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1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姚宗文想到自己可以整治王书辉的喜悦都没维持超过三秒钟。姚宗文的脑袋就已经被湖广地方军务的糜烂给占据了。他对于这种状况的准备到底还是不足。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完成魏忠贤交给自己的任务了。

与整人出气相比较起来,姚宗文更重视的当然是魏忠贤的信任了。他可是知道的,魏忠贤的用人观相当的实际。九千岁可是非常讲究实际成绩的。你要是不能完成任务,甚至是不能把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的,那么你屁股底下的位子就会坐不稳。

姚宗文深知,魏忠贤在用人上是非常讲究“能者上庸者下”的。

第204章连锁反应5

公元1625年12月,在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测量的军事地图的情况下,河南巡抚程绍带着4000名从河南省各个卫所抽调出来的“精兵”和8000名经过“精心挑选”的民夫,共计一万两千人,从开封府出发,朝武昌府进发。

因为没有专门的军事地图,因为没有专业的参谋体系。所以,程绍领导的河南大军,只能穿州过县,顺着从开封到武昌一路上的各个州县,向南方行军。

不过是刚刚出了开封府城,在军事方面完全是个白痴的程绍也已经认识到,在寒冬腊月里领着上万人行军,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现代社会里,河南省冬季的最低气温不会超过零下二十度。一般来说,也就是在零下十来度左右。但是,在小冰河气候的高峰期明朝末年,河南省的冬季气温不仅低于零下二十度,而且,整个河南省的冬季都被各种各样的大风和大雪包围着。

在零下二十四五度的情况下,上万个只不过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脚上胡乱裹着些破布和杂草,平均体重在四五十公斤左右的河南兵和河南民夫,饿着肚皮走在一片暴风雪中。

才刚刚不过出了开封府城四五里地,无论是正兵还是民夫中,就开始出现非战斗减员了。

想想也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又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雪天里背负着大量的东西行走。那些常年处于死亡边缘的农奴士兵和佃农贫农们,自然是只有死路一条的。

你想想,零下二十多度,这是现代社会里中国东北最北方的黑龙江省的冬季平均气温。而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个普通的乞丐,在黑龙江的冬天里也是有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的。

在现代社会的黑龙江,不穿着棉衣或者羽绒衣,根本就没人敢于出门。现代人的体质那么好的情况下,保暖和营养摄入那么充分的情况下,各种季节性的疾病,也会在黑龙江省的冬季大规模的爆发。

在部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到达朱仙镇的时候,各级武官经过简单粗略的统计后报告程绍,原本是一万两千多人的部队,现在已经只剩下九千多人了。

有三千左右的士兵和民夫,或者直接就死在了路途中,或者在行军途中消失(逃跑和迷路)。基层武官从小旗到百户,全部都大量的消失。

从开封府到朱仙镇,最多才五十里地的距离。不过这么五十里地的距离,原本一万两千人的部队,就减少了四分之一左右。听了这个消息,“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坐在八抬大轿里走了一天的程绍知道路途不太好走。就是坐在蒙着厚厚的棉布,烧了炭盆和脚炉的轿子里,程绍这一天的行程也相当的“艰苦”。但是这种“艰苦”,还没让程绍生出不想继续前进的心思来呢。

在朱仙镇的一个士绅家中,程绍听了河南都司都指挥使的禀报后真的是无语了。

过了好半天,程绍才试探性的问道:“这种事情尔等遇到过么?”

这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河南省理论上的军事最高长官河南都司的都指挥使,还是目前统管着这支部队的河南各级武官们,都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事实是,别说程绍问的这种高端的军事行动了。河南省的各级武官们,一个个的连骑马都非常的不熟练。他们这一路上,都是坐在马车中行军的。外面的士兵跑散了多少,冻死了多少,饿死了多少,失踪的多少,迷路了多少,这群酒囊饭袋一概不知。

在这群河南武官里,地位最高的河南都司都指挥使,隆庆年间的武状元霍启功只好糊弄程绍说:“大人,冬日行军,又是大寒大雪的天气,有些人员损耗还是常见的。只不过因为军粮有限,民夫的口粮都是他们自带的。卑职觉得,那些冻饿而死的人,主要就是那些口粮准备不足的民夫。”

“卑职以为,后面行军的时候,最好派兵提前让沿途各县准备好军粮。不然以现在的人员消耗速度,后面的事情怕是要难办了。”

程绍是个纯粹的军盲。对于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他都是个真正的白痴。所以,听到自己颇为信任的霍启功这么说,程绍也就这么信了。至于事实是什么样的,外面那些还在不断的逃跑和死去的士兵的实际情况如何,程大巡抚并不准备关心一下。

他挥退了房间里的众武将们,换上了一身轻松的袍服,在几个文人幕僚的陪伴下,前去到本地士绅家赴宴去了。

实际上,不仅民夫大量的死亡和逃跑,就是那四千个的正经八百的正兵,也在大量的死亡和逃跑。

寒冷和饥饿不同,它对于人的生命力的剥夺,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和饿急眼了直接跑路找吃的去了还不一样。寒冷对人的伤害是个缓慢的,很难察觉的过程。很多士兵和民夫,就是在行军的过程中走着走着,然后突然就一头倒在地上,很快就死去了。

不到一万人的河南兵团到达朱仙镇之后,朱仙镇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霉了。

实际上,不仅民夫手里没有什么口粮,基本上吃不上什么饭。就是那现在已经不到四千的正兵,也没有什么口粮,不怎么能吃得上饭。

程绍从河南省通过增税的方式搜刮来的银子,先是他自己过了一手,截留了十分之三左右。之后,河南省内的高级文官和武官,又从这批军饷中上下其手。到了最后的时候,最多也就剩下十分之一的银子作为军费了。

把剩下这十分之一的银子中的一半儿发给参战的正兵之后,河南都司只剩下很少一点儿银子给正兵们买军粮。所以,目前出征的河南兵,每天都是在吃那种参杂着糠麸和豆子之类的硬饼子作为军粮。就是这种地主老财家喂牲口都嫌太粗糙的军粮,那些出征的河南兵还吃不饱呢。

在这种情况下,劫掠地方,就变成了不仅是士兵和民夫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也变成了各级军官们的一种默认行为了。

第205章连锁反应6

襄阳卫、阜城卫、承天卫、显陵卫,总共是三所军卫和一所陵墓卫。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先后点核查验了四个卫所的戚元彪,并没有像巡抚姚宗文派遣的调查小组里的那些文官们那样兴致勃勃,他的内心是非常的崩溃的。

很明显,襄阳卫的情况并不是湖广各卫所的特例。戚元彪检查过的四个卫,所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卫所兵员严重缺额,卫所士兵的军服器械严重缺乏。

像襄阳卫那样,用锡箔纸糊出来的武器糊弄检查的情况,在戚元彪后面检查的三个卫所中更加严重一些。

看到显陵卫指挥使领着十二个家丁把纸糊的大刀舞的虎虎生风,戚元彪在自己的心里骂了很多次国骂。关键就是这帮卫所的军官们实在是太侮辱自己的智商了。

戚元彪在襄阳卫的时候,为了保护襄阳卫指挥使的面子,就没有在明面上揭出他的那种用纸糊的武器和盔甲糊弄检查的情况。

让戚元彪没想到的是,听到了消息并有学有样的湖广个卫所的武官们,不仅自己的智商低下,而且还喜欢鄙视别人的智商。他们还真的以为自己看不出什么是精铁打造的武器,什么是锡箔纸呼出来的武器不成么?

戚元彪今年三十一岁。在古代人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是而立之年的人了。有一些结婚早生育早的人,在这个年龄段有孙子了也是常见的。

戚元彪作为一个而立之年的人,虽然也保持着旺盛的上进心,但是脱离了京卫那个环境之后,在地方上看到的是更加糜烂的情况。这对他的上进心,真的是个不小的打击。

看了四所卫所之后,智商被鄙视的戚元彪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戚元彪的两个家丁戚文和戚武,倒是没有像自家的将主戚元彪那样满怀挫败感。他们作为戚元彪的随从,在六天的考察中赚了个钵满盆足。四个卫所的各级武官们,给他们上了不少的态度(“上态度”:东北黑话,给领导送礼的意思)。

戚元彪的下属对于湖广地方卫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