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晟,你为何要如此做?”

这问题他刚才已经问过一遍,但我明白他话里不一样的含意。不知为什么,我脱口反问:“我为何这么做,储帝真的不明白么?”

我想他肯定吃了一惊。

因为我自己也吃了一惊。

他沉默良久,再开口时,一贯淡漠的声音变得有些缥缈不定:“是不是你担心我这样做,会让祖皇和朝臣觉得,我不懂得顾全大局?”

我默不作声,他果然是明白的。

“我知道你是全心为我打算。可是……”

他没有说下去。我有种感觉,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底下是什么。

停了一会,他说:“你起来吧,我不会再追究你的罪责。”

我没有动。我问他:“储帝答应臣弟的请求?”

等了很久,才听见他与一声长叹交缠在一起的回答:“这一次,我就答应你吧。”

我一直在等他这句话,然而真的听到了,却只觉说不出来的疲倦。

我吁了口气,然后站起来,躬身告退。

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又听到那种落寞得几近悲哀的声音。他问:“子晟,你怎样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呢?”

我下意识地回过头,我们的视线在空中相接。

那瞬间我们咫尺相望,然而我却觉得,我们像是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

储帝再见到我时,恍若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我便也绝口不提。发生在我们之间的那场小小争执,很快湮没于无形。

虽然我知道那件事不可能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但还来不及仔细审视,时光已经匆匆地过去。等我重新再想起的时候,却发觉记忆已开始变得模糊。

侍女如云从我身边走过,我叫住了她。

她低眉顺目地站定,因为方才走得很急,脸颊微微泛红。我忽然发觉,其实她生得十分秀丽,一时有些怔忡。我恍惚地记起,她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头发焦黄的小姑娘,此时却已经亭亭玉立。

只是在我的母亲身边,她便如同盛开的牡丹花身侧的一株小草儿,毫不起眼。

我问:“娘这两日可好?”

她想了想,说:“王妃这些日子精神很好。”

我轻轻舒了口气,准备转身走开。

如云在我身后小声地问:“王爷,你不去看看她么?”

我迟疑了一会,隐隐的内疚悄悄地涌上心头。我回身问她:“娘此刻还没有歇息?”

如云说:“我出来的时候,王妃还在院子里,她说还想多坐一会。”

母亲的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桂花树。去年母亲跟我提起,她喜欢桂花,我便命人在府里种了许多桂树。秋天来临的时候,府中一定芳香馥郁。

母亲独自坐在桂树下,月光穿过树叶,斑驳的光影投在她脸上。清凉的空气中,有种春天特有的混杂着泥土和草木叶的新鲜味道。母亲阖着双眼,安详得宛如睡着了一般。

我看见她嘴角含的微笑,知道她只是又沉浸在冥思中。我常想,也许不必等到秋天,母亲其实早已闻到了桂花的甜香。

我在她身边坐下,静静地望着她。我已经有好一阵不曾这样陪伴她了。

近来我很忙。

我已不再沉默,近几个月储帝的许多举措出自我的进谏。但我仍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掩藏在储帝的身后,尽量让我的建言,看起来像是出于储帝自己的意愿。

去年的年底,我向储帝进谏,天界的冗员太多,无谓地耗费许多支出,我建议他将州郡县的三级改为州郡二级。

储帝采纳了我的建议。

这一过程十分繁琐,眼下东乱尚未平定,不可能真正实施,因此只在申州一州试行。但即便如此,也涉及到众多官员的调迁。

借这个机会,我将那些对储帝心怀不满的人,逐一调离帝都,或者将他们分割开。

这件事情花费了我很多精力,我必须仔细考虑每一步的后果,以免过激的举动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

我想储帝对我的真正意图也许有所觉察,然而他仍采纳我的大部分建议。

我对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虽然我总觉得,他看我的眼神与从前有些不同了。

“真像又回到了碧山。”

母亲梦语般地喃喃。

我发了会怔。碧山是皇家御苑,母亲以前从未跟我提起过有关皇家的只言片语。我一直深信,除了父亲之外,她不愿记起任何与皇族之间的瓜葛。

我小心地问:“娘,你去过碧山?”

母亲睁开眼睛看着我,她的目光清澈异常。她笑了,说:“我在碧山落桂亭,遇见了你的父亲。”

大概是记起了往事,她笑得很温存。静静地呆了一会,她又说:“那天晚上在御苑,天帝夜宴。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定要我也去,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那种场面。我头很疼,他们玩的那些我不觉得有趣,我只觉得很吵。我想我根本不应该在那里。于是我就悄悄地溜走了。”

母亲的声音坦然而平静,我意识到也许她不是不愿记起,而是那些事情在她心里原本就没有位置。

“我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那些闹哄哄的声音越来越远,我心里也就越来越静,然后,我听见了箫声。”

母亲忽然停了下来。过了会,她说:“你父王吹得一手好箫。”

父亲精通音律,即使在北荒,府里也养了一个小小的歌舞班。但我从未听父亲自己吹过箫。

母亲看看我:“你大概都不记得了,那还是在你很小的时候,他常常吹箫给我们听。可是——”

她的脸色黯淡下来,似乎有些茫然地说:“后来他就再也不吹了。”

我望着母亲,月光下她的脸庞依旧晶莹而光洁,然而仔细观察,也会发觉她的眼角已经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

蓦地,好像有什么在我心底最深处闪动了一下,一些零星的记忆从遥远的地方飘荡而来。随风晃动的树影、沙啦沙啦作响的树叶、母亲温暖的怀抱,还有清朗的箫声。我脱口而出:“我记得,在一棵大树底下。”

母亲惊奇地看着我:“是谁告诉你的?”

我说:“没有谁告诉我,是我自己想起来的。”

母亲笑了起来:“你怎么可能会记得?那时候你还没满周岁呢。”

我也笑了:“是啊,我怎么会记得?”

可是我确信那真是我的记忆,因为那种温暖而幸福的感觉是如此真切。原来也曾有过那样快乐的日子,虽然那些日子已经如同指间的沙砬一般流逝,留下的只有记忆。

我问母亲:“父王当时吹的是什么曲子?”

母亲回答:“秋江月。”

我本想告诉她,我也会吹这支曲子。但转念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知道在母亲心中,有些事是无可替代的,就算是她的儿子也不行。

经过一年半的消耗,东军已是强弩之末。

从帝懋三十九年六月起,中土军开始了凌厉的反击。

帝都朝中,为平定东乱之后的功劳,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由于四十万大军在东府作战,鹿州大仓储粮已然不足,需得从申州调运。沿途既不经过战场,几无危险可言,事后功劳却又不小,眼热这杯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储帝问起我的意思,我含糊地回答:“两个月运送一百万石,也非易事,且容不得半点差错。宜选务实持重之臣为是。”

他知我未有定论,便不再问。

我确实无意为此事费神。半年来我通过匡郢安插到各部的小吏,才是我的倚仗。无论是谁想要成事,都必须经过他们的手。东乱平定之后,这些人将如数得到升迁。

然而,首辅魏融却在朝堂上,提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人选。他说:“不如烦劳白王走一趟吧。”

我大吃一惊。

意外的神色也同样从储帝脸上一掠而过,但瞬间便又平静如常。他望着我问:“子晟,你自己的意思呢?”

魏融一言九鼎,储帝亦无异议,我已无需多作考虑。

我回答:“臣弟必当尽力。”

我看见很多人脸上露出了不甘的神情。然而即便他们能够指责储帝偏袒,也无法指责魏融,任谁都知道魏老将军的梗直无私。

所以我才更加不解。

散朝之后,我看见魏融站在殿角跟人说话,便走了过去。

正在想该如何措词,魏融忽然转了过来。他好像猜到我想要知道什么似的,对我说:“白王不必放在心上。这原本也算不上多难的事,白王少年老成,堪当此任,臣不过实话实说。”

我只得告辞而去。

但他的话不能解脱我的疑惑。

我总有种怀疑,会不会是有什么人授意他这样做?

如果这是真的,那只有一个人会如此。

我想起就在几天前,我随储帝面见天帝的情形。

天帝照例在下棋,陪他下棋的是宫中的一个内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