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清宫,郑勋睿拿着手中的文书,语气颇为严厉的开口了。

“内阁分析了很多有关大清国的情报,朕原来说推迟一个月进军,如今已经过去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之所以一再推迟进军的时间,主要还是因为时机不是很成熟,可如此重大的情报,内阁没有能够分析到其中的内幕,朕有些失望。”

郑勋睿语气严厉是有原因的。

内阁对大清国局势的分析,出现了偏颇,内阁居然形成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大清国必定会在内耗之中急剧的衰落,甚至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到时候朝廷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灭掉大清国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在进军大清国的时间上面,内阁两次做出延迟的决定。

郑勋睿为了能够让内阁真正做出准确的分析,两次同意了内阁的建议,不过现在他忍不住了,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危险的出现,那就是大清国的睿亲王多尔衮实际掌控了镶白旗。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都是大清国的俊杰,一人偏重于武,一人偏重于文,两人为了争夺权力,斗得非常厉害,不过郑勋睿很清楚,这场权力的博弈,很快就会结束的。

从实力上面看,多尔衮明显占据了优势,济尔哈朗以前领兵作战的时间不是很多,在满八旗之中的威望远远比不上多尔衮,这也是导致济尔哈朗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之下,一定会败给多尔衮。

但济尔哈朗此人,头脑非常的清醒,一旦权力博弈的大幕落下,他绝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让整个的大清国四分五裂,同样多尔衮也有这样的认识,绝不会让大清国分崩离析。

如此郑勋睿可以断定,不管是多尔衮还是济尔哈朗,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掌控了权力,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展开大清算的,而名义上的第一辅臣代善,关键时候夜也会站出来,阻止内讧进一步的激化。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之间的博弈,已经让大清国伤了元气,特别是满八旗镶白旗军官控诉旗主豪格的事情,大清朝廷是应该严惩此事带头人的,军队的稳固是国家的根本,非常时期,不管军官有多少的理由,闹事都是要收到惩戒的,想不到镶白旗军官的控诉和骚动,居然得到了朝廷的支持,这岂不是说满八旗军官今后对旗主不满意了,都可以闹事了。

更加关键的是,镶白旗的震动,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

大明朝廷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

如此情况之下,大明朝廷应该要出兵了,若是继续等待下去,等到多尔衮的权力稳固下来,八旗军的战斗力增强,则朝廷大军将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伤亡代价。

郑勋睿直白的分析了大清国可能出现的诸多局面,最终落到一点,那就是大清国的睿亲王多尔衮即将完全掌握权力,以多尔衮的能力,必定会想方设法的增强大清国的实力,做好充足的准备,迎候大明朝廷大军的进攻。

不能够继续耽误时间了,朝廷大军必须快速出击,从辽东和辽南两个方向展开全面的进攻,不能够给大清国更多的时间。

郑勋睿严厉的训斥,让徐望华和周延儒都低下头了。

两人最大的失误之处,就在于相信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两人很有可能展开火拼,如此大清国将一蹶不振,他们是依旧大明王朝以往的教训来分析的,只不过皇上的看法和想法完全不一样,认为大清国的满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凝聚起来,抵御外界的进攻,所以在大清国权力归属尚未完成的情况之下,展开进攻,就是最好的时机。

在皇上训斥之后,徐望华马上承担了责任,同时建议内阁马上商议出兵的事宜。

瑞元四年年底,大明内阁做出了决定,在瑞元五年正月的时候出兵。

皇上的旨意更加的直接,朝廷大军将于瑞元五年的正月初五正式出兵,开始对大清国的征伐。

这一次出兵的时间和消息,都是严格保密的,除开内阁大臣与都督府的都督知晓,其余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

正式出征肯定是需要保密的,上一次准备出征,包括暂缓出征,都是皇上决定要直接透露出去消息的,而且效果是很好的,此番真正的出征,就没有必要告知天下了。

从十二月下旬到瑞元五年的正月初五,接近二十天的时间,朝廷大军开始了秘密的调遣,分批次的从北直隶各地出发,前往广宁和西平堡等地,而真正出征的时候,从京城开拔的军士人数不会很多。

第九百七十六章沙场点兵

瑞元五年正月初五,京郊京营。

郑勋睿站在木台之上,看着下面的诸多将士,百感交集,尽管说这不是他第一次出征,但此番出征有着特别的意义,穿越以来,他就一直期盼着这一天。

后金或者说是大清国的恶性,历史上记载的太多了,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推行了对汉人灭绝种族形式的大屠杀,清兵入关之后,屠杀更是比比皆是,大同屠杀、扬州十日、广州屠杀等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话语喧嚣至上,这些反人类的屠杀,或许在战争年代不算什么,人们都已经麻木了,可对于穿越的郑勋睿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郑勋睿绝不会允许大屠杀的情形出现,哪怕是彻底剿灭了大清国,他也决不允许朝廷大军大规模的屠杀满人,几百年之后,汉族和少数民族就是一家人,而这样的杀戮,从明朝时候开始,就是自相残杀了。

杀戮或许在短时间之内会让人屈服,但绝不会让人真正的口服心服,历史上的大清国,在建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还会因为一个朱三太子而显得惊慌失措。

剿灭大清国,维护汉人的统治,并非是想着彰显大汉族主义,穿越的郑勋睿,尚没有如此狭隘的认识,他的目的是让大明王朝顺应历史的发展,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让大明王朝乃至于几百年之后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让未来的中国尽量少走甚至是不走弯路。

闭眼之后,世界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郑勋睿不可能完全把握,但他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大明王朝影响全世界,这种依靠不主要依靠武力,而是依靠文化与金融,社会发展的潮流早就说明了,文化的渗透和金融的掌控,比武力更加的管用。

出征的大军达到二十万人。郑勋睿亲自担任主帅。

此番出征,集中了五千门火炮,其中红夷大炮两千门,各类的佛郎机三千门,毛瑟枪更是达到二十多万支,炮弹和子弹数十万到几百万,由此可以看出,消耗是巨大的。

经过了这些年的准备,大明王朝有着足够的实力支撑这一场的战斗厮杀。

火炮早就提前开始朝着辽河方向运送。绝大部分的将士也跟随前往辽河以西集结,郑勋睿此番从京城出征,率领的将士仅仅五万人。

北方的气候是阴冷的,时时刻刻都有北风呼啸,而辽东以及沈阳等地,气候将更加的严寒,不过这一切都不在话下,士气爆棚的二十万将士。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此番出征几乎集中了原郑家军所有的精锐。

内阁大臣、大都督郑锦宏为副帅,都督府都督洪欣涛、杨贺、刘泽清、王允成为各路大军的指挥。王小二、吴三桂、苏从金、贺人龙、黄得功、左良玉、马祥麟等参将,为各路大军的副指挥,全部跟随出战。

内阁次辅周延儒、内阁大臣杨廷枢、熊文灿以及户部、兵部的部分官员也跟随出战。

留守京城的是太子郑翰宇、内阁首辅徐望华、内阁大臣甘学阔、文震亨,吏部尚书文坤,以及都督府都督郑凯华等等。

肃立的诸多将士已经在寒风中站立小半个时辰,郑勋睿在内阁大臣、都督府都督的陪同之下。骑马巡视了诸多将士,所有将士都是精神抖擞。

“诸位将士,朕和你们一道出征,此番出征,我们要彻底剿灭大清国。哪怕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放过一个敌人。”

郑勋睿的语气很是平静,但体现出来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让所有人热血沸腾。

皇上御驾亲征,对于将士的鼓励是巨大的,而且以前的郑家军、如今的大明军队,本就是郑勋睿亲手创建,在军队之中,郑勋睿有着无以伦比的威望。

皇上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其战斗力之强悍可想而知。

郑勋睿说话从来不喜欢罗嗦,无数次的率领大军征伐,他说的少做得多。

不过这一次,郑勋睿决定要多说一些,因为他的内心郁结着十多年的情绪。

“大清国的皇太极已经故去,朕曾经伤心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对手,我大明王朝遭受大清国的劫掠,每一次朕都牢记在心,朕早就发誓,血债必须血偿。。。”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