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特别是陕西这样的地方,本是流寇的老巢,可郑勋睿在陕西几年时间,流寇根本不敢进入到陕西去。就算是郑勋睿离开了陕西,出任漕运总督。流寇依旧不敢进入陕西。

陕西的老百姓,本是最为困苦的,原来的大灾荒,陕西饿死人无数,人吃人的情形经常出现,可郑勋睿去了之后。老百姓安定下来了,没有听说过人吃人的情形,就算是崇祯八年的大灾荒,陕西也是稳定的。

要不是陕西能够稳定下来,整个北方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用治世之能臣来形容郑勋睿。这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就是这样以为难得的人才,却陷入到党争之中,要遭遇到算计。

这样做,大明还有希望吗,再说了,依照郑勋睿的能力,若是真的出手,张溥等人怎么可能是对手,人家以前是瞧不上你,可人家一旦重视你了,结局究竟如何,谁能够知道。

郑家军的威名,吴伟业更是清楚的,不仅仅是打的流寇魂飞胆丧,更是让后金鞑子不敢嚣张了,北直隶以及复州之战,郑家军生擒阿巴泰和阿济格,逼迫后金皇太极拿出大量的黄金白银,并且表示了臣服,这样的战功,大明那一支军队能够做到。

想的多了,吴伟业对巡按淮北的事宜,明显表现出来了排斥。

按照圣旨的要求,他应该在七月初出发的,一直到七月初十,吴伟业才从京城出发,而且是暗地里出发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出发了。

一路上,吴伟业的心情很不好,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不过他很清楚,此次去淮北调查,不要想着有什么收获,郑勋睿的能力,怕是张溥等人无法比拟的,一旦郑勋睿真的发怒了,准备动手了,怕是张溥等人无法应对,就连钱士升等人,都不一定能够抗衡。

吴伟业走的很慢,抵达淮安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下旬。

进入淮北之后,吴伟业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更没有想到搜集什么于郑勋睿不利的情报,他也没有按照要求给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写信。

吴伟业进入淮北,其所有的行踪,就在郑勋睿的眼皮底下了。

淮北的四府三州,按照总督府的要求,没有主动理睬吴伟业这个巡按御史,除非是吴伟业主动找到官府,不过吴伟业进入到淮北之后,根本就没有找到官府,而是选择住在客栈,而且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

吴伟业的举措,让郑勋睿感觉到奇怪,他们是同年,吴伟业殿试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二甲的传胪,这么多年过去,仅仅是礼部从五品的员外郎,当年殿试的榜眼陈于泰,因为周延儒的原因,赋闲在家,殿试探花杨嗣昌是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区别太大,吴伟业肯定是有些郁闷的。

吴伟业是张溥的学生,张溥、张采、吴伟业、吴昌时和龚鼎孳五人,几乎时时刻刻在一起,在朝廷里面已经抱成团,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他们的品阶都不是很高,还不至于引发很多人的主意,一旦他们都身居高位,如此的抱团,肯定会引发皇上震怒。

与郑勋睿时时刻刻做对的,也就是这个五人集团,尽管郑勋睿知道,这五人的身后就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郑勋睿看重的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对于张溥等人,真的不是很在乎。

不过郑勋睿已经发现了疏忽,他不在意的张溥等人,偏偏找到了他存在的漏洞,开始了无情的攻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攻击是成功的,是得到皇上默许的。

按说这样的情况之下,吴伟业来到淮北,应该是大张旗鼓,准备大干一番的。

难不成是吴伟业有什么其他的计谋,或者是派遣其他人暗地里调查了。

淮北完全处于郑勋睿的控制之下,吴伟业想要在这里有什么暗地里的举措,几乎是不可能的,年初五省总督熊文灿来到淮北的时候,郑勋睿都清楚其一举一动。

几天的观察下来,吴伟业没有任何的动作,随行的官吏也无任何的异样。

这让郑勋睿百思不得其解。

皇上既然起心了,那就会让事情闹大,让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之间闹出来火花,如此皇上就可以居中协调,故而对于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是会采纳钱士升和侯询等人的建议,这也说明了,吴伟业是东林党人。

吴伟业不应该是这样的态度,不应该如此的低调和无精打采。

苦思冥想之下,郑勋睿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他唯有吩咐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更加关注淮北的动静,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人进入淮北调查。

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已经在淮北传开了。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府州县的官吏,大都是明白巡按御史的任务的,史可法、马士英、粟建成等人都专门询问了郑勋睿,不清楚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意思,郑勋睿没有做详细的解释,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有人从京城打探消息,其中的缘由还是慢慢传出去了。

吴伟业尚未抵达淮安的时候,不少人已经知道,朝廷派遣巡按御史来到淮安,是为了代理山阴县县令的李岩的事宜,包括红娘子的事宜,淮北的官吏以及士大夫,对于北方流寇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也根本不关心,故而他们仅仅知道是为了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但其中的奥妙他们是不知道的。

不仅仅是诸多的议论出现,就连文曼珊等人都有些担心了,她们从来不关心朝廷的事情,但只要是牵涉到郑勋睿,她们是非常关心的,毕竟郑勋睿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以说是家里的一切,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差池。徐佛家经历过风波,对这里面的事情很是敏感,听闻这些传闻之后,也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是不是夫君到河南剿灭流寇、收复李岩和红娘子的事情,让有些人不满意了,故而在朝廷里面提出来,于是朝廷派人前来调查了。

女人的神经脆弱一些,经不起什么事情,自然在脸上表现出来,总督府后院的气氛自然不是很好,这让郑勋睿有些哭笑不得,告诉家人没有什么事情,一切都是能够应付的,文曼珊等人出于对郑勋睿的绝对信任,再说自家的夫君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风波,就连后金鞑子都是害怕的,按说这样的小事情,完全是能够应付的。

对于淮北各地出现的猜测,郑勋睿没有专门去辟谣,他感觉没有必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要结果没有什么事情,不管什么样的传闻,都会自动消失的。

第四百八十三章誓言

身为山阴县代理县令,李岩自然是知道了一切的传闻,朝廷派遣巡按御史到淮北来,调查的居然就是他和红娘子的事宜,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李岩自然知道,当初被诬陷投入到大牢之中,被削去举人的功名,李岩一怒之下加入到红娘子的队伍之中,之后成为了李自成的谋士,的的确确帮助李自成做了一些事情,应该说到了这个时候,李岩已经彻底脱离士大夫的行列,站到了朝廷以及士大夫的对立面去了。

若不是遇见郑勋睿,李岩没有机会能够恢复功名,更不可能成为县令。

来到淮安之后,李岩仔细观察,注意了山阴县一切的事宜,他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在山阴县,士大夫不敢欺凌百姓,也不敢随意的盘剥百姓,商贾每月都要按时缴纳保护费,倒是老百姓,生活若是有困难了,官府还要拿出粮食来救济。

时间不长,李岩不可能看清楚一切,不可能知道其中的缘由,但他已经明确知道,郑勋睿与朝中其他任何的大人都不一样,实实在在的关心百姓的利益,而且在山阴县,郑勋睿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是不一般的,甚至有百姓家里设有郑勋睿的牌位,每日里都专门拜祭的。

担任山阴县代理县令之后,李岩推行的一系列的政令,都能够很快的贯彻下去,并且那些照顾百姓利益的政令,不会遭遇到什么阻碍,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俗话说得好,郡县治天下安,只要能够安定地方的百姓,治理好州县。那大明怎么可能不强盛。

李岩本来以为山阴县可能是打压士大夫阶层的,不过他很快发现自身的判断太简单了,山阴县的士大夫,日子同样过的滋润,只要按照官府的要求做事情,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但若是凭借着身份随意的欺凌百姓,那是肯定要遭遇到惩处的。

相比较来说,士大夫阶层的日子,比寻常百姓还是强了很多。

县里所有的事宜,都是井然有序的,要知道淮安码头就在山阴县境内,这里可谓是淮北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地方了,能够做到秩序井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通过这些观察。李岩对郑勋睿打心眼里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