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微微颔首道:“是啊,朕给你们划出来的大汉疆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界限,虽然朕也可以轻松逾越,但传到朕的子孙手中,必然要崩溃,引发的反应将可能把大汉拖入到一场特殊的战争泥潭中,可是那些领土对大汉也很重要啊,那么就只能走联邦形式,他们属于大汉,但管理权限在他们手里,若是他们不能守护这份管辖之权,失之于他人,那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大汉中央若是富强或可支援他,若是不够富强,也可就此作罢。”

复又道:“一个帝国太小容易消逝,太大了也容易崩溃,所以必须控制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可以保持长久稳定的疆域,而在这之外的疆域可以通过联邦的方式进行控制,最好是皇帝血统得后裔去管辖,那么就至少可以保持联邦的稳定性,但如果朕的那个后裔无能,控制不住,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只要新上任的拥有者继续向大汉称臣,维持王封,大汉可以允许他改姓刘,外嫁公主,使他的后裔拥有帝室血统,朕认为只要大汉还够富强,他就必须接受。若是他不接受,大汉能打则打下去,不能打就励精图治,等待新的机会再除掉他。”

荀彧道:“圣上如此设置,大汉天下恐怕就可以延续千年,甚至永存于世!”

刘协忽然奇怪的一笑,道:“哪个帝王能够让自己子孙永统大汉,又何必让自己子孙永统大汉呢,文若,你知道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吗?”

荀彧道:“圣上说过,圣上为了大汉而生,而臣窃以为,臣是为了圣上而生!”

刘协赞许的微微颔首,道:“人活着有两个意义,或者说是责任,一曰传承,二曰寻道!”

荀彧纵然再博学,也还是不明白刘协说的这两意义如何理解,乃问道:“圣上可否略加解释,让臣亦能理解一二!”

刘协若有若无的笑道:“传承就是延续,延续你自己的生命,延续你家族的生命,延续你这脉血统的生命,延续你这个民族的生命,延续你所在的文明的生命,就这就是传承,朕也好,文若也好,我们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我们的责任就已经不是延续自己和家族的生命了,是延续我们炎黄民族的生命,延续我们炎黄文明的生命。”

“至于寻道,可以理解为延伸,也可以理解为拓展和扩张,或者可以理解为追寻世间一切事物运行的道,老子说宇宙万界皆有道,实际这世上有无限个道,我们的第二责任就追寻道,发现这无限的道,认识这无限的道,只有更好的认识道,我们才能更明白怎么样去遵守道,只有遵守道,我们才能无限延续下去,第一责任才能真正的完成,而只有无限延续下去,我们才能追寻无限的道!”

(PS:这段说的有点深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两段话,可能不大好懂。这本书的所有内涵到这里完全呈现了,这一套书的上下集概念也就出来了,上集就是本书,后面延续的另一集是科幻,第一本说过去,第二本说未来。)

荀彧哑口无言,关于人生的意义,他自己也曾经询问自己很多次,但却没有一次寻找这个答案,他不得不去怀疑眼前的皇帝是否真是三尊降世。

荀彧和刘协的这段对话很快就流传了出去,胡昭和管宁都不停得琢磨着刘协的这段话,因为这样一段话,两人甚至更多学者不得不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刘协,而是将他看做道教继老子之后一位新学术统领,在更多人心中,皇帝刘协隐约就是道教的新圣人,在老子和庄子之后,道教终于出现一位在哲学上领先儒家的人物,让追寻道家思想的学者们看到一线光明。

在大汉各个学府和所有士子聚会的地方,人们开始一次次讨论刘协所说的“人之大义,一曰传承,二曰寻道。”

令人意外的是,在一片热烈讨论声中,张鲁忽然逝世,没有后嗣的张鲁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遐想,那就是新任道教教主究竟由谁来出任。

在这个问题上百姓和士子们出奇的走向了一个统一,那就是大汉皇帝刘协接任道教教主之责。

百姓的这种推崇是因为刘协就是三尊中的灵宝天尊降世,既然是灵宝天尊降世,那么教主自然应该他继承,而士子则出于学术上的考虑,在过去的讨论中,刘协毫无疑问才是大汉现在最能诠释道的真谛的人,荀彧和徐庶则更多出于政权上的考虑,在朝廷的推动下,道教已经是大汉毫无疑问的国教,如果不是因为刘协带有灵宝天尊降世的传说,张鲁的影响力完全可以逼近大汉皇帝。

刘协却在犹豫着,以他大汉皇帝的身份和影响力,他出任教主就会将道教和道家毫无疑问推向一个崇高无比的位置,完全将会压制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发展。

他也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既能让大汉的知识分子走向寻道的方向,追寻宇宙的真理,又保证儒家的合适发展。

经过一次次平衡,他决心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他出任教皇,大汉皇帝出任道教的教皇,而同时保留学术性的道圣,将教主一分为二,将道家和道教再次分开。

这个设想在幕僚院经历一次次讨论,荀彧和陈群都表示反对,他们不反对教皇的设置,因为这才符合刘协大汉皇帝的身份,但道圣的设置,将过分的使道家学术思想领导者拥有更大的威信,也将进一步刺激道、法、儒三家的争辩,使大汉用于立国的三家制衡论瓦解。

在这个问题上,胡昭提出一个建议,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建议,他的建议将帮助刘协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九卷 天下云涌 第二十三章 政教合一

做为大汉最能体会刘协思想内核的胡昭提出一个建议,实现三家一统,为了让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他还提出成立中央太学府,下设中央道学院、中央儒学院和中央法学院,集聚整个大汉的精英解决学术问题上的争论。

在取得共识之后,原有所有与共识不同意见的典籍全部刻在铁板上,封存到皇家书院中,而残留在世上的其他典籍全部销毁。

这个建议提醒了刘协,毕竟三家制衡论只是一个大汉哲学道路的一个新开端,它的辉煌在于三家融合,这将对大汉的民族和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走上这条路,大汉才能有足够的上进心和扩展心。

胡昭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说得很流畅,每个细节都推敲的很完备,看来他思考了不止一次,这让刘协再一次认识了胡昭,也明白了胡昭的志愿,他之所以不出世,就在于他的这个设想是大汉以前所有诸侯枭雄都不能也不敢实现的目标,而自己的三家制衡轮给了他希望,否则他根本不会出仕。

胡昭的这种态度让刘协大感欣慰,他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中,他并不孤独,胡昭是一个在对民族文化弊端认识上同样清晰的人。

刘协不得不佩服胡昭,自己做为后来人,看到的结局,知道弊端的存在,而胡昭是当代人,他却能只通过自己的推衍寻找到弊端的存在。

让刘协惊讶的是,不仅胡昭,荀彧、陈群等人也同意这个建议,他们支持的原因很简单,道家也好,法家也好,甚至儒家也好,学识都太驳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必须有很好的方式解决这种驳杂,使三家学识更好的为朝廷服务。

基于这一点,刘协再一次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学士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们善于从政治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纯的学术角度,难怪中国历史上可以出现太多次哲学思想的统一和分化,只要政治需要,所有学术都可以转变自己的立场,因为这些学术的引导者通常就是当时政府最高层的政治家,他们需要学术向着有利自己统治的方向发展。

在官僚阶层达成一致后,刘协没有去真正询问管宁等纯学术研究者的意见,只是通知一声,告诉他们朝廷的决定。

在获得代表大族利益的官僚阶层同意后,刘协彻底打消设立道圣和教皇的设置,与华夏六年九月九日,正式出任道教教主,对于刘协来说,他又向理想迈进了一步,大汉迈出了二元君主制的最重要的一步——政教合一。

在这个时候,隐约有人追查张鲁和其子嗣死亡的真相,刘协立刻让军机处展开反调查,发现是北方朝廷在派人调查后,刘协立刻下令追杀,作为威慑,刘协让杨修同时安排了一次暗杀,暗杀对象就是北方朝廷的老臣——孙邵。

以目前军机处的能力,暗杀的进展非常顺利,十一月,孙邵在家中被毒死,这一次暗杀很大程度震惊了北方上层决策者,尤其是诸葛亮,他果断决定停止调查张鲁死亡真相,并将孙邵的死归于暴疾,他不敢公开是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