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龚鼎孳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

“天如兄,你今日的表现太棒了,我倒是要看看,马士英和吴伟业他们还能够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只怕朝廷的圣旨马上就要下来了。”

吴昌时冷不防的开口了。

“我倒是觉得,如何恢复漕运,也需要考虑。”

龚鼎孳瞪了一眼吴昌时,跟着开口。

“未之,这是甘大人考虑的事情,哪里轮得到你我和天如兄考虑。”

龚鼎孳的话语刚刚说完,脸色阴沉的甘学阔进入了书屋。

“想的不错啊,不过本官的奏折也要到朝廷去了,既然张大人和龚大人有着不一般的能力,那本官就向朝廷举贤了,这漕运的事宜,自然也是诸位操心,前面想着把水搅浑了,后面想着本官来擦屁股,这等的想法,怎么会出自于你们之口,本官实在不明白。”

龚鼎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如同麻酱,张溥的脸色也是发白,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什么话来,他其实也无法做出解释。

第六百三十七章天赐良机

仅仅两天时间,淮安发生的一切,郑勋睿就知道了。

徐望华、郑锦宏、马祝葵、赵单羽、罗昌洛、梁兴力和李岩等人来到郑勋睿的府邸,进入到书房,发现郑勋睿的脸上带着舒心的微笑。

徐望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应该说他一直严密关注南直隶发生的任何事情,南京一直都比较稳定,户部尚书王铎很是平稳,丝毫没有挑事的迹象,淮北的甘学阔也变得老实,没有乱动的迹象,这不是好情况,毕竟人家不动作,不好找寻到突破口。

能够采用的办法几乎全部都用上了,洪门钱庄慢慢在笼络南直隶大部分的士大夫和商贾,郑凯华和孙进如等人为此忙的不亦乐乎,洪门也在慢慢掌控各地的商贾,等候郑勋睿的命令,在适当的时候开始推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事宜,郑家军更是在南京城立足下来,成为各方都关注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这些事情,节奏不可能很快,而且也只能够起到辅助的作用,郑勋睿真正统领南直隶还是需要从官府下手。

南直隶的情况并非特别乐观,郑勋睿离开淮安之后,淮北的局势有了一些动荡,从洪门以及洪门钱庄禀报的事宜之中就能够看出来,一些士大夫和商贾开始有意无意的对抗洪门,东林书院也派人专门到淮安、凤阳和扬州等地,积极展开联系。

至于说南京,维持了表面上的稳定,这就是郑勋睿不可能完全掌控局面,以南京六部为例子,郑勋睿完全掌控兵部、礼部、刑部以及工部,但吏部和户部尚未在完全掌控之中。特别是户部,管辖南直隶的赋税,其库存的白银没有放入到洪门钱庄。

这种情况的长期延续,对于郑勋睿和郑家军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做事情需要慢慢来,打好基础,但更需要雷霆一击。

如今的形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是甘学阔个王铎等人表面上老实,徐望华也要找到机会出手,让郑勋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控南直隶,毕竟皇上和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流寇那边去了,无暇更多顾及南直隶的事宜。

想不到这个时候,张溥等人忍不住了,居然跳出来动手了,这岂不是天赐良机。

“大人,张溥、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发难。属下觉得这是最好的机会。”

“徐先生,南直隶的事宜,一直都是你和李岩等人关心的,张溥等人跳起来了,机会也就出现了,你就说说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应对。”

徐望华看了看李岩等人,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属下觉得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其一是将事情闹大。让甘学阔等人无法收拾,最终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这个所谓将事情闹大,甚至还要影响到南京和南直隶其他的地方,其二是狠狠的打击张溥等人,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借着这个机会,基本铲除东林党人在南直隶的力量。属下希望张溥等人,最好是在暴怒之下,做出不理智的行动。”

郑勋睿点点头。

“这个计划不错,具体怎么做有计划了吗。”

“属下目前想到的是应对淮北之局面,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让漕运彻底瘫痪,朝廷需要三百万石的漕粮,属下让他们一粒漕粮都得不到,第二件事情,让淮安、凤阳和扬州等地乱起来,官吏无心做事情,士大夫和商贾对官府有怨言,甚至是闹事,第三件事情,让卫漕兵丁无法稳定,甚至聚众闹事。”

郑勋睿看着徐望华,面带笑容开口了。

“徐先生,你的办法可够狠的,要是皇上和朝廷知晓了,岂不是责怪你大逆不道,想要造反啊,当心小命不保啊。”

郑勋睿很少开玩笑,但开玩笑就意味着心情很好。

徐望华的计划得到了郑勋睿的肯定,心情也是很好的。

“属下跟随在大人身边,什么都不怕,大树底下好乘凉。”

徐望华说出来这句话之后,众人都跟着笑了。

郑勋睿很快严肃起来了,穿越这么多年,他基本改变了历史,但真正的改变历史,不是目前的状况,只能够说他正在朝着改变历史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博弈正在等候,他需要去逐个的战胜。

关注流寇事宜,以及大明整体局势的同时,郑勋睿也没有忘记回忆历史上的事情,在他的记忆之中,崇祯十三年将再次出现大的灾荒,此次的灾荒不仅仅影响到北方,还会影响到南方,北方是大规模的旱灾,而南方则是大规模的水灾。

北方的京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为灾荒赤地千里,百姓挖草根剥树皮,甚至出现父子相食的局面,山东的蝗灾更是导致千里无人烟。

南方则是苏州、松江和湖州等地的水灾,因为大雨,导致堤岸垮塌,被淹没的房屋不计其数,垮塌的房屋也是不计其数,水灾导致米价暴涨,一斗米价格达到了四钱银子,寻常的百姓根本买不起,没有了活路。

出现这样的局面,各级的官府不仅没有想方设法的救济灾民,反而变本加厉的盘剥,导致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在正月的时候,北方的灾情就开始体现出来了,河南、山西、京畿、山东乃至于湖广等地,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流民,因为流寇规模的壮大,不少的流民被各地官府当作流寇对待,毫不留情的斩杀。

至于说说南方的水灾,应该是在夏季爆发的。

按照郑勋睿的性格,应该是想方设法的救济百姓的,可穿越这么多年了,郑勋睿发现自己的心慢慢变得硬了,他没有想到去救济北方的灾民,而是想到利用这样的时刻,壮大自身的力量,打击朝廷。

这样做倒不是说郑勋睿变得冷血,他完全是从大局出发的,崇祯年间灾荒无数,凭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救济,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权力,推行以民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各级官府的态度,让官府将百姓的温饱放在第一位,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徐先生的办法不错,不过实施的时候,需要仔细考虑,我有两个建议。”

“其一,让马士英、粟建成、吴伟业、顾梦麟和陈子龙等人辞官,甘学阔不是想着让他们辞官吗,那这次就遂了其心愿,需要告诉马士英等人,此次辞官,意味着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洪门同时停止给淮安府和山阴县的银两补助,就让张溥等人去打理。”

“其二,要求洪明成加强洪门的力量,将关注点重点投入到淮北各地,短时间局势的变化,必定有一些士大夫和商贾三心二意,告诉洪明成,对于那些冒头的士大夫和商贾,首先劝诫,若还有人不听招呼,那就毫不留情的予以打击,必要的时候,可以让郑家军暗地里出手,锦宏,你给洪欣贵说说,这段时间协助洪门温控淮北的局势。”

郑勋睿的建议,无异于釜底抽薪,让漕运总督甘学阔陷入到绝境之中。

漕船为洪门掌控,没有郑勋睿的命令,漕船基本不会动,征收漕粮的事宜,依靠的是淮北各级的官府,尽管张采和杨彝分别出任了凤阳府知府和扬州府知府,但这两地的官吏,因为收入的大幅度下降,早就不爱做事情了,这就必然影响到漕粮的征收。

甘学阔尽管出任漕运总督近半年的时间,根本撼不动洪门,洪门背后有驻扎在淮安的郑家军支持,甘学阔肯定是清楚这一点的。

甘学阔更是动不了各级的官府,各级的官府与洪门的关系密切,已经是共存共荣,就算是凤阳府和扬州府也不例外,官吏依旧与洪门的联系紧密,甘学阔动不了洪门,就动不了各级的官府。

这些情况,张溥等人根本不了解,就贸然的动手,这岂不是找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