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1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民代表制度实施的初期阶段里,不仅人民群众对此不理解不喜欢不积极,复兴会的党员干部也对此不理解不喜欢不积极。好在因为复兴会内部非常严重的个人崇拜和领袖依赖,王书辉强硬的在复兴会推行这项政策,大家也就都习惯性的遵从王书辉的要求。

毕竟,在政治意识还不太健全的复兴会党员干部看来,王师尊强制推行人民代表制度和王师尊强制推行全民教育工作以及王师尊强制推行全民军事训练工作一样的让他们不可理解。可是他们也知道,就是他们不理解王师尊的意思,但是王师尊的决定,最后都会有利于复兴会的发展壮大。所以,听王师尊的话,努力理解王师尊的意图,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习惯了。

好在不管是全民教育还是全民军训还是人民代表制度,都给复兴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最为巨大的力量。

全面教育工作为复兴会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各个岗位和领域的合格人才。全民军训工作对复兴军兵员素质产生了巨大的提高。而人民代表制度在推行了五年后,整个复兴会治下的人民群众对于复兴会的情感也快速的从感激升华到支持。这使得复兴会的一切政策和决议的推广和落实都变得非常的顺利。

无论是王书辉还是复兴会对于封建官府的运作过程都完全的不清楚和不理解。对于要对武昌府进行接收这件事情,复兴会虽然全面控制了荆州府府衙,掌握了荆州府的一切政权,可是复兴会在荆州府方面的工作,还是在坚持了复兴会自己的方式方法。

比如说,一般情况下,荆州知府方面做出了什么决定,张宏除了和自己的幕僚们商量商量,最多也就是把荆州府内的那些缙绅大户们请到府衙里进行一定的沟通而已。相反的,禁闭了荆州知府张宏并将其大印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复兴会,还是在开始进行行动之前,把整个事件进行了一个公告。

因为荆州府的缙绅大户们不是已经转化成了复兴会体系控制下的工业资本家,就是被复兴会用土改的手段进行了人道毁灭,所以,张盖着张宏大印的贴在荆州府府衙前的那张“公示”,并没有什么人来看。

原本那些会关心这些事情的缙绅大户们已经在荆州地区消失了。而荆州地区的人民群众都知道,在这里掌权话事的是复兴会,是“王大老爷”,荆州府衙门在荆州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根本就不会有人民群众关注这张府衙前的告示里写了什么。

无论如何,在张宏准备领兵平叛的告示在府衙前张挂了三天之后,荆州卫指挥使王书辉在荆州知府张宏张大人的“领导”下,率领着三千人的“荆州卫士兵”开进武昌府。

据荆州府方面后来发给驻在襄阳的湖广巡抚衙门和五省总督衙门以及京师方面的报告上声称,因为武昌乱兵对荆州地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了巨大的危害,知府张宏亲冒箭矢带领着荆州方面的武装力量和武昌乱兵进行了“血流成河”的“浴血奋战”。

最后,荆州卫指挥使王书辉在被创三十余处的情况下带领勇士登上武昌城开进了城内。因为抵抗过于激烈,在自身战损超过百分之五十代价下,武昌乱兵被王书辉指挥使大人领导的荆州卫一个不留全部诛灭。在伟大的天启陛下的保佑下,武昌府已经重新回到了大明王朝的怀抱。

突然接到这样的消息,魏忠贤是非常高兴的。首先,武昌兵乱的事情是被皇帝关注的事情,可是因为西南突变,所以朝廷不得不以西南为主,只把个朱燮元派到湖广。可是朱燮元的政治立场毕竟模糊。所以魏忠贤做出这样的决断肯定是不情愿的。现在,在魏忠贤庇护下的外人眼中的“阉党”张宏平定了武昌兵乱,这就是给自己的政治势力直接加分的好事情。

其次,对于魏忠贤来说,枝江王府和王书辉那是他在患难时交下的朋友。现如今的大明朝没资格求他却一直耍着赖皮和他套近乎的人不要太多。可是像枝江王府和王书辉这样完全有资格向他求援,反而每年都按时按量的送礼送钱给他,却别无所求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魏忠贤收了那么多的钱,积累了相当多的愧疚。这一回王书辉跟着张宏赚了功劳,那么自己就有了回报枝江王府和王书辉的理由和机会了。

天启皇帝得了魏忠贤的奏报也是相当高兴的。要知道枝江王府方面每年向宫里送了“大量”的钱和各种精巧的“机关”而又别无所求,简直就是天底下唯一的皇家真正的好亲戚。

天启皇帝听说枝江王朱术圳的女婿王书辉这次建了功,他直接就对魏忠贤说道:“大伴给王仪宾的封赏要厚一些。天下宗室千千万万,真心与朕贴心的也不过是枝江王一家。可别冷了亲戚的情分了。”

姚宗文接到了张宏的报告,心里头是相当的不满的。不过他的不满主要是针对王书辉的。在他看来王书辉情愿帮助张宏拼死拼活的剿匪,对于自己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实在是非常狂悖的家伙。

当然了,张宏也是阉党的一员,姚宗文对他的嫉妒也是有的。可是因为张宏帮他解决了武昌问题,他这个湖广巡抚可以搬回武昌,重新正式起来,姚宗文也觉得不错。要知道对于平叛这件事情,姚宗文可是相当头疼的。他自己就在保民军手里报销了好几千人了。

姚宗文通过自己费尽心力弄出来的镖师大队被保民军轻易消灭的事情了解到了两个真相。第一是,自己并没有平灭武昌兵乱的能力。第二是自己的那些文武幕僚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群废物。

姚宗文能当上大明王朝的高级干部,最起码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姚宗文都是个不情愿认命的人。对于不能回到武昌府办公,姚宗文总觉得心里发虚。现在张宏的做法固然没有跟他分润功劳,大大的得罪了他,可也实实在在的帮助他解决了一个一直如鲠在喉的问题。

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魏忠贤,或者是姚宗文,他们收到报告之后的情绪都没有兵力还都没招齐的兵部尚书、五省军务总督朱燮元的情绪强烈。

看完荆州方面的报告后,朱燮元心中只有一句他家乡的土话:“小娘啦倪子!”

第238章张知府的崛起5

张宏从来就觉得,自己是个命不太好的人。

我们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年纪已经超过五十的张宏张知府的人生的话,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张宏这个人的命运确实不怎么太好。

张宏是个遗腹子。作为一个马上要出生的孩子,在没有出世之前就失去了父亲。他确实是很不幸的。

张宏的母亲生育张宏的时候出现了难产。在古代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即使是当家主母的地位也不及家族正规的继承人。所以,在医疗手段比较原始的情况下,在需要做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选择的时候,当时主持张氏家族的张家族长做出了保孩子的决定。

就这样,还没出生的时候张宏就失去了父亲,刚刚出生的张宏又失去了母亲。他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

和大部分普通人相比较,刚刚出生就成了孤儿,这就已经够不幸的了。好在张宏是张氏家族嫡系二房的正式继承人,所以,他虽然是个孤儿,可是也得到了家族的照顾。

但是,虽然比起普通人家的孤儿,出生在大家族的张宏可以享受到家族的照顾活下来。可是,封建家族这种东西和封建国家一样。在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封建家族还是封建国家都会处于一种内斗的状况。

事物是一体两面的。张宏享受大家族的照顾的同时,他也必须承担大家族中的倾轧。本来,二房太太(张宏的母亲)挺着大肚子执掌二房巨大的财富,就已经遭到了不少张氏族人的窥觑。性格刚强的二房太太去世后,只剩下一个年龄较大的庶子和一个刚刚出生的嫡子的二房,就成了很多族人眼热的猎物了。

张宏的庶兄,是张宏的父亲在结婚前的一个小妾的儿子。他的母亲作为大家族的通房大丫鬟,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在他还是个很小的孩子的时候,就吞金自尽了。张宏的庶兄是被张宏的母亲,这个二房大太太亲自抚养长大的。

不得不说,张宏那个他没见过面,没有任何记忆的母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庇护,那就是张宏的那个年纪已经二十岁的庶兄。因为他从小被二房的大太太养大,所以他把张宏的母亲看成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自然而然的,他也把张宏当成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来对待。

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斗争是鲜血淋漓的。自然而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