大明朝就可以一直交给大伴来操持了。”

从这之后,魏忠贤就知道自己的下场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了。

说魏忠贤善于琢磨,善于把握政治的敏感性就在于,在得到了皇帝的推波助澜,肯定了皇帝把自己当成个背黑锅的牺牲品之后,魏忠贤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反而经过仔细的考量,把建生祠这件事情,办成了一次“有黑锅大家一起背”的黑锅推广活动。

在他看来,建生祠这样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考察地方官员们对于他的忠诚度,一方面又可以把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地里肮脏龌龊的文官们一起拖下水。

用魏忠贤那流氓无赖的价值观来看,既然大家都是贼,那么吃肉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吃了,挨揍的时候,大家就要一起挨揍。

就这样,这个原本是试探皇帝对自己的真实态度的建生祠活动,就变成了魏忠贤考察自己走狗的忠诚心,打击和排斥政治对手的手段了。

最开始,他发现对于建生祠这件事情,就是自己的铁杆狗腿子,包括湖广巡抚姚宗文之类的家伙都不怎么支持自己的时候,他还有些忐忑不安来着。

直到在司礼监接到了“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的奏本之后,魏忠贤才彻底的坚定了自己推行“建生祠察忠奸”计划的决心。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为元勋功翼覆载事,奉圣旨:这本说厂臣心专筹虏,力援危疆,设险设备,屹立金汤,其懋功朕所鉴悉,合谋建祠,舆论允协,着如议行,其祠名曰元功,该部知道。”《明熹宗都察院实录》1553页)

从建生祠计划开始推广之后,魏忠贤就发现,原本他以为最是自己铁杆,肯定最支持自己的湖广方面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暧昧了。

枝江王府的老刘对自己还是比较实在的。他已经对自己说过了,作为地方藩王,无论是枝江王方面还是枝江王的女婿湖广总兵王书辉方面,都不太好在当地推动建生祠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魏忠贤还是理解的。他就是再怎么有政治抱负,也不敢用建生祠的办法谋求老朱家的藩王们的支持。别说魏忠贤本人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思,就是他真有造反的心思,他最先就得先和各路藩王们保持距离。不然以朱家天子的个性,没等自己干什么呢,一个勾结藩王图谋不轨的帽子就先扣下来了。

可是湖广官场的暧昧不清,又让魏忠贤觉得非常的疑惑。在他心里,原本像姚宗文这种东西,在都察院当一个咬人的狗还算凑合。他根本就不相信,像他那样的文官真有办实事儿干真事儿的能耐。而且,就是在自己的狗腿子集团里,姚宗文这个人的地位也不怎么高。

让魏忠贤没想到的人。姚宗文到了湖广巡抚的任上之后,工作干的还真就不错。魏忠贤不相信像王书辉那样的靠老丈人的关系上位的“纨绔子弟”真有平叛的能耐。他还以为武昌兵乱这个大麻烦的平定,是姚宗文这个主管湖广军政的巡抚做完了之后,因为枝江王府和自己的亲密关系,所以给王书辉脸上贴的金呢。

魏忠贤对于武昌兵乱基本看法是,姚宗文是有真本事的。荆州知府张宏是有大能耐的。王书辉因为是枝江王朱术圳这个和两代帝王以及内廷关系紧密的藩王的女婿的缘故,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和自己这个九千岁的关系很好的缘故,所以才被姚宗文和张宏这两个比较懂事儿的文官提携了的。

魏忠贤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毕竟从宣宗皇帝以后,大明朝能够把兵事搞明白的就一直是文官。正统朝的于谦,正德朝的王守仁,嘉靖朝的胡宗宪,万历朝的凌云翼、殷正茂和李化龙,几乎所有有本事平灭叛乱、镇抚蛮族的人都是文官们。

最开始的时候,魏忠贤自己不也准备让朱燮元去干平定武昌兵乱这件事情么?不是魏忠贤这个阉人出身的家伙也像文官们似的重文轻武,而是现实就是现实。这大明朝到了今天,可不是当年太祖成祖的时候那样的将星云集了。勋贵们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也不精通,武将们本来就没有那个能耐了。

魏忠贤对于姚宗文这种在自己麾下极度稀少的,居然能够精通兵事平灭叛乱的家伙,是非常的看重的。

更主要的是,自从姚宗文主政湖广以来,在到处波澜起伏各种麻烦不断,各省贡税急剧萎缩下降的情况下,自己麾下的姚宗文主管的湖广一省,居然能够做到万般绿中一点红,连续三四年的功夫,湖广一省的赋税竟然全部按时按量的上缴给了朝廷。

说实话,姚宗文能够知兵平叛,这就已经够让魏忠贤吃惊的了。现在姚宗文居然不仅能够知兵平叛,这家伙在治理地方上面居然也这么厉害,就更然魏忠贤高兴不已了。

当然了,湖广方面也不是风平浪静的。湖广地方士绅可是通过不少渠道让京师的言官们给王书辉那个家伙泼了不少的污水的。什么残苛暴虐啊,什么掠民吞地啊,什么屠杀士绅啊之类的事情,就是魏忠贤也听了个满耳朵。

不过这事情来的快去的也快,也不知道王书辉在地方上是怎么把那群人安抚住的。

王书辉这种纨绔子弟就知道抓钱弄地,这倒没什好奇怪的。倒是姚宗文这个酒囊饭袋把湖广治理的这么好,让魏忠贤高兴的同时又疑惑不解。

毕竟,在京师的时候,姚宗文的表现,在那群走狗文官里也只是中下游的水平。

第278章魏忠贤的疑惑4

其实,如果严格的说,大明朝的最高权力机构既不是内阁也不是司礼监。在洪武皇帝朱元璋时代,大明朝的政治体系里既没有内阁也没有司礼监。这个精力充沛的,出身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皇帝,一手把持大明朝所有的权力,对大明朝大大小小的事务进行着一体的决策。

当然了,政治体制是个在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大明朝的任何一个皇帝的精力和体力,都没办法和那个因为生活贫困,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和尚的朱元璋相媲美。从那个热衷于军事,对蒙古进行过五次北征的明成祖朱棣之后,大明朝的皇帝对于国家的管理就开始依靠一外一内的两个幕僚机构,即文官内阁和太监司礼监。

明成祖设立内阁。明宣宗设立司礼监。这两个机构从本质上说,实际上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这就像地方官治理地方要依靠幕僚师爷一样,皇帝对于国政的处理,也需要大量的幕僚进行帮助。

不过呢,在中国这个独特的权力封建的社会里,因为一切权力的来源都是在法理上拥有一切土地和臣民的皇帝,所以,在中国的这个权力封建社会里,谁离皇帝越近,就意味着谁的地位越高,谁的权力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