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说册封闯王李自成为大顺王的承诺,那是一个笑话。一旦义军被打残了,没有实力了,皇上和朝廷伸出来的是刀子,哪里还会给你圣旨。

刘宗敏认为,义军主要的对手就是朝廷大军,一旦打败了杨嗣昌率领的朝廷大军。义军就可以朝着北直隶的方向阔步前进,兵锋直指京城了。

只有占据了京城,义军才有真正和郑家军叫板的资本。

义军与朝廷大军作战,有着很大的胜算,况且朝廷大军松山之战后,基本没有了士气。

这些看法和认识,刘宗敏在信函之中毫无保留的说出来了。

郑家军没有乘胜追击。

其实郑锦宏是想着追击的,不过这个时候,郑勋睿的信函到来了。信函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管潼关之战的结局如何,郑家军都不允许追击流寇。

潼关之战刚刚结束,郑勋睿不可能知道战斗的结局,不过信函之中口气如此的肯定,说明是下定决心的,这一点让郑锦宏难以理解,但郑勋睿的命令是必须要执行的。

大局观的把握上面。郑锦宏是崇拜郑勋睿的,自家少爷做出的每一次有关大局的判断。都是那么的精准,几乎是分毫不差,而随着基业的逐渐扩大,少爷更是对时局有着一般人无法做出的判断,尽管南京不少人都认为郑家军可以横扫大明天下了,甚至此番作战之前。就有人建议郑家军趁机北进,连同流寇和后金鞑子一并剿灭,不过少爷是绝不同意的。

看了信函之后,郑锦宏马上做出相应的部署调整,潼关留守五千郑家军将士。驻守吴堡镇的郑家军将士撤回到延安府,延安府同样留下五千郑家军将士,其余将士则是回到西安等地,按照原来的部署驻扎。

郑锦宏本人也迅速回到了西安府城,与文坤和洪欣涛等人交接之后,率领近两千的郑家军将士,赶回南京去。

南京兵部。

不少人对郑勋睿的安排不是特别理解,虽说郑家军不用与流寇拼死搏杀,不过在占据优势的前提之下,更多的杀伤流寇,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流寇也是郑家军需要剿灭的对象,更何况李自成的实力已经是不一般。

可是郑勋睿的命令,是郑家军不要出陕西,打退流寇的进攻足矣。

郑勋睿不好解释其中的理由,现如今已经到了七月底,他在等待一件事情,一件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情,那就是后金的皇太极,是不是在八月份突然病故。

这件事情对于郑家军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皇太极突然病逝之后,因为继承人没有确定下来,大清国皇位的争夺产生了不小的震荡,豪格与多尔衮都是虎视眈眈,最终年纪幼小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而睿亲王多尔衮则成为大清国最有权势之人,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也因为多尔衮成为上三旗之一,原来的正蓝旗则降格为下五旗。

多尔衮的能力比起皇太极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至少在全局观方面明显不足,不过多尔衮掌控大权之后,经过多年的磨砺,也的确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枭雄人物。

郑勋睿可不会给多尔衮任何表现的机会。

不知道为什么,郑勋睿内心有着一丝淡淡的惆怅,他不希望皇太极突然病故,放眼整个的天下,能够成为他对手的,也就是皇太极了,若是不能够与这个对手真正的过招,那是有些遗憾的,就好比是武侠小说之中的绝顶高手,本来就不多,偏偏唯一一个对手又突然消失了,剩下一个就要体会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了。

当然,郑勋睿不允许郑家军主动出击,重点还是考虑到朝廷的阴谋。

大明朝廷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朱由检也该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接下来郑家军不插手的情况之下,朝廷大军将不堪一击,铁定败给李自成,而李自成进入京城的时候,就是大明朝廷轰然倒下的时候。

大明朝廷这次将真正的倒下,后面所谓的南明已经不存在了,郑勋睿和郑家军掌控了整个的南方,大明朝廷在这里没有了任何的影响力。

说的直白和自私一些,郑勋睿希望崇祯十七年的历史重演,那样的情况之下,他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接下来这个王朝的任务就是真正的统一大明天下,让大汉民族开始迸发出来耀眼的光辉,让几百年之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彻底消失。

郑勋睿有能力做到这一切,他不仅仅要在大明天下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的王朝,他还要带着这个王朝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他的眼光绝不会局限在中原和南方,也不会局限在草原,他将看向更远的地方,这个地方越过大海辐射到全世界。

郑勋睿能够掌控眼前一切的局势,可有一点他无法掌控,那就是自身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尽管他还不到三十岁,可是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步的发展都需要小心翼翼。

从这个角度考虑,郑勋睿需要在崇祯十七年的四月之前,做好全部的征伐准备。

“郑锦宏马上就要回到南京来了,潼关之战的战报诸位也都见到了,或许诸位很是奇怪,郑家军占据了如此的优势,我为什么命令停止进攻,没有乘胜追击,这里面的原因,我不想过多的解释,不要多长的时间,诸位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现在开始,郑家军开始全面的整合,目前郑家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第二军五万人驻扎在山东,水师一万人分别驻扎在山东与福建,郑芝龙水师的整合尚未彻底完成,按照徐望华和郑凯华的预计,整合之后将有两万四千人进入郑家军的水师,第三军的五万人驻扎在陕西,第一军的十万人,驻扎在南方各地,南京四万五千人,淮北一万人,四川五千人,湖广一万人,江西一万人,福建一万五千人,云南五千人,第一军十万人承担了稳定整个南方的重任。”

“这种兵力驻扎的方式,其实是不行的,兵力分散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郑家军的征伐,诸位都知道北方的局势不稳定,一旦流寇将进攻的主力方向对准了朝廷大军,大乱很快就要到来,那个时候,郑家军必须要保证十万以上的大军出征。”

“所以我们需要整合郑家军,调整兵力的部署。”

“我的意见,山东的第二军和陕西的第三军暂时不予整合,重点整合南方的第一军,四川湖广两地合为一块,驻扎一万郑将军将士,江西和云南合为一块,驻扎一万郑家军将士,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何为一块,驻扎一万郑家军将士,其余军士全部撤回南京,淮北驻扎的郑家军将士暂时不调整,待到河南局势稳定之后,再行裁撤。”

“一旦北方大乱的局面出现,则第二军和第三军各自抽调四万人,南京抽调五万人,一共十三万人参与到征伐。”

“北直隶和山西、河南等地的局势,肯定会出现重大的动荡,我已经给陕西巡抚文坤写信了,要求他给李自成直接写去文书,告诉李自成不要想着陕西,郑家军与他李自成之间井水不犯河水,若是李自成执意要与郑家军为敌,则郑家军倾巢出动也要彻底剿灭他。”

“相信这个时候,李自成应该收到了文坤的信函,接下来就该朝廷来应对庞大的李自成了,我们的目光暂时集中在南方,在半年时间之内,彻底整合郑家军,完全稳定南方的局势。”

第八百四十一章渐入绝境

变故来的太快,杨嗣昌有些猝不及防。

李自成麾下的流寇,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朝着北直隶开进,而他率领大军驻扎的真定府,则成为了漩涡之中心。

流寇兵分三路,河南方向由刘宗敏率领,从卫辉府的方向直接进入北直隶,很快占领了大名府,开始进攻顺德府,前路大军明显是朝着真定府的方向而来的,而李自成率领的流寇,从山西太原府出发,直接朝着真定府的方向而来,还有一路流寇,由顾君恩率领,朝着从太原出发之后,迅速朝着大同的方向而去。

流寇这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且先前没有任何的征兆。

杨嗣昌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李自成会突然反转过来,开始进攻朝廷大军。

要知道皇上已经敕封李自成为都督同知,且在李自成占据陕西之后,敕封其为大顺王,可直接掌控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杨嗣昌获取到的情报,李自成已经命令麾下的流寇开始进攻陕西了,而且是选择进攻潼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局势突然出现巨大的反转。

本能的,杨嗣昌想到了两种情况,其一是流寇在潼关遭遇到了惨败,将这股怒火向着朝廷发泄,故而开始了大举进攻,其二是郑勋睿与李自成私下里达成了什么交易,让李自成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