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延安府就不一样了,这里的流寇肆掠,朝廷根本不关心,吏部甚至无法派遣进士到这里来任职,状况和辽东是差不多的,成为了人见人怕的地方,辖三州十六县的延安府,居然只有四名进士,这样的事情说出去,不会有人相信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种人见人怕的地方,恰恰就是最好发展的地方。

延安府的人口锐减,连续四年的灾荒,还有流寇不断的肆掠,简直将这里当作是后花园了,若是任何一个平庸之辈来到这里,怕是一天都呆不下去,哭爹喊娘的想着离开,但真正有能力的人到这里来,是完全可以施展手脚的。

流寇短时间之内不可能被剿灭,其中心早就朝着山西方向转移了,毕竟陕西一地遭遇的灾害太多了,物资匮乏,流寇在这里也无法发展下去的,朝着山西方向转移,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三边总督洪承畴的官邸,已经于十月初搬迁,到山西的平阳府去了,宁州留下的军士不多,也就是做做样子,洪承畴等人可不傻,知道在陕西境内无法剿匪了。

如果历史的轨道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那么两年之后,部分的流寇要开始返回陕西活动了,到了那个时候,郑勋睿应该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其实在他看来,历史肯定会出现改变,一旦延安府的状况出现好转的趋势,在山西遭遇打击的流寇,肯定会提前返回陕西的,而流寇能够活动的地方,重点就是延安府、庆阳府和西安府等地。

也就是说郑勋睿没有两年的准备时间,最多也就是一年时间左右,他可能就要面对大规模的流寇侵袭了,若是那个时候他尚未做好准备,很快就要陷入到被动之中。

历史毕竟发生了改变,蝴蝶的翅膀扇动之后,态势是不能够阻挡的。

考验郑勋睿的时候很快就将到来。

第一百四十二章闰十一月大雪

郑家军的军营很快建设好了。

军士的训练一天都没有放松,这个时候的训练,与江宁县的训练完全不一样了,地域辽阔的延安府,足够战马驰骋了。

消耗同样是巨大的,军士和战马的消耗,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不过也是在这样的训练之中,郑家军眼看着强大起来了。

十一月中旬,气候已经变得异常的严寒。

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之下来临了,雪虽然不是很大,但连续干旱四年时间的延安府各地,还是很稀奇下雪的情景的。

能够坐在屋里,烤着热乎乎的地龙,端着温好的美酒,欣赏雪花飘落的情形,这是读书人认为的最浪漫的事情,可惜身为延安府知府的郑勋睿,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他想到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曼珊已经写来好几份信了,追问什么时候能够到延安府来,这才几个月的时间,郑勋睿忙的是焦头烂额,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文曼珊这个时候不可能到延安府来,再说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文曼珊来吃苦,他于心不忍。

下雪意味着气候开始变得异常的严寒,连续遭遇四年灾荒的老百姓,该如何的抵御严寒,若是官府不能够想到很好的办法,冻死的百姓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还有延安府的春旱是特别厉害的,到时候根本找不到水,这个时候下雪了,是不是需要将雪水收集起来,而且他听到肤施城内的老人说了,这一次下雪只不过是开头,从天气上面看,后面恐怕还有暴雪。

不收集雪水,一旦大雪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府衙迅速发出了两道告示,一道告示让人很容易理解,另外一道告示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第一道告示,要求州县必须加大对百姓的救济,各地要想办法采购棉被,无偿提供给百姓,官府要求百姓悉数到距离县城不远处居住,官府在这些地方搭建临时的住宅地,这样便于官府的救济,若是居住的地方太远,甚至在深山之中,官府无法救济。

第二道告示,要求官府组织百姓,开挖一米见方的池子,要求就是这些池子不能够漏水,同时收集各地的雪水,全部都灌注到这些池子里面,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官府必须拿出银子或者是粮食,给与劳作的百姓报酬,这是绝对不能够少的。

开挖池子和搜集雪水,居然有报酬,这个告示张贴出去之后,几乎没有谁相信。

突破口还是在肤施县城外。

几个胆子大的农户,开挖了四口一米见方的池子,整理的很好了,禀报官府,官府迅速派人前来验收,验收合格之后,当即给与了粮食,之后这些农户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灌满了其中的一个池子,再次得到了粮食。

这一下子延安府各地都轰动了。

粮食可以救命,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这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事情,没有多大的难度,若是在官府指定的区域开挖池子,同时收集雪水,那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安然的度过这个严冬了,这样的事情谁不干啊。

延安府所辖的州县,迅速掀起了开挖池子的**。

当然目前雪水还不多,但只要池子挖好了,等到大雪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收集足够的雪水了,将这些雪水储存起来,来年春旱就有水源了。

让百姓劳作起来,从中得到报酬,同时又收集了大量的水,为春季做准备,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老百姓安然的度过这个严冬。

开挖池子的事情,迅速传开,延安府各地的百姓,大量涌向了府州县城池所在地的附近,村镇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了,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就连庆阳府所属的宁州和西安府所属的铜川,都有一些百姓赶赴延安府所属的宜君县和中部县了。

如此就让老百姓集中起来,这是郑勋睿没有想到的,府衙的第三道告示迅速发下去了,这是给官府的文书,要求州县衙门,趁着这个时间,统计户数和人口,要求统计尽量要准确,看看延安府各地到底还有多少的人口。

州县衙门对府衙的告示议论纷纷,但已经被朝廷斩杀的赵牧,就是榜样,谁也不敢违背知府大人的命令,成为下一个赵牧,再说知府大人早就派遣府衙的官吏,到州县统计了钱粮,知府大人也承诺了,会给州县一定的粮食的银子的补助,只要是查证属实的开销,账目清楚,府衙都会认账的,如此情况之下,谁都想着多挖一些池子出来,那样可以得到更多的钱粮。

至于说人户的统计工作,很长时间没有做了,这其实是州县衙门的职责,每年都要进行统计的,大家倒也是习惯的,在说知府大人没有强迫州县官吏冒着生命危险到村镇去,这就很不错了,所以人户的统计事宜也很快铺开。

大量的池子挖出来了,但雪水几乎没有收集到什么。

就在众人着急的时候,闰十一月十五,大雪开始来临了。

以往这样的大雪,在官吏和百姓的眼里,那就是巨大的灾难,可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盼着大雪,大雪降临,就好比是过节一样,因为这一次官府说了,收集雪水将得到银子的奖励。

百姓迅速开始动作,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

就连衙门里面的吏员和衙役,也加入到队伍之中,他们若是收集到雪水,一样能够得到奖励,本来还半信半疑的百姓,看见吏员和衙役都开始做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州县衙门组织百姓,开挖了上万个池子,他们也明白,这些池子搜集雪水,目的是为了抗旱,毕竟连续几年的大旱,已经让百姓陷入到绝境之中,只是他们怀疑,是不是会有大雪,毕竟崇祯二年的时候,全年几乎没有落下一滴雨雪。

大雪来临的时候,郑勋睿的威望空前的上升,所有人都觉得怪了,知府大人不仅仅能够剿灭流寇,还知道今年有大雪,这真的是神了。

积淀起来的白雪迅速被收集起来,绝不能够浪费了,跟多的人则是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器皿来收集,一些百姓也明白雪水的重要,自家也开始收集。

官府下发的棉被,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百姓免去了遭受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绝大部分的百姓都能够度过这个严寒的冬天了。

收集雪水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城池开始往村镇蔓延,官府也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提醒,必须要注意严寒的气候,不能够因为收集雪水和挣钱丢掉了性命,这个提醒非常的重要,除开一些青壮能够走的远一些收集雪水,其余的老弱妇孺,几乎都是在附近收集的。

冬小麦早就种下去了,因为闰月,故而来年的收获季节,也就是在四月份左右,这种感觉上面的错觉,对老百姓是极大的鼓励,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