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不是利国利民的好兆头啊。
让李密滚蛋很容易,皇帝要炒一个人本是不需要理由的,但解聘李密还真有点不好办,困难在面子上。
李密的父亲是知名武将——蒲山公李宽,其曾祖李弼更厉害,是西魏皇朝最为显赫的八柱国之一。就是刚才一不快乐就要让人下岗的杨广,他祖上在那时也不过是八柱国下面的大将军。
人家是有根有底的,没来由地让人家卷铺盖走人,虽然没有劳动局管,但朝野舆论却不得不顾及。
好在,宇文述是一个聪明人。
宇文述,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总领军事,此人没别的特长,唯善办事,领导交付之事,能办的则办,不能办想办法也得办。
不过二日,宇文述叫来了李密。寒暄之后,宇文述也不说话,把眼睛盯着李密看,直看得李密额头渗出一层细汗。
望着开始露出不安表情的李密,宇文述心知事情办成了一半,但凡劳资谈判,讲究气势,只需两眼直视,就让李密惶惶不安,手足无措,足见此人是庙堂菜鸟,容易打发。
视线交锋之下,李密萎靡不振,宇文述气定神闲,一切尽在掌握。于是,宇文述叹了一口气。
长长的一口气。尾音升空之后,绕梁三圈,在梁上打了一个结方扑通落地。
“看兄弟也是一个人才,智力超于常人,家世更是显贵,应该以才学显名,何苦在近卫里混迹!”
听到这句,李密当场表示马上辞掉亲卫都督之职,回去苦读经书,以才学报效朝廷。
宇文述果然雄才,活生生把辞退办成了自动离职。
宇文述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但马上,他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只见李密正容,肃立,然后朝宇文述深施一礼:“多谢国公指点!”
别人要炒你,你还要谢人家,这大概是脑袋烧煳了吧。
事实上,确有一股熊熊烈火在李密的身上燃烧,燃烧部位却不是别处,而是内心。
李密又黑又小,按理不容易被人发现,可却被杨广一眼挑了出来。个中原因其实是李密经常在大殿上东张西望。李密经常东张西望,不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找不着北,而是走了神。走了神的原因是李密总觉得自己站错了人生的位置。
宫殿之内,九五之尊自然高高在上,俯视众臣,这种气派,就是心存模仿之意都是罪过,而帝御之下,文武百官,个个紫衣金带,气度非凡。
天下权势尽在此殿,为什么偏我站在这里,穿着奇怪的武服,拿着笨重的兵器,还挺直了腰,跟殿中的柱子较劲。
每个迷惘的人都会问自己:
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
托宇文述的福,李密终于找到了让自己站立不安的原因。
原因只有一个——无志。
男人无志就不知道明天要向哪个方向努力,对明天的自己一无所知,才会不安。
宇文述的客套,正中李密之内心最深处。此刻的李密仿若被三万伏高压击中,一种无比神圣的感觉如电光般疾走全身。
李密想起了曾祖李弼的格言:“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曾祖的名言早已记于家传,教谕后人;曾祖的名言亦丹青史册,留芳千古。
做替人清道、为人警戒的侍卫不是我的人生,我相信我的人生有更重要的内容等着我去完成。
李密打了报告,辞去了工作,理由是伤病,好在当年病退也不需要医生证明,又有上司宇文述亲自督办,很快就办好了手续。
脱下官服,李密离开了宫城,走之前,他回过头来,眼前是富丽堂皇的隋朝大兴宫。
他曾经在这里虚度过年华,希望走一条官宦子弟寻常晋升的道路,但命运却拒绝了他的平庸。
离开吧,告别昨天的自己,奔向明天的自己。
明天的我将是全新的我,我之所以成为李密,不是因为我是李宽之子,李弼之曾孙。李密之所以为李密,是因为他人无法代替的光芒!
甩开长袍,迈开大步,李密将皇宫留在了身后。
当找对方向,路会越走越宽。
牛角挂书
转眼数月过去了。
自从当天李密炒掉杨广,潇洒地从大兴宫迈步而去后,长安城内就再难看到他的身影。许多跟李密来往的亲朋好友纷纷报告,许久没见着李密其人。
在李家大宅里,李密双眼发红,头发蓬松,身上还散发着一股三月不着清水的奇味,俨然一宅男尔。
李密面前书桌摆着散乱的书籍,乍眼一看,兵书有之,《史记》有之,《汉书》有之。
原来在闭门充电。
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这种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闭门充电跟闭门造车并无两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结合两者推导可知,独习之不如众习之。
不见天地,怎知世界广阔,不站于巨人之肩,怎能超越巨人。
李密猛然醒悟,收起桌上的书卷,取块布包好。转身出了书房,来到牛棚,牵出家里的老黄牛,铺上蒲草垫子,将书包挂在牛角之上,牵出家门,向目瞪口呆的家人丢下一句话:“我寻师去。”
李密早有名师的人选。东海人包恺博学多才,尤精《汉书》,为当时世上习《汉书》之宗匠。李密欲习《汉书》,当然必寻此人不可。
于是,道路之上出现了一个骑牛的年轻人,骑牛是大隋朝常见出行方式,普遍如二十年前骑自行车,一般而论,普通青年骑牛打苍蝇,文艺青年骑牛吹箫,李密在看书。
李密打开书袋,取出一卷《汉书》,信手翻开,刚看数行,就被一句话吸引住了:“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饱读诗书的人,都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人物项羽的名言。深深吸引李密的是“万人敌”三字!
掩上书卷,李密眼前浮现出项羽身着乌甲,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巨鹿一战而灭暴秦的形象。想到这里,李密不禁心潮澎湃,双颊绯红。
大丈夫立于世间,当如楚霸王!
此情此景,史书称为牛角挂书,与凿壁借光同样成为勤学的代名词,但深究一下,还是牛角挂书值得推荐,主要是易于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广,现在交通这么挤,上个班跟李密骑牛差不多,挤公交之余看个书何乐而不为。而凿壁借光一有毁坏建筑物之嫌,二来,万一被当成凿壁窥“走光”就不好了。
且说李密惊叹于项羽的横扫天下,却不知道很多年后,史家著书亦将他称为项羽般的人物。就在当下,李密神往万人敌的无上境界时,毫不察觉当时世界活着的万人敌就站在他的身后。
一个六十上下、衣着华丽、相貌雍容的男子拉紧了马缰,悄悄地走到了黄牛后面,一声轻问将李密从楚汉古战场拉了回来:“这是哪里的书生?勤学如此!”
来人不认识李密,倒情有可原,李密一下岗职工,名不扬,身不显,但李密不可不识来人。
抬头看到对方后,李密连忙下牛,施一拜礼:“见过越国公,晚辈李密有礼。”
来人正是隋朝越国公杨素,此人平陈国,靖江南,驱突厥,战功卓著。还有拥立之功,实是大隋帝国第一大臣。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第一大臣要加一个词来修饰:名义上。其原因是杨素虽然劳苦功高,但生平自视甚高,据总结他生平只服三人,除此三人之外,杨素素来是鼻孔出气,眼白扫荡。
皇帝杨广不在此三人之列。
不把皇帝当干部是不行的,杨素被架空了起来,位高但管不了事。要不然,大隋朝疆域广阔,子民众多,辅政大臣日理万机都来不及,哪有闲情跑到这野外偶遇李密。
如果说李密是自动辞职的话,杨素算是停职不停薪。
当下,两个社会闲散人员就在路边讨论起《汉书》来,经过一番探讨,杨素深叹此人是少年英才,遂热情邀请李密先放下寻师一事,到家里详谈一下。
杨素位极人臣,平时就是拿着帖子抬着银子求进杨府都不可得,现在杨素亲自邀请,李密当下应承,掉转牛头。
李密的人生就从这里转了一个大弯。
很多年以后,李密问自己,如果没有碰到杨素,我就会老老实实拜师学文化,等有所建树,学出名气,杨广说不定还会将我请回来安排个宰相干干。
这该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但上天素来喜欢悬念,他老人家是不会满意这样按部就班的安排的。
李密还是第一次踏进杨府,虽然早就听说杨素的宅第装修档次很高,但亲眼见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家顶多叫窝。
自己也是贵族,但贵族比贵族还是气死人。
正在思忖当中,杨素笑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