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坤的回答,让朱聿键再次愣了一下,这是有底气的表现。
朱聿键也顾不上许多,开始侃侃而谈了。
足足小半个时辰,朱聿键没有重复一句话,他早就做了准备,所说的话语,主要就是责备湘王郑勋睿在南方的所作所为,要求湘王郑勋睿拥戴皇上,拥戴朝廷,拥戴大明王朝。
朱聿键说完之后,郑锦宏和文坤脸上的笑容没有消失,但眼神变得犀利很多了。
从学识方面,以及说话犀利方面,文坤是强于郑锦宏的,文坤当年曾经是知府衙门的刑房典吏,那是有着一张利嘴的,到了这个时候,首先开口的当然是文坤了。
“唐王殿下,郑大人乃是南京刑部尚书,有些话语不好直接说,下官就不是特别在意了,有什么话就说出来,这叫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按照殿下的意思,这大明王朝应该是万万年了,下官虽说不是两榜进士,但也知道王朝更迭乃是寻常事情了,若是依照殿下的意思,太祖皇帝当年造反,推翻元朝,岂不是也该死,太祖皇帝应该遵守元朝之通知嘛,怎么能够造反啊。”
朱聿键目瞪口呆,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文坤怎么可能给朱聿键喘息的时间。
“殿下大言不惭,下官也不想追究很多了,有一件事情不是很明白,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什么流寇造反到了今日,按说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不应该有人造反啊,难不成大明的老百姓个个头上都长着反骨吗。。。”
“后金鞑子原来不过是奴儿干都司下辖的小股力量,这些年翻云覆雨,甚至成立了大清国,皇太极称帝,与大明朝廷对着干,殿下是不是也应该专程前往沈阳去,告诉皇太极可不能够称帝,必须要服从大明朝廷,服从皇上。。。”
“自己没有本事,却拿出来恬不知耻的话语压制他人,有本事朝廷雄起啊,打败后金鞑子,剿灭流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皇上和朝廷真的能够做到这些了,天下不知道有多么的稳定,何须殿下帮忙操心。”
“下官本不想说殿下的事情,殿下本是唐王,封地在南阳府城,却没有能够保住河南以及南阳等地,到西安府城来避难,按照下官的理解,流寇进攻河南的时候,殿下应该做两件事情,其一是大义凛然的劝阻流寇,应该要效忠皇上,效忠朝廷,绝不能够造反,其二是流寇万一不听从劝解,那就要鼓舞所有终于朝廷的仁人志士,拿起刀枪来剿灭流寇。。。”
文坤的话语杀人不见血,哪里是朱聿键多能够承受的。
眼见着文坤越说越是兴奋,郑锦宏终于开口了。
“文大人稍稍歇息,有些话就不必说那么细致了。”
朱聿键的脸色已经是苍白,身体也微微发抖了,他终于发现了,和文坤等人讲大道理,无疑是自取其辱。
“唐王殿下,文大人所说的话语,话糙理不糙,这其中的道理,还请殿下多多思索,殿下若是有兴趣,下官倒是可以安排,让殿下到南直隶等地去看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必这个道理殿下是知道的,下官就不想多说了。”
郑锦宏居然说出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语,这让文坤很是吃惊,要知道郑锦宏可没有念什么书,一直都是跟随在郑勋睿身边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文坤感觉到,郑锦宏在郑勋睿的身边,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
朱聿键的脸上已经没有了血色,文坤的话语就好比是锋利的刀子,割的他心在滴血,而郑锦宏的话语就好比在伤口上撒盐,让他更加难以承受,此刻若是地上有个洞,他恨不得能够钻进去。
本来是做好了准备,好好教训郑锦宏和文坤一番的,谁知道反被人家给收拾了,这里面的滋味,难以说出来。
看着朱聿键跌跌撞撞的离开了巡抚衙门,郑锦宏和文坤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等到朱聿键的身影彻底消失之后,两人面对面哈哈大笑了。
朱聿键再也没有能力和勇气说大话了,就算是想着为大明王朝辩驳,也要好好想想今日的所有话语,郑锦宏和文坤第一次用嘴打败了对手。
想想当年郑勋睿收拾东林党人的时候,同样是首先动嘴的,让那些东林党人的大儒无话可说,郑锦宏和文坤长时间在郑勋睿的身边,水滴石穿,也学会这些手段了。
当然,郑锦宏还是很注意的,专门安排了斥候,严密观察朱聿键的一举一动,可不要让朱聿键想不开自杀了,这样的结局就不是很好了,朱聿键就算是想着自杀,也不能够在西安府城自杀,让其到京城去自杀,那是最好的结局。
接下来,郑锦宏和文坤开始了密议,西安府城之内有这么多的皇室宗亲,若是能够让秦王朱存枢鼓动大多数的皇室宗亲拥护郑勋睿,岂不是令人欣喜的局面,到时候皇上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不好反驳了。
两人商议完毕之后,文坤马上给郑勋睿写去了文书,详细禀报了与唐王朱聿键交谈的事宜,同时将下一步的打算也说的很清楚了。
郑锦宏没有想到,本来是到陕西来指挥郑家军作战的,居然能够遇见这样的事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肯定是好事情,大明的皇室宗亲,绝大部分都是在北方,只要秦王朱存枢等人带头拥护郑勋睿了,恐怕北方的局势更好稳定下来了。
第八百三十五章潼关之战(1)
驻扎在陕西郑家军第三军,火器的配备是最为充足的,其次就是驻扎在金州、复州以及山东其他地方的郑家军第二军,相比较来说,驻扎在南直隶等地的第一军,火器的配备稍稍少一些,这是郑勋睿当初做出的决定,也是众人比较理解的决定,毕竟大明的北方处于最为混乱的境地,一旦遭遇到什么战事,第三军能够依托火器迅速出动,最大限度打击对手。
潼关是河南与山西进入到陕西的门户,地势险要,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也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也是易守难攻之地,四周都是连绵的大山,山高路险,谷深崖绝,山谷中间仅仅有一条羊肠小道,最窄的地方仅仅能够容纳一辆马车或者是一匹战马通过,汉唐的时候,潼关是洛阳通往长安驿道的要冲,也是守卫长安的咽喉之地。
几百年甚至千年的时间过去了,潼关作为咽喉要道的地位尽管有所变化,毕竟大明朝廷的京城在北京,但作为三秦之地最为险要的关隘,潼关依旧受到太多的重视。
扼守陕西大地,主要就是扼守潼关,这里也是陕西西安府城的一道最为重要的关卡,一旦潼关失守,则西安府城就会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三万郑家军将士扼守潼关,只要不是主动出击,兵力方面来说足够了,不要说流寇,就算是后金鞑子想着从这里进攻,都是有来无回的。
抵达潼关之后,郑锦宏的心情还是稍微轻松的,他曾经跟随郑勋睿,经过潼关赶赴河南作战,郑勋睿在潼关的时候吟出的诗句。至今他都记忆犹新。
如今,夜深千帐灯的情形再次出现在郑锦宏的面前,别有一番滋味。
郑家军斥候已经进入河南的陕州、渑池、永宁以及山西的安邑、闻喜等地侦查,暂时没有发现流寇大队人马的踪迹,占据了山西与河南大部分地方的李自成,在靠近陕西地方的兵力部署不是很多。当然在很多的关隘,李自成还是部署了兵力,预防更多的人逃往陕西。
郑家军占据潼关之险,能够很轻松的击败来犯之敌。
不过郑锦宏还是有些想法的,那就是流寇若是真的对潼关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郑家军在打败了流寇的进攻之后,还是会视情况乘胜追击的,毕竟打的流寇害怕,打的流寇不敢觊觎陕西。那就需要让流寇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
山西太原府城。
驻扎在河南开封府城的刘宗敏已经抵达这里。
准备进攻陕西的事宜,李自成被皇上敕封为都督同知的事宜,刘宗敏都很清楚了,此番接到了李自成的命令,迅速赶赴太原府城,恐怕就是为了进攻陕西的事宜。
刘宗敏与郑家军交锋的次数不是很多,但知道郑家军曾经数次打败义军,绝大部分的义军首领都命丧郑家军麾下。特别是与李自成几乎齐名的八大王张献忠,其麾下的义军被郑家军消灭殆尽。张献忠、刘文秀和艾能奇等都被郑家军斩杀。
这足够说明郑家军的骁勇。
义军准备与郑家军作战,甚至准备进入陕西作战,刘宗敏不是特别赞成,但李自成已经做出了决定,且被皇上敕封为都督同知,那就必须要率领义军进攻陕西了。
进入太原府城的巡抚衙门。刘宗敏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