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再次对成吉思汗宣战。为了最终能够打败成吉思汗,塔阳设法同汪古部人取得了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援助。汪古部人属于突厥人的一个部落,他们定居在托克托(大约在现在山西省和绥远城的北面)附近,一直为金国镇守着边界。他们都是景教徒。酋长阿剌兀思的斤在接到这些人的请求后,并未答应他们,反而急忙向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通报了这一消息,并从此和成吉思汗紧密联系在一起。
据《秘史》记载,在出发征讨乃蛮部之前,成吉思汗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蒙古军队与国家组织的法令。然后,公元1204年春,成吉思汗召开了忽邻勒塔大会(也称为“宗王大会”),宣布对乃蛮部进行征讨。会议召开的地址在《元史》中被称作“帖麦该”,《秘史》中则说是帖篾延客额儿河附近。会上,大多数将领认为这个季节的马匹过于瘦弱,不适于作战,最好能将行军日期推迟到秋季。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兄弟别勒古台和他们的叔父斡惕赤斤那颜则认为,这个时候出军是趁敌人毫无防备发动猛攻,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成吉思汗非常同意他们的观点,也很赞赏他们的诚意,于是开始向乃蛮部进军。关于这一点,各史料的记载并不完全相同,《元史》中认为他即刻开始了行动,而其他史料则认为他是在秋后才进入乃蛮国境的。按照《元史》的记述,塔阳与他的同盟者,即札木合、脱脱别乞、忽都花别乞、所有乃蛮部、札合剌部、篾儿乞部与斡亦剌部,集中兵力,同蒙古人在阿尔泰到杭爱山之间展开了斗争。不过我们也可以相信阿不合乞的观点,这次战争发生在阿尔泰的阿尔泰苏河(根据赫尔曼的分析,这个阿尔泰苏河是在离科布多湖或哈喇乌苏不远的科布多河附近)一带。因此,在同蒙古人的先锋短兵相接之前,塔阳并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出去很远,他为自己留了条后路,这样他就可以后退到阿尔泰山脉,从而诱使远征的蒙古军队进入山谷之中,在敌人精疲力竭之后一举歼灭他们。塔阳的副将豁里速别赤认为他在战争中的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是令人感到可耻的,他对塔阳说,“你的亦难赤·必勒格罕父,昔日的乃蛮部的君王,从来不会让敌人看见自己的脊背和他的马后胯!”这一侮辱激怒了塔阳,他狂怒之下传令开始进攻。双方很快厮杀到一起,直杀得昏天黑地。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儿身先士卒,指挥着蒙古队伍的中央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战斗一直迟续到晚上,最终蒙古人取得了胜利。塔阳身负重伤,被手下人抬到了一处高地上。关于这一段的叙述,《秘史》采用了史诗的语言。塔阳对自己的部下说,“那几个如同狼赶羊群般追逐我们的战士是些什么人?”札木合回答道:“是我的结义兄弟铁木真用人肉养育、用铁链拴着的四只狗,那狗是铜头凿齿、锥舌铁心。他们用环刀做马鞭,饮露嘶风,厮杀时吃人肉。现在解开他们的铁链,他们就会流着口水高兴地跑过来。这四只狗是哲别、博尔忽、者勒篾和速不台。”塔阳又问,“跟在他们后面的像饿鹰似的那个人是谁?”“是我的结义兄弟铁木真,他浑身穿着铁甲。你曾经说过,见到蒙古人时,要把他像吃羊羔儿般地一口咽下去,连蹄和皮都不要留下。可你现在呢!……”《秘史》中继续写道,这些忠实的追随者仍在询问塔阳,他们应当做些什么。当然,最后肯定是毫无结果,因为塔阳已经快要断气了。为了让他苏醒过来,豁里速别赤大声地呼喊他的名字,说他的妻妾们和他的母亲古儿别速还在他的营帐里等着他回去。但由于流血过多,塔阳终于闭上了眼睛,永远地倒在那片高地上。这时,他的这些忠实的追随者并没有放弃,他们推举豁里速别赤为首领,再次同敌人厮杀起来,以求在战争中战死疆场。他们在绝境中亦不言败,这种毫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很想宽恕他们,但他们拒绝投降,最终全部战死疆场。塔阳的儿子屈出律与一部分臣民逃向了额尔齐斯河。剩下的乃蛮余部向成吉思汗俯首称臣。
篾儿乞部酋长脱脱别乞也跟随屈出律逃了出去。但他部族下属的一个小酋长歹亦儿兀孙却主动向成吉思汗投降,并将自己美貌的女儿忽阑嫁给了成吉思汗。《秘史》中对这此有详细的记载,写到忽阑在一个名叫那牙的蒙古少年军官的带领下,穿过农田去见成吉思汗,展示了当时古朴粗犷的民风。《元史》的记载似乎更接近于正史,描述了王罕的弟弟乃蛮王子不亦鲁与屈出律、脱脱别乞、札木合等在额尔齐斯河上游、斋桑湖与乌卢陶山一带(即由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青吉斯山形成的丛山中)继续同成吉思汗对抗。这四个人先后在战争中失败,死去。不亦鲁在乌卢陶山附近打猎时,遭遇成吉思汗的骑兵被打死。据《元史》记载,那一年应该是公元1206年。公元1208年秋,成吉思汗亲自率兵前往额尔齐斯河上游,他要将剩余的“反叛者”全部消灭。在途中,已毫无抵抗能力的斡亦剌部酋长忽都花别乞向成吉思汗投降,成吉思汗接受了他的归顺,并令其充当向导。有了这个向导,成吉思汗在额尔齐斯河岸向屈出律与脱脱发动进攻,并彻底打败了他们。脱脱在战斗中死亡,屈出律则逃向了哈喇契丹,后面的文章中我们还会提到他。札只剌部酋长札木合则率领一群亡命之徒四处抢劫,过着动荡的生活。后来,他被部下捉拿后献给了成吉思汗。关于这次事件,多桑认为它发生在公元1204年,即塔阳失败并被打死后不久;拉施特·哀丁却没有提到具体的日期;而符拉基米佐夫则按照《秘史》中的年代顺序,认为札木合的被捕是在脱脱死后,即公元1208年。成吉思汗想到他们曾是结义兄弟,便用王子的处理对待他,让他不流一滴血便死去。符拉基米佐夫认为“根据萨满教的教义,人死后灵魂是留在死者的血液中的,可见这对札木合是一种优待”。拉施特·哀丁记录下来的传说中是这样讲述的,“成吉思汗把看守和处死札木合的任务交给了他的侄子阿勒赤歹,阿勒赤歹极尽所能地虐待他的俘虏,将札木合的四肢关节割断。”这个传说听上去似乎很勉强,有些夸大。我们注意到,在反对成吉思汗的人中札木合是最大的一个元首,但他在最后的战斗中却表现得十分懦弱。他把克烈部人与乃蛮部人先后引向反对成吉思汗的战争中,自己却两次夺路而逃。而在战斗的过程中他首先抛弃了王罕,接着又抛弃了塔阳,因此同为战士,这个人的品行是远远无法同成吉思汗相比的。
此后不久,蒙古将领速不台终于将篾儿乞部最后的残余部分消灭了。公元1207年,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的黠吉戛斯人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便归降了成吉思汗。至此,蒙古各部族已经全部臣伏在成吉思汗脚下,成吉思汗的旗帜成为所有突厥-蒙古军队的统一标志。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204年乃蛮人失败的时候,塔阳的掌印官回纥人塔塔统阿被蒙古人俘获,之后他成为成吉思汗的臣子,为成吉思汗服务。因此,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周围产生了一种具有“回鹘文书处”的蒙古政府的萌芽。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称帝 (5)
公元1206年春,成吉思汗在鄂嫩河发源地召集了一次忽邻勒塔大会,接受了各部落对他的臣服。出席大会的有已经投降了的突厥-蒙古游牧人的首领们。在这个会上,成吉思汗被全体蒙古和突厥部落尊称为“大汗”,或如《秘史》中记载的,被称为“合罕”。“合罕”是一个古老的称号,公元5世纪时,由柔然人传给了后来蒙古的所有君主;公元6世纪,传给突厥人,公元8世纪又传给了回纥人。这个称号曾被西方的卜兰迦宾、鲁卜鲁克、马可·波罗、鄂多利克等旅行家们译作“大汗”。
公元840年回纥人失败后,草原帝国实际上就已经陷入无人统领的境地。当成吉思汗成为“毡帐的部众们”的合罕后,他宣布,这个古老的帝国经过突厥人的祖先(匈奴)、蒙古人的祖先(柔然与厌哒)、和突厥人(突厥与回纥)的轮流统治之后,现在已经正式成为蒙古人的天下了。因此,这个新的蒙古民族将包括所有的突厥人和蒙古人,今后凡在蒙古人的名义之下,不论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不论是克烈、乃蛮,还是孛儿只斤,大家都是“世世代代生活于毡帐下之人”,以后都将为“蒙古”这个名称而自豪。
在公元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