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虽然是这样,但刘晓琴还是很聪明地将所有问题都揽到自己头上:“我不知道林先生也知道姜闻,这事确实是我的失误。”
“刘小姐不用这么说,这次是我考虑得不够周全,金像奖每年都有,与大陆那边的相关接触也会越来越多,一起出席颁奖典礼的机会以后还有。”
“那今晚?”刘晓琴迟疑地问道。
“今晚就算了,太仓促了,刘小姐如果不急着走,可以等到明天,我请你们吃晚饭。”林宥伦已经约了周星驰一起喝下午茶,和刘晓琴、姜闻的见面只能放到这之后。
刘晓琴点点头,她和姜闻定的是后天飞法国的机票,实际上完全来得及。
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地点,刘晓琴便和李翰详一起提前退出了晚宴,而林宥伦则还要继续留下来应酬其他的宾客。
在回酒店里的路上,李翰详安慰刘晓琴说:“林先生的想法总是让人难以琢磨,而且就像他说的一样,这次没有机会,还有下次,关键大家现在已经算是认识了,以后有合适的角色,他肯定会想到你。”
“其实今晚的收获已经很大了,回去告诉姜闻,他肯定得乐坏。”刘晓琴看起来很洒脱,实际上心里却还是有些遗憾。
林宥伦给姜闻准备了一个角色,这真的是一个巧合吗?刘晓琴可不这么想,她更觉得这一切都是林宥伦事先就已经决定好的,只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说了出来。
当时还不觉得,但是现在回想起和林宥伦的谈话,实际上从一开始,林宥伦就已经表示出了明显的倾向性,只是刘晓琴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出来,这次引起了后面的误会。
论及在国内的名气,姜闻还差了刘晓琴很多,林宥伦既然都已经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在姜闻身上,没有理由说忘了刘晓琴,更大的可能是他曾经考虑过,但最终却没有想和刘晓琴合作的想法。
想想原因其实很简单,刘晓琴自己都能猜到,大陆的方面的女演员,论名气和影响力她都已经被巩莉超过,论年轻貌美,陈虹显然更有优势,林宥伦要找大陆女演员拍戏,只能是考虑过前面这两人之后,才会轮到刘晓琴,机会实际上是很渺茫的。
当然刘晓琴并不会因此而自怨自艾,虽然在演艺事业上,她已经越来越多地遭遇到后来者的挑战,但从前两年开始,她便开始在香港投资楼市,最近转手一卖,已经成为了大陆演艺圈的第一个坐拥数千万资产的富婆,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刘晓琴本身就有很足的底气。
而且姜闻能够获得这次机会,刘晓琴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从在拍摄《芙蓉镇》擦出火花,但恋情被揭穿备受争议,两人这一路走来确实经历了太多的艰难曲折,而且到现在,外界的质疑声都还没有停下来。
尽管姜闻一直很努力想要证明自己,但他和刘晓琴因为名气相差太大,总摆脱不了吃软饭的感觉。
香港的电影发展水平和层次都领先大陆方面太多,而且在商业电影上几乎是压倒性地占据着国内的市场,姜闻如果能够在这边获得一个很好的发展,名气提升之后,无形中就会减弱很多两人在一起时候的压力。
车到酒店楼下,李翰详拒绝了刘晓琴让他上去坐坐的邀请,他知道今晚刘晓琴和姜闻肯定会有很多话要说,当然不回去做这个电灯泡。
刘晓琴回到房间,姜闻正坐在床上看电视,刚刚他也看了金像奖的直播,虽然以前在国内也能接收到这方面的信息,但都不如这次看现场直播来得真切直接。
在香港这几天,姜闻从影像店租到了很多没有在大陆上映的电影,看了之后震撼很大,我很羡慕香港电影自由开放的环境,只要不突破社会底限,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拍,而且香港成熟的特效技术发展,也为很多奇思妙想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是大陆所不具备的。
所以从刘晓琴口中得知林宥伦准备找自己拍戏的时候,姜闻激动得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脑袋差点就撞到天花板。
至于刘晓琴替他做主答应林宥伦这事,姜闻根本提都没有提,在他看来这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第596章顽固派的转变
第二天,《明报》率先登出了香港星光大道即将落成的消息,首批留下手印的电影界知名人士共有十人,以电影制片人身份入选的有邵毅夫、邹闻怀两人,导演方面则有张彻、李翰详、胡金全和楚源,剩下夏梦、李小龙、麦加、许贯文四人都是以演员的身份入选。
这份名单一公布出来,立刻引起了香港社会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很多批评的声音认为,这份名单将香港70年代以前成名的电影人都排除在外,人为的割裂了香港电影的历史起源。很多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也对这份名单颇有微词。
负责拟定这份名单的《电影双周刊》杂志,为此顿时承担了不小的舆论压力,甚至没有等到新一期杂志出版,就不得不召开新闻发布会做一些解释。
“星光大道作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定位并不是追溯香港电影的发展历史,而是突出展示在香港电影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首批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标记的电影界名人,评选标准都是从70年代开始,因为从这一时期香港电影才真正突破本埠市场,开始获得东南亚市场的认可。”
《电影双周刊》杂志主编陈柏森面对着一堆话筒,阐释了星光大道名人手印的评选标准,发言才一结束,台下几乎所有记者的手都举了起来。
主持人点了《明报周刊》的记者第一个提问,在场的其他记者对此并不感到奇怪,《明报周刊》和《电影双周刊》都属于明报集团,自己人肯定是要优先照顾的。
“手印落成仪式是一起举办吗?”《明周》的记者果然提了一个很应景的问题。
“不是,十个人都是分开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时间,从4月份就会开始,在香港国际电影界节开幕之前全部完成,除了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陈柏森顿了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经过我们和李先生家人的初步协商,李小龙在星光大道的手印落成仪式时间定在他的生日11月27日,同期落成的还会有一尊他的真人比例铜像。”
“以后每年入选的电影名人都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走吗?”《明周》记者接着又问,算作是对上一个问题的补充。
陈柏森扶了扶眼镜,“一开始这两年会优先照顾那些曾经为香港电影辉煌作出过贡献,现在已经退居二线的电影人,后面会慢慢开始吸纳时下的当红演员,当然谁先谁后不是以年龄来计算的,而是以对香港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多少来计算,也就是说,不是要等到老了才有机会获得这个荣誉。”
《明周》的记者满意地坐下,随后被允许提问的是《东方日报》的记者。
“林先生对香港电影事业的贡献也很突出,为什么他没有入选这个名单?”
香港三大报纸,《东方日报》立场相对中立,《东方日报》的记者现场提出这样的问题,意图很让人玩味。
“我说过了,首批入选的这些人都是从7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名,林先生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这件事陈柏森没有多做解释。
林宥伦是完全有资格进入这份名单的,问题是他自己不愿意,陈柏森也没有办法。
“作为名单中唯一的女性,夏梦的入选是否和金庸有关?”第三个站起来提问的是《星岛日报》的记者,这人明显一副来者不善的架势。
这个问题一说出来,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夏梦成名于60年代,在70年代香港电影崛起的时候,却选择了远走美国,论起对香港电影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夏梦和名单上的其他人比起来却是略显不足,现在坊间都在流传,夏梦之所以能够入选,是金庸在背后出力的结果。
这就是和第四届金像奖颁奖典礼改由《明报》集团主办之后,夏梦投资的《似水流年》捧走多个奖项的情况很相似,当时也有很多人觉得金像奖这么偏爱这部电影,是因为受了主办方《明报》的影响,而当时金庸还没有卸任《明报》主席一职。
陈柏森不得不咳嗽了一声,这才压住了台下的小声议论。
“夏梦女士从80年代开始就以香港电影人的身份在大陆投资拍摄了多部电影,为沟通两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凭这一点,她入选就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我有必要提醒这位记者朋友,金庸先生从两年前就已经宣布卸任明报董事局主席,现在整个《明报》集团都是林先生名下的产业,你刚才提到的猜测根本就没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