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也不说肯定不行,人家顾君恩专门到真定府来,就是需要得到承诺的,否则流寇凭什么去进攻陕西。
顾君恩说完之后,杨嗣昌没有停顿,很快开口,这一点他很清楚,千万不能给思索,免得让对方看出来自身的准备不充分。
杨嗣昌也是老话重提,基本都是信函之中的那些话语,也就是要求李自成首先需要进攻陕西,在进攻陕西取得一定战斗成果之后,朝廷自然会兑现承诺,至于说目前的情况之下,什么都没有做,就提出来要求,甚至是要钱要粮,这不可能。
顾君恩做足了准备,在杨嗣昌说完之后,也跟着开口。
其意思是说义军进攻陕西,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再说这进攻陕西并非是义军的目的,既然义军需要进入陕西厮杀,按照皇上和朝廷的要求做事情,那么朝廷就应该有明确的态度,钱粮方面应该要供给,更是可以给义军一个名分,否则义军凭什么进攻陕西。
顾君恩提出来要求的时候,杨嗣昌暗暗的吃惊,其实顾君恩的话语之中已经点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流寇一旦进攻陕西,就与朝廷绑在一起了,流寇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去进攻陕西的,必须要得到名分,否则不会无缘无故的进攻陕西,从这个方面来说,皇上给予义军或者是李自成一定的名分,那也是应该的。
杨嗣昌不得不慎重考虑了,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两天之后,第二轮的商谈开始。
这期间,杨嗣昌接到了皇上的圣旨,同意杨嗣昌与流寇商谈,且可以答应诸多的条件,但务必保证流寇与郑家军展开厮杀。
从皇上的圣旨之中,杨嗣昌感受到了皇上对郑勋睿和郑家军的仇视和担心。
有了皇上的圣旨,杨嗣昌内心安定了很多,他觉得可以稍稍退步,答应顾君恩提出来的一些条件,目的就是让流寇尽快的进攻陕西。
这一次的商谈,首先开口的是杨嗣昌。
杨嗣昌同意给予李自成一定的名分,可以敕封为都督同治,率领其麾下的军士进攻陕西,至于钱粮方面,朝廷暂时不会提供,必须等到李自成进攻陕西之后,朝廷才会酌情考虑提供,至于敕封为大顺王以及统辖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之事情,此次暂时不讨论,同样需要等到李自成进攻陕西且取得胜利之后。
顾君恩对杨嗣昌的表态异常吃惊。
顾君恩前来商谈,根本不想得到任何的结局,一路上他从朝廷各级官吏的眼神和话语之中就察觉到了,要求义军进攻陕西只是杨嗣昌的意思,大明各级官吏根本不知道,这也说明杨嗣昌就是想着利用义军,第一次与杨嗣昌交谈,杨嗣昌没有做出任何的表态,也就说明了他的猜想,如此情况之下,商谈已经没有必要。
不过顾君恩也不能给轻易下结论,毕竟李自成还在眼巴巴等候消息。
仅仅过去两天时间,杨嗣昌就明确表态,皇上将下旨任命李自成为都督同知,但义军必须要开始进攻陕西。
都督同知是正二品的武官,皇上愿意下旨,按说顾君恩无法提出其他的要求了。
有些恼火的顾君恩,拿出来耍无赖的态度了,在朝廷提供钱粮方面,以及义军自行治理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的事情上面,开始提出来这样那样的要求,慎重要求皇上就这些事情也要有旨意。
这一次,顾君恩小看了杨嗣昌。
杨嗣昌的态度变得强硬,他明确的告诉顾君恩,皇上和朝廷就是这个态度,若是顾君恩觉得不满足,可以不答应,他将专门派遣使者赶赴山西太原府城,专门与李自成商谈,看看李自成是不是同意,真的不同意,此次的商谈就结束了。
之后杨嗣昌还透露出来一层意思,那就是李自成若是不愿意进攻陕西,则驻扎在陕西的郑家军,也会有主动出击的可能性。
这让顾君恩心寒,他不惧怕杨嗣昌,慎重不惧怕皇上,但他不得不在乎李自成的态度,更不能给让李自成知道他不愿意商谈成功的态度,这样会导致李自成对他的不信任。
随着义军实力的逐渐壮大,李自成也开始出现诸多的变化,有些变化在顾君恩看来,绝非是什么好事情。
而杨嗣昌说到的郑家军进攻义军,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郑家军还是属于大明朝廷的,当初郑家军能够出奇兵剿灭张献忠,现在就有可能再次出兵攻打义军。
几番权衡之后,顾君恩只得答应了杨嗣昌提出来的大致要求。
细节方面,义军和朝廷两方的代表商谈了一天的时间。
第八百三十二章各方的准备
顾君恩回到了太原府城。
拿着皇上的圣旨,李自成非常的高兴,义军尚未进攻陕西,他就被敕封为都督同知,这可是朝廷正二品的武官,想当初接到杨嗣昌信函的时候,义军是准备马上进攻陕西的,那个时候可什么都没有。
可惜李自成根本不知道,按照朝廷的规矩来说,他被敕封为都督同知,那是需要到京城去接旨的,而且朝廷的邸报需要明传天下,可惜这些程序都没有进行,李自成仅仅是拿到了皇上的圣旨,说得不客气一些,这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更加关键的是,都督同知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譬如说郑芝龙,以都督同知的身份,兼任福建总兵,那就有了实际的权力,李自成没有被册封其他的职位,这个都督同知就是摆设。
接下来就是义军进攻陕西的事宜了。
李自成对顾君恩此番的商谈是非常满意的,能够完全掌控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几乎等于是掌控了中原,只要自己好好的发展这些地方,吸纳有用的人才,将来就可以继续发展壮大,达到更高的目的。
所以如何进攻陕西,李自成也是遵循顾君恩的意见。
郑家军的骁勇,李自成心里有数,义军的战斗力的确比不上郑家军,要是不能给很好的规划,贸然展开进攻,必定是失败的局面。
顾君恩倒是有所考虑,在李自成开口询问之后,仔细回答了。
“义军进攻陕西,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其一是找寻郑家军薄弱的地方展开进攻,其二是进攻的过程之中。表明这是皇上和朝廷的意思,并非是义军想着主动进攻陕西。”
李自成微微点头,认同顾君恩的意见。
“郑家军在陕西的兵力不多,义军本可以采取集中兵力突袭的方式,取得胜利,不过目前没有这等的机会了。既然京城都知晓了闯王被敕封为都督同知的事宜,那么郑勋睿也应该知道了这件事情,我的建议是,派遣十万左右的义军,对陕西展开试探性的进攻,我们不想着与郑家军捉对厮杀,皇上和朝廷想着让义军与郑家军两败俱伤,他们达不到目的。”
顾君恩说到这里,李自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顾先生说的是。皇上和朝廷想着利用义军,没有那么容易。”
“闯王说的是,一旦义军展开了对陕西的进攻,我们就需要找到朝廷索要钱粮,皇上和朝廷想着利用我们,那我们就要获取最大的好处,至于说如何的进攻陕西,那都是在闯王的掌控之中的。如何的进攻,实施多大规模的进攻。都是闯王说了算。”
顾君恩还没有说完,李自成就站起身来,走到了地图的旁边。
“顾先生,我们展开对陕西的进攻,只有两个方向,其一是从潼关方向进攻。其二是从延安府的方向展开进攻,想来想去,我看还是从潼关方向发动进攻为好,若是战斗不利,则义军迅速撤回河南府。就算是郑家军进入到河南府作战,义军也可以依托城池抵御,再说郑家军兵力不多,料他们还不敢进入到河南府境内。。。”
顾君恩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从李自成的想法来看,他所担心的局面还是有可能出现,李自成内心还是想着打败郑家军,想着占据陕西,毕竟陕西是李自成的家乡。
顾君恩压根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所谓的进攻陕西,不过是做做样子,以此来获取朝廷的钱粮,进一步壮大义军的力量,李自成有一个担心实实在在,那就是郑家军迟早都是要大举进攻北方的,到了那个时候,义军有能力抵御郑家军的进攻。
这才是真正值得采纳的对策。
可顾君恩暂时不会说出来,他知道现在说了,李自成肯定是不高兴的,也是不会采纳的,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了,让义军从潼关的方向展开进攻,只有义军真正失败了,李自成的想法才会真正的出现改变。
顾君恩也认为,郑家军是不会进入到河南府追杀的,毕竟郑家军兵力不多,河南驻扎有数十万的义军,不会害怕小规模的郑家军。
郑锦宏率领两千郑家军斥候营的将士,从南京出发,前往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