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痞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脖臼呛胶U咦畲蟮脑竿I衔蘩耍焐衔薹绲娜兆哟蠖嗝蜗搿W罱下杷闶琴碓傅贸⒘耍臃铰坊指醋杂珊蟊阃锤那胺橇耍松习嗑褪腔丶铱词椋裁词槎伎矗惺笨雌鹄淳褪钦灰梗潭枷氩黄鹄闯椤@下枳炖锊凰担睦锸怯滞纯煊帜压⒆幼芩阊Ш昧恕6铰啡粗溃馐且桓錾当拼蚍⑹奔涞纳当瓢旆ǎ衷谒椒⒌刂雷约荷盗耍档妹氨翘榕荨�

有时想起老妈来,方路就有种特复杂的感情。她是个极普通的北京半大老太太,岁数不是很大却总以奶奶辈儿的人自居。也许在娘家辈儿大的缘故吧,四十来岁就有人开始叫奶奶的人,能不觉得自己老吗?俗话说:穷大辈儿。可见方路家的背景实在不怎么样。其实听老人们说大姥爷、二姥爷,包括爷爷都是当地挺出名的富宦家庭,跺一跺脚周围三里地乱颤的主儿,据说方路姥爷家在右安门外的菜地就是三百八十六亩三分,老妈婆家虽然只有十几亩地,但方路的爷爷当过旧政权的保长。有时他自我安慰道:要是倒退上几十年,咱方大少爷虽然不一定妻妾成群,使奴唤婢,怎么着也得是张嘴指使人的少爷。不过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姥爷家为富不仁、树大招风,他们成了财产重组的牺牲品。家道中落,父母也成了无人敢嫁(娶)的等外品,而方路就是门当户对的产物,因为家境不好只生了他一个,实际上方路家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率先执行者。郊外的田产给分了,城里的私房分给了只会攒钱逛窑子的板儿车匠、游手好闲的下三烂,家里只剩下城郊结合部的祖屋还在。后来他老爸所在的工厂被牵到了外地,他也是在外地出生的。小时候,有一次方路回北京,爷爷不止一次地带着掌中珍宝似的小孙子巡视故园田庄,他一手拉着方路,一手指着一大片公社的菜园子,颤颤巍巍地告诉当时还不太明白事理的方路:〃都是咱们家的,都是咱们家的。。。。。。〃后来总想反攻倒算的方老太爷的确没得好死。一次批斗会后,老爷子脑淤血了,三天没出便到八宝山报到去了。

方路考上中专那年,祖屋被城市扩张的车轮撵翻了,此后他就搬进被称为火柴盒的京城第一批廉价住宅。最近方路脑子里一直在琢磨:人无三代赤贫,无三代豪富。生活总会有收获,也总会有代价的,父母潦倒的一生也许就是祖辈们牛烘烘的代价吧。

方路上中学时流行考重点学校,他点灯熬油地却只考上了西安的一所铁路中专。那是他第一回离开家生活,实际上从此一走就是好多年。是啊!方路好多年没正经回过家了,先是在西安上学,然后跑到四川施工,再后来第一次进了监狱,一住就是三年。此后他开始忙生意,就没怎么在家住过,一直到方路这回出来。

至今方路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临走前的情景,那些日子老妈就跟预感到什么似的,像丢了魂儿,颠三倒四,没事就呆坐着发傻。方路去西安的头天晚上,老妈遒在床上,翻过来掉过去地替打他铺盖卷,她费了不少劲打好了又费劲地拆开,总想打得再小一点儿,好让儿子背起来方便些。可连续好几次,却就是不满意,最后手都给勒出了血道子,仍不死心。灯光下方路看见母亲不停地用手揉着眼角,眼里闪着的东西一直没有落下来。她自始至终她都抿着嘴,没说一句话。

方路知道母亲可能永远是个失败者,甚至在儿子选择命运的时刻,也没勇气发表任何言论,生怕让自己受到不好的影响。可方路怎么也想不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她在选择自己命运的时候是如此坚强、倔强乃至有些顽固。谁也没看出,在那即将衰败的身躯中竟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老妈下岗了。

据说属虎的女人命苦,偏巧老妈就属虎。她十一岁时,姥爷、姥姥商量好了似的,一块儿驾鹤西游了。老妈是黑五类的崽子,自然沾不着社会主义什么光,没辙,为了照顾更小的舅舅,她只好辍学当社员。不过老天爷是饿不死瞎家雀儿的,姐弟俩总算活下来了。在农村出身不好特吃亏,说起挣工分的事来,城里的孩子几乎都没听说过。可方路却记得特清楚,老妈唠叨过好几年,作为壮劳力的她和小舅从来没挣过满分,直到农转非时,小舅的工分依然只是七分,进单位工资都比人家低一级。这都是出身不好的缘故!老妈说当时一门心思想嫁个贫雇农,嫁不出去才跟了父亲。事实也验证了老妈的理想是对的,嫁给父亲后自然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一样的受人挤兑,甚至被挤兑到外地。回城后没房,只好在舅舅家附近租了一套农民房,老妈还得跟当年挤兑过她的那些人当邻居。由于他们家离护城河最近,自然成了市区扩张的第一批受益者。方路家搬上了新楼房,老妈给分配到一家小纺织厂。出身问题终于成了履历表上的历史残渣,刚搬上楼那段时间可算是方路家的黄金时代了,爹妈成天笑得合不拢嘴,去西安时家里的气氛还是那么和谐呢。方路心里最清楚,要不是自己进了监狱,家里没准会挺美满的。

现在同老人们聊天,就怕谈改革开放的话题,分歧几乎是没法调和的。年轻人喜欢改革开放,因为他们习惯了充满挑战和刺激的生活,他们一心追求做人上人的荣耀和感觉。五六十岁的半大老人可就悬了,他们受的是僵化的教育,接受的是共产主义观念,却要适应竞争和淘汰的社会现实,的确是难为了他们。至于三十来岁就到处大放噘词、一肚子不满的家伙,则是无能者和懒主儿在强力呻吟,全当是屁话。方路的老妈则是四十来岁倒霉族中的一个,由于改革开放淡化了出身问题,要是举手表决的话老妈会把脚都举起来,但转成工人后,艰辛的命运一样没放过她。二十年间老妈跟着单位改了好几次行,换了五六家企业。建筑公司看门、织毛衣、卖灶具、饭馆儿里打杂儿的事都干过,收入挺低,老妈自认无能,埋头苦干也从不敢提什么分外的要求。最后她们单位像耗尽精力的驴一样,卧在磨盘上再也起不来了。去年年底,领导开会告诉大家,单位黄了,同志们自寻出路。老妈回家就摊在床上,整整抹了两晚上眼泪。

〃告他们丫的,单位黄了就告他们上级单位,驴死了,肉也够大伙吃一阵儿吧?四十来岁了把人踢出来,装什么孙子?〃方路站着脚骂了两晚上也没想出别的办法,凭他那点儿工资,娘儿俩一块过,苦点儿了,而以前的存款又因为是不法收入被充公了。〃没事,您别怕,反正都这样了。我来写材料,咱到劳动局告他们,就不信告不下来?〃

〃告?顶多不就给一百七十块钱的下岗生活费吗?〃第三天,老妈终于开口了。

〃那……,那也比没有强。再说……再说〃方路勉强咽了两口唾沫。〃我还挣钱哪,怎么也养得起您。〃

〃行啦,儿子!有这句话就没白养你,你前几年也太不争气了你。〃老妈终于瞪了他一眼。

方路咽了口唾沫,他不敢提以前的事。

〃我还没走不动爬不动哪!〃过了一会儿老妈从床上下来,翻箱捣柜地找出纸笔,摊在桌子上。

〃对!就告这帮孙子。咱们过不好,也别让他们舒服喽,那帮头头感情搂足了?急了您就去砸他们家锅,看看谁能把个老太太怎么。。。。。。〃想起以后的日子,方路是越骂越寒心,越骂越没底气。

〃告是得告,国家有规定,下岗费凭什么让他们觅喽?〃老妈突然把笔扔在桌子上,像下了多大的决心。〃可咱们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那,那您想干嘛?〃方路摸不清老妈是怎么想的,她几天没说话,今天一口气说了不少,还特有条理。〃要不,我托人给您找个临时工干?〃

〃什么岁数了,谁还爱要?别招人讨厌了,万一在人家单位犯点儿毛病,那不是给人添堵吗?〃老妈从老花镜后面又瞪了方路一眼,那表情让方路想起小时候干了不争气的事,老妈又恨又惜地想揍自己的样子。

方路挺没趣地眨眨眼:〃那您得有个准主意吧?〃

〃咱自己开个小卖部,挣点儿就够我吃的。再迟累你几年,以后连媳妇都娶不上了。〃

〃就您?行了吧我的妈。老了还起了做买卖的心啦?房子哪?我爹又没留下六万子金,本儿也没有哇?您总不能让我去偷吧,您儿子笨,偷都不会。〃方路突然觉着老妈这两天可能憋神经了。〃您就收了这个念儿吧!借钱做买卖的都是嘬死。咱家往上倒八辈子也没一个会做买卖的,咱没那根筋!赔不赔倒是小事,街面上一站,那不得让人笑话死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