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肯定是不能够容忍这等局面出现的,他开始督促左良玉,马上对流寇的水师发动总攻,务必在五天的时间之内,也就是在二十日之前,彻底打败流寇的水师,左良玉提出来的所有困难,能够解决的孙传庭悉数解决,不能够解决的干脆利落的驳回去。

左良玉拖的办法无法维持了,他暗地里找到监军王永吉,提出来要求,既陆路和水路两面同时展开对襄阳府城的进攻,这样就能够分散流寇水师的部分力量,让他麾下的水师承受的压力小很多。

左良玉一切的想法,无非是想着保存实力。

左良玉的这个建议,自然得不到孙传庭的支持。

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因其特殊性,本来就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打败流寇的水师,占领所有的江面,第二个步骤是对襄阳府城展开直接的进攻,拿下府城。两个步骤的战斗环环相扣,一旦流寇的水师被打败,陆路的进攻马上开始,流寇没有调整和歇息的时间。

第一个步骤的进攻,若是投入大规模的步卒,必然影响到第二个步骤的实施。

十一月十五日的夜里,孙传庭对左良玉下了最后的通牒,必须按照原来的战术计划实施,不能够继续拖延,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十六日都必须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监军王永吉不好继续支持左良玉,应该说他能够想到的办法,全部都用了,给与了左良玉不少的粮草,也帮助左良玉陈述了诸多的困难,不过大战在即,王永吉还是能够分得清厉害祸福的,他不可能因为支持左良玉,让自身陷入到麻烦之中。

左良玉无法继续推脱,军令如山倒,若是真的惹怒了孙传庭,他这个总兵怕是当不成了。

十五日的深夜,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悉数集中在左良玉的中军帐。

左良玉开始部署作战的任务了,十一月十六日展开总攻,务必在五天的时间之内打败流寇的水师,为了保证作战的顺利,左良玉一口气派遣了两万的军士,其中五千人负责在陆路展开进攻,其余一万五千人则对流寇的水师展开围攻。

外围驻守的陈新甲,对孙传庭的部署表示了明确的支持,且再次督促早点展开进攻,不能够拖延时间了。

左良玉已经没有了退路,必须要开始厮杀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郑家军的建制

郑家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分别驻扎在陕西西安、山东的蓬莱、复州、金州以及南直隶的淮安、南京等地,其中陕西三万人,山东五万人,包含驻扎在蓬莱的一万水师,淮北一万人,南京三万人。

郑家军人数达到这个规模之后,暂时固定下来,按照郑勋睿的意思,停止招募军士。

郑家军一共七十个营,其中骑兵营三十个,神机营二十五个,炮兵营四个,斥候营四个,执法营四个,亲兵营两个,女兵营一个。

郑家军的建制,一直都是按照卫所军队之要求编营的,虽说后来进行了一些改变,例如骑兵营和神机营都是按照两千人的编制进行编排,但总体的格局是按照卫所军队进行的,这样的建制,随着郑家军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不能够适应了。

军队是根本,没有强悍的军队,一切都是枉然。

郑勋睿是穿越之人,明白这一切的重要性吗,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对郑家军的建制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了,这一次的改动,将彻底突破大明王朝对军队的编制要求。

郑勋睿之所以对郑家军要进行大规模的建制改动,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淮安火器局生产的大量毛瑟枪、红夷大炮、弗朗机装备到了军队之中。

随着火器的普及,骑兵营的作用明显下降,无论是野外的战斗,还是攻城拔寨,火器都将发挥出来决定性的作用。从军队的开销方面来说,骑兵营的开销是最大的,战马的消耗比军士要大很多。

军队的建制,自秦朝以来,经历了很多的变动。但万变不离其宗。

郑勋睿重点考虑的是综合性编制军队,还是专业性的编制军队。

所谓综合性编制军队,就好比是几百年之后的大军区编制一样,军队之中涵盖了方方面面,陆海空一应俱全,所谓专业性编制军队。那就是明确骑兵营、炮兵营、神机营等等,相互之间可能有一定的交叉,但保持各自的重点。

两种编制军队的性质,各有各的好处。

郑勋睿偏向于综合性编制军队。

包括郑锦宏、杨贺、刘泽清、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王允成、郑凯涛等郑家军的总兵和副总兵,也是赞成综合性编制郑家军。

综合性的编制郑家军,已经展现出来不一般的气势,严格说起来,只有皇上和朝廷才有资格综合性编制军队,且郑家军就是朝廷编制的军队之中的一部分。现如今郑勋睿单独将郑家军实行综合性编制,表露出来的意味就不一样了。

大明军队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是卫所制,这是沿袭几百年的军队编制,另外一个就是卫所制度逐渐不适应形势之后出现的总兵领兵制度。

郑勋睿不打算突破这个制度,他计划将两种制度结合起来。

按照郑家军所处的地域,郑勋睿将郑家军分为三块,南直隶为第一块。山东为第二块,陕西为第三块。分别以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三军称呼,在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三军的基础之上,设立旅一级的建制,以一万人左右的军士为一个旅,旅直辖营,每一营依旧是两千人左右的编制。

如此郑家军就形成了以军、旅、营为骨干的编制。不过关于军、旅、营的编制称呼,仅限于郑家军内部,对外是不公开的,避免引发皇上和朝廷过度的猜忌。

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三军都是混合型编制,包含有骑兵营、神机营、炮兵营、执法营、斥候营、骑兵营等等。第一军有专门的女兵营,第二军有专门的水师。

每一军之中,单独设立炮兵旅,突出炮兵的重要作用,第二军之中单设水师旅。

南直隶的第一军辖下四个旅,山东的第二军下辖五个旅,陕西的第三军辖下三个旅,每一旅由参将直接指挥,辖下五个到六个营,每一营由游击将军直接指挥。

军、旅、营都需要配备参谋官,由相应级别的军官担任,譬如说军一级的参谋官,必须由副总兵担任,其作用相当于监军,或者说几百年之后的政委。

军官的配置方面,严格要求,不得突破,每一军配备两名副总兵,六名到十名参将,三十名到五十名游击将军,游击将军以下的军官,按照原有的编制,不予变动。

郑锦宏依旧为郑家军的总兵,统领整个的郑家军,名义上领导郑家军的调查署。

南直隶的第一军,由刘泽清直接指挥,洪欣贵出任总参谋官,山东的第二军,由杨贺直接指挥,王允成出任总参谋官,陕西的第三军,由洪欣涛直接指挥,郑凯涛出任总参谋官。

内心里面,郑勋睿还是很想彻底打破大明军队之建制,重新来进行编制的,不过目前的时机不是特别的成熟,再说郑家军的将士,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几百年之后的那些称呼,而且在郑勋睿的内心,还是有着浓厚的情节,那就是他率领的军队,将成为全世界的楷模,他所决定的军队的建制,逐渐完善之后,将成为全世界军队效仿的榜样。

郑家军的建制编制完成之后,搬迁到南京秣陵镇的讲武堂,开始了又一轮的培训,这一次的培训,郑家军所有的军官都要分批次的参与,培新的时间不长,每一期五天左右,重点就是讲解郑家军的建制之变化,以及由于这个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动。

这一次的讲武堂培训,郑勋睿亲自给郑家军的总兵、副总兵、参将以及游击将军授课,他授课的重点,一方面是讲解重新编制郑家军建制的重要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重点讲解参谋官的重要作用了,参谋官不仅仅是承担监军的职责,还要负责军纪军规、思想动员等方面的事宜。

按说参谋官由文官出任是最好的,但目前的条件尚不成熟。

郑勋睿非常严厉的强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郑家军是一个整体,虽然根据地域形势的不同,分为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三军,可一旦面临大规模的战斗厮杀,三个军的建制有可能打乱,根据战斗形势的需要临时编制,譬如说第一军有可能指挥第二军辖下的一个到两个旅等等,这样的交叉今后长期存在。

不过这种打乱建制的交叉,需要郑家军的总兵发布命令。

郑家军同时设立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凌驾于三军之上,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由郑锦宏、徐望华、马祝葵、罗昌洛、李岩等人组成,郑勋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