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之内发生的事情,钱士升不可能不知道,一边是饿殍满地,一边是公开的倒卖漕粮,不要说老百姓愤怒,就算是朝中稍微有良知的官吏,看见这一幕都是愤怒和绝望的。

皇上没有出面制止这一切,内阁面对这些事情无动于衷,更加讽刺的是,户部有大量的东林党人,这些人助纣为虐,参与了倒卖漕粮的事宜,谋取利益,而朝中东林党人最大的依靠就是他这个内阁首辅了。

内阁次辅杨嗣昌尽管直接管控户部,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

这一刻,钱士升萌生了退意,他忽然想着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回到家乡去了。

钱士升是万历四十四年的殿试状元,满腹的才华文章,可惜他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到官场上面去了,现在已经是六十七岁的年纪,已经是老人了。

管家进入厢房,提醒钱士升吃饭的时候,发现钱士升依旧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仿佛在沉思什么,管家不敢打扰,默默的退出来了。

离开钱士升府邸,钱谦益回答府邸,瞿式耜正在府邸等候。

瞿式耜是钱谦益的学生,两人曾经一同被流放到辽东,后来又一同回到了京城。

对于瞿式耜的来访,钱谦益不是特别的高兴,因为瞿式耜的认识在他看来是偏激的,瞿式耜一门心思效忠朝廷,甚至准备跟随内阁次辅杨嗣昌前往保定府去打击流寇,表面上钱谦益对瞿式耜的认识表示赞赏,内心里面是不认同的。

瞿式耜在京城之内呼吁,诸多的士大夫和权贵都捐献一定的钱粮,帮助朝廷来打击流寇,拯救百姓,这让钱谦益很是无语,就连国丈嘉定伯周奎都参与到倒卖漕粮的事情之中,一心想着敛财,根本不管朝廷的窘境,就不用说其他人的表现了。

钱谦益不赞同瞿式耜的想法,又不好公开表示反对,只能够是不与其商议任何事情。

偏偏这个时候,瞿式耜还专程来拜访,还说到了募捐钱粮的事情。

钱谦益给与了瞿式耜正面的回答,他还是那句话,事情到了如今的境地,京城内人心已经散了,还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瞿式耜提出了募捐建议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收到了什么钱粮,是不是真正帮助了朝廷。

尽管钱谦益没有明确表态,瞿式耜已经从其回答之中明白了真实的意思。

瞿式耜很快告辞离开了,这一次他是真的离开了,再也不会来拜访老师了。

第八百五十二章山倾

从京城离开,前往河间府,沿路看到的情形,让杨嗣昌本来还抱有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一路上见到的不是尸首就是行尸走肉。

京城到河间府城的距离不长也不短,杨嗣昌没有遇见任何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整个村镇都看不见一个活人,以往传闻嚣张的土匪,也没有遇见,就算是出来几个打劫的,风都能够吹倒的样子,杨嗣昌身边的亲兵三下五除二就能够解决。

这绝不是好事情,更加让杨嗣昌心寒的是,沿路看见喘气的百姓,看向他们的眼神都是麻木和仇恨的,这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

正月十五,杨嗣昌赶到了河间府城。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全家聚在一起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可是进入到府城,杨嗣昌丝毫感受不到佳节的气氛,整个府城死气沉沉,好像失去了活气。

杨嗣昌的心情降到了冰点,他内心的希望逐渐的失去。

见到大军的时候,杨嗣昌倒吸一口凉气。

军士的脸色同样是麻木的,甚至能够看见菜色。

仔细询问之下,杨嗣昌才知道军队的粮草明显不足。

大怒之下的杨嗣昌,开始询问各级军官,尽管说京城存在倒卖漕粮的事宜,可是军队的粮食是完全保证的,而且漕粮运抵码头之后,军队需要的粮食迅速运走,这是杨嗣昌安排兵部的官吏亲自到码头去办理的。

得到的答案让杨嗣昌痛苦不堪,他的确保证了大军的粮食,可惜这些粮食并没有全部都运送到位,能够运到各地的军粮被层层克扣,真正抵达目的地之后,远不是原来的数目了。以往军队之中的军官习惯克扣军粮军饷,这一次还真的没有克扣,因为已经没有粮食可以克扣,若是继续克扣,恐怕军队之中就要饿死人了。

杨嗣昌内心出现山倾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末世的表现。他辛辛苦苦的从家乡赶赴京城,为的就是能够挽救大明王朝,现在看来,他的一切努力,正在付诸东流。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杨嗣昌无法追究那些倒卖粮食的人之责任了,他必须率领大军驰援保定府城,有一种可能他不敢想象,那就是保定的粮食也被克扣。也存在不足的情况。

杨嗣昌命令身边的亲兵迅速赶赴京城,迅速为河间府即将出征的大军调集万石粮食,这批粮食必须在十天之内运抵保定府,送到大军之中,若是有谁阻拦,亲兵可以拿着他杨嗣昌的令牌直接斩杀。

正月十七,杨嗣昌率领大军从河间府出发,前往保定府城。

河间府城距离保定府城不过两百里的距离。大军若是加快行军步伐,最多四天到五天时间可以抵达。这样的行军速度不会过多消耗军士的体力。

大军出发之后,杨嗣昌的脸上没有任何的笑容,他没有要求大军加快行军的速度。

斥候已经派遣出去了,沿路侦查情报,一部分的斥候被派遣前往保定府城周边去侦查,尽量刺探保定府城的情况。尽管杨嗣昌认为侦查到情报的可能性不大,要知道围困保定府城的流寇人数众多,人家也会做好一切的准备。

李自成再次决定进攻北直隶,让很多人不明白,几个月之前义军在进攻保定府城的战斗之中损失惨重。按说主动撤退的李自成,应该是偃旗息鼓、养精蓄锐的,而且李自成派遣李过前往南直隶,购买了数十万石的粮食,也让义军能够度过缺粮的难关。

李自成下定决心再次进攻北直隶,一方面源于从京城得到的情报,另外一个方面源于顾君恩的建议。

京城方面得到的情报,这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大明朝廷已经陷入到粮荒之中,不仅仅是老百姓粮食严重不足,就连驻扎在各地的军队粮食都严重不足了,而且北直隶各地肆掠的疾病,夺取了很多人的性命,也严重影响到了朝廷大军。

这不是李自成决定再次进攻北直隶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李过对南直隶情况的描述。

李过回到山西之后,详细描述了进入南直隶之后见到的所有情形,脸上和嘴里都透露出来羡慕的神情,仿佛南直隶就是天堂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李过描述的情况,被顾君恩听进去了,李自成也听进去了。

郑家军将是义军最为厉害的对手,想想郑家军生活在富庶的南直隶,再看看义军,生活在贫瘠的北方,这样的情况得不到改善,最终的结局不用说都知道了。

顾君恩首先提出了建议,义军必须抛开一切,果断的对北直隶发动进攻,能够占领北直隶甚至是大明京城,那么义军掌控的地盘大大的增加,地盘增加了,才有扩充实力的可能,而且占领了富庶的京城,义军的补给得到了保证,也就有了抵御郑家军的可能。

李自成经历了多年的征伐,明白这里面的道理,让他犹豫的是进攻北直隶,有可能遭遇到顽强的抵抗,让义军造成重大的损失,那样的情况之下,义军就算是占领了北直隶甚至京城,也无法抵御郑家军的进攻。

顾君恩一句话让李自成下定了决心,那就是等待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这句话点醒了李自成,北方的乱局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郑家军为什么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人家就是在等待,等待最好的时机,郑勋睿若不是聪明绝顶、异常的睿智,也不可能一手创建出来强悍的郑家军,反过来说,按照以前的分析,义军也可以等待,等待最好的时机,可惜的是,北方土地贫瘠,义军已经陷入到缺粮的境地,若不是从南方采购三十万石粮食,根本无法维持。

从这个层面解释,郑家军的等候,可以等来义军甚至是朝廷大军的崩溃,而义军固守等待,实力将愈发的弱小,一旦南方不再交易粮食,则义军很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崩溃。

义军等不起,唯有主动出击,才有活路。

李自成不是没有决断的人,造反这么多年,不知道遭受多少的打击,最惨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几人,还不是发展到如此的规模了,李自成也不怕损失,只要损失是值得的。

与顾君恩数次商议之后,李自成下了决心,倾尽全力进攻北直隶,义军没有退路了,唯有拿下北直隶,拿下京城,才有继续抗争的资本。

如此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