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机营冲锋开始,大顺军军士在枪声之中,如同被收割的韭菜,一片一片的倒下,子弹比火炮更加的精准,要命的是郑家军斥候营的将士骑马追击射击,这样的速度根本不是大顺军军士两条腿可以跑赢的。
随着神机营的冲锋,不少大顺军军士放弃了逃跑,跪在地上投降了。
大片大片的人跪下,逃离的人瞬间暴露出来。
杨贺已经盯住了李自成和刘宗敏,两人分为两路撤离,这倒是出乎了杨贺的预料,不过他不在乎,立马分兵两千给王小二,命令王小二追击刘宗敏,他亲率三千人追击李自成。
李自成的末路终于到了,或者可以说是走到了最终的归宿。
随着枪声的不断响起,李自成发现身边的军士人数越来越少,不少人随着枪声倒下,只剩下战马还在奔跑。
扭头看见追上来的郑家军将士,李自成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情,总是撤退没有机会,不要多长的时间,身边的军士就会被斩杀殆尽。
稳住了战马,李自成怒吼了,挥舞着长矛朝着郑家军将士冲过去。
他身边的亲兵,速度更快,将李自成包围在中间,朝着郑家军追击的队伍冲过去。
勇气不能够代表胜利,李自成面对的是毛瑟枪,有着巨大杀伤力的毛瑟枪。
还在冲锋的时候,大量的亲兵就在枪声之中倒下了。
李自成的眼睛开始充血,他知道自己遇见了最大的危难了。
一发子弹射来,李自成感觉到右胳膊一凉,他扭头看着胳膊的时候,更多的子弹呼啸而来。。。
刘宗敏的结局一样,只不过他的选择不同,以快速撤离为第一要务,可惜他遇见的是郑家军,骑着阿拉伯战马的郑家军将士,眼看着追击的人越来越近,眼看着身边的军士不断的倒下,他不管不顾,拼命朝着前方冲去。
只到子弹射中了后背,刘宗敏依旧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午时,战斗结束了。
郑锦宏下达了命令,不再追击四散逃离的大顺军军士,大顺军已经是群龙无首,不用继续追击的,这场战斗,已经彻底剿灭大顺军。
三十万人的大顺军,一次的战斗就彻底剿灭了,郑锦宏不敢相信,杨贺与洪欣涛等人不敢相信,吴三桂和黄得功等人更是不敢相信。
唯有中军帐里面的郑勋睿,神态悠闲,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第八百七十四章攘外与安内
李自成的尸体与刘宗敏的尸体都摆在了面前。
郑勋睿看的很是仔细,神情也非常的肃穆,这个历史上被称之为伟大的人物,就这样静静的躺在郑勋睿的面前,不会开口说话,更不会激昂的争辩。
刚刚穿越的时候,郑勋睿就想着有朝一日平定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军,朝廷将其成为流寇,刚开始根本不在乎,可就是这些流寇,高高在上的皇帝被流寇逼得自缢身亡,从这一点来说,农民起义还是有着其巨大威力的。
骨子里面,郑勋睿对农民起义不看好,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不管其规模大小,也不管其波及的范围多大,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一切都与历来的农民起义领袖有关系,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当初造反的时候,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可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其骄奢淫逸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他们比士大夫成长起来的官吏更加的疯狂,对于老百姓的盘剥更加的严酷。
人都是需要有知识的,或许有那个几个天生的伟人,但这些伟人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历来的农民起义领袖,在这方面是最为缺乏的,他们凭着一股子的热情造反,却不能够真正克服骨子里的狭隘,面对丰厚物质生活的诱惑,他们根本无法掌控自身,急速的堕落。
教科书对农民起义有着数不清的分析,不管如何的赞誉,可都谈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在郑勋睿看来。很多的分析都蕴涵在这个局限性之中了。
郑勋睿下令,厚葬李自成和刘宗敏。
至此,郑家军终结了明末的农民起义,绝大部分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被郑家军直接剿灭的,也不知道今后的历史。会如何评述郑家军的功过。
摆在眼前的还有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那就是已经占领山海关,正在朝着顺天府而来的八旗军,按照正常的分析,郑家军此刻不应该歇息,要连续作战,对八旗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至少需要将八旗军赶出山海关。
可是郑勋睿没有下达这个命令,留下两万大军驻守通州之后。其余大军班师京城。
四月二十五日,郑勋睿回到京城,他依旧没有进入皇宫,而是在文渊阁召集众人议事。
斥候侦查到的情报已经在郑勋睿的手上,追击的八旗军在永平府停下了,大概是知道郑家军进入北直隶,占领了京城的消息,至于说郑家军彻底打垮了大顺军。八旗军是不是知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商议刚刚开始。众口一词,都是要求郑家军迅速前往永平府,将八旗军赶出山海关。
这个建议不错,山海关是京城的门户,若是八旗军占领了山海关,那么京城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八旗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前来侵袭了。
看着众人热烈的讨论和建议,郑勋睿一直都很安静。
众人终于安静下来之后,郑勋睿开口了。
“山海关真的那么重要吗。”
郑勋睿的一句话,让文渊阁瞬间安静下来,因为郑勋睿的语气很是严厉。
“大明孱弱。才依靠关宁锦防线来镇守京城,若是我们郑家军也落到那样的境地,就算是拥有山海关,如何能够防御外敌入侵,这巍峨的长城,用来防御草原部落,就真的那样坚不可摧,崇祯元年到十七年,八旗军数次进入关内劫掠,特别是崇祯十五年,来去自由,毫无顾忌,试问山海关和长城防御住他们了。”
“我不否认关宁锦防线之重要,也承认山海关的作用非同一般,可是我们郑家军绝不能够依托这些关隘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我们对付外来入侵者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剿灭他。”
“汉武帝有句话,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郑家军也是这个信念,有敢犯我土地者,虽远必诛,辽东是我们的国土,草原是我们的国土,建虏同样是我们的国土,在我们的国土上面,只有郑家军的存在,其余任何的军队,都要被彻底剿灭。”
“诸位建议进击入关的八旗军,这个建议不错,可大家都说将八旗军赶出山海关,我不明白,也不赞同这样的想法,当然我不责怪诸位,我们知道你们是无心的。”
“曾几何时,八旗军的骁勇,让大明朝廷色变,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传闻充斥南北诸地,以至于让大明朝廷的军队不敢直面八旗军,甚至望风而逃。”
“我想诸位也延续了这个认识,认为八旗军骁勇,可惜这样的认识,在我看来就是笑话。”
“郑家军一定要彻底剿灭八旗军,端掉他们的老巢,所谓的大清国,和前日被打垮的大顺军一样,最终的结局是覆灭。”
屋子里静的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够惊动人。
众人被郑勋睿的豪气震惊了,一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什么叫做俾睨天下,什么叫做傲视群雄,放眼整个天下,唯有郑勋睿有如此的自信和霸气。
面对强悍的郑家军,八旗军不是噩梦,只是一个必定被打败的对手。
良久,文震亨开口说话了。
“听闻殿下一席话,下官惭愧,下官很想看见郑家军彻底剿灭八旗军的那一天,可如今的局势堪忧,山西与河南依旧有流寇盘旋,这些小股的流寇必须彻底剿灭,否则抱成团之后,会危害地方,下官之建议,朝廷发出旨意,要求这些流寇悉数投降,愿意投降者,朝廷不予追究,继续作乱者,彻底剿灭。”
“北直隶哀鸿遍野,百姓几乎没有了活路,急需稳定下来,如此京城才能够彻底安稳。”
“从这个层面来说,北直隶需要平稳,需要时间,下官以为,八旗军占据山海关,对于北直隶之稳定是巨大的隐患,现如今无比将八旗军赶出山海关。。。”
文震亨的资格不一般,在郑勋睿面前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何况文震亨说的是在情在理的。
文震亨的话语,牵涉到攘外与安内的问题。
北直隶一片疮痍,紧靠着北直隶的山西与河南等地,也没有稳定下来,南方的稳定不能够代替北方的稳定,郑家军已经占领了京城,就需要稳固战果,待到北方彻底稳定下来,郑家军方可大规模出击,给与八旗军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这也是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