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这就好。只有了解自己的敌人,才能真正打败自己的敌人,我后金要想打败大明,成就万世基业,还得不断学习啊!〃提到学堂的建设,皇太极嘴里却是满脸叹息。
整个后金上下已经出现了一股由不断胜利,而引起的自大还有对明朝的轻视。
他们根本不屑于去了解自己的敌人,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手里的钢刀是最锋利的,胯下的马匹是最迅速的。
无数的勋贵将军们沉迷在满洲过万不可敌的吹捧中,根本忘记了自身实力的对比。
如果不是大明遭受了天灾,流民内乱牵制了大明所有的力量,不然大明庞大的大军恐怕早就冲过辽东了吧。
作为后金的掌舵人,皇太极有着清醒的头脑和认知,在才让后金一直走到了今天,可是如果没有完善的行政制度,只知道像强盗一杨掠夺的后金,过不了多久,恐怕就会被大明朝灭掉吧。
上天的垂怜却是让皇太极感到十分兴奋,只要这次大凌城大战结束之后,辽东地界就在也没有可以抗衡力量,到时候只要有三年内的时间,发展力量,皇太极相信日后伐明大战,他一定能成功。
而站在他下手的范文程却是因为皇太极的这声感叹,感到莫大的荣幸,眼角抹泪道:〃多谢大汗关心,奴才一定辅佐大汗成就不世霸业。〃
在李从年在锦州加紧训练军士的时候,九月二十四日,由于明朝四万大军组成的各地援军,终于到了锦州。
而率领这支部队的是监军道张春。张春,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中,表现突出,为孙承宗看好,这次大凌城被围,同样年过六旬的孙承宗极力向崇祯皇帝推荐张春挂帅,派他为监军统领大军前来救援大凌城。
当大军来道锦州的时候,吴襄和宋伟带领着手下军将到城门口迎接张春。
〃属下辽东总兵吴襄带领手下一干人等恭迎监军大人。〃望着张春监军旗牌的出现,吴襄立马带着手下军将跪拜道。
而在他们的身后,李从年带着李福生和李默也跟着跪倒在地。
隐约间,李从年只觉得一声洪亮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诸位都起来吧!朝廷不会忘记诸位将军辛苦之功的。〃
随着一声军令而下,李从年跟着吴襄等人站了起来,却见在锦州城门处,一个体态威严的老人,从镶着金丝花边的官轿中走了出来。
花白的胡须,灰白的发丝,还有已经布满了皱纹的脸庞,却让站在人群中的李从年心里一阵叹息,大明真没人了,到了危急关头,却是要靠这些老人来苦苦支撑大明的江山。
在经过一阵的寒暄过后,张春推辞了让吴襄准备的接风宴,大步带着一干人等来到了议事厅里,讨论着军情。
☆、第四十九章 鞑子的野心(3)
〃我想知道先前的战况。〃情况紧急,张春开门见山朝吴襄道。
而原本忐忑的吴襄,在看到身边的李从年之后,心里多少有些了底气,这次由于吴三桂是被派往了山海关当值,没有在吴襄身边陪同他,吴襄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李从年身上。
然后详细为张春解释了大凌河战场的战况。当听到祖大寿在大凌城里已经坚守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张春的面上的眉头不由得皱成一团糟。
他可是记得,大凌城里粮食可是只够两万人十几天的口粮,可是现在大凌河已经被围了一个多月了,恐怕大凌城守军能坚持一个月都已经不错了。
这次救援任务,祖大寿根本不可能提供什么帮助,这此大战只能靠自己手里的四万人了。
〃唉!形势严峻啊!〃想到这里,张春心里满是叹息,这大明朝是怎么了,内忧外患,天灾不断,差点连京师都被鞑子攻下了,最后却是让他们这群老家伙出手,支撑着大明的天下。
〃咱们手下只有四万多人,要想在鞑子十万大军的反抗下,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这不能说张春是动摇军心,而是事实摆在眼前,大明军士野战不如后金士兵,这是公认的事实。
〃禀告大人,其实我锦州城还可出兵两万,配合大军围剿。〃旁边的吴襄却是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到。
〃什么?〃听见吴襄的话,张春却是满脸吃惊,因为在还没有率领大军前来的时候,他通过谍报上得来的消息,锦州之军已经全部覆灭了,怎么还有两万军士呢?
〃吴总兵,要知道谎报军情,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想同关节的张春,却是眼中的瞳孔一阵收缩,面上满是威严的望着吴襄。
只要吴襄有半点的异样,张春就可以立马就可以把吴襄推出去斩首示众。可是吴襄却是满脸的得意和胸有成竹,丝毫看不出有何异样,而旁边的诸将也是同声高呼:〃我等愿意为总兵大人作保,他所说的句句属实。〃
诸将的这番壮举,却是让张春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而旁边的宋伟却是朝张春大致讲述了李从年的情况,并且忠义军如何威武的摸样朝张春保证道。
得道众人的保证,张春却是满脸的糊涂了、这个时候,李从年知道该是是自己上场的时候。
〃属下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拜见监军大人。〃李从弯腰低头朝张春说道。
望着眼前这个,才不过二十几岁的年轻千户,张春面上满是疑惑:〃你说你手下有一万多精锐之士,还有一万新兵?〃
〃是的!这都得至总兵大人的爱戴和诸位军中兄弟的帮助,让我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能是统领上万的人马。〃李从年有些谦虚低调的朝张春表明着自己的态度,这个时候越是低调,越能取得张春的好感,不会引得众人嫉妒。
〃啊!一个卫所千户,竟然能训练两万士兵?〃望着李从年坦然的摸样,他为吴襄的胆大而感到吃惊,要知道在大明朝,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能统领一千士兵就不错了,可没想到吴襄却是大胆的放权,这个李从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监军大人不知道,李从年在半年前独自带人上龙崖山收编了上万的土匪,三万的人丁,而在后来的半年里陆续收编永城周围的匪徒,现在永城已经有了十万人丁。〃
提到李从年的功绩,吴襄面上满是自豪,这可是吴家出来的人,李从年越成功。就越代表他吴襄当初没看错人。
☆、第五十章 祖大寿的坚持(上)(1)
第五十章 祖大寿的坚持(上)
而且在这段时间,根据李从年的意思,李默在锦州城的这段日子,每天提着礼物,出入锦州大小官员的家里,抛出一份份好礼,让整个锦州官场逐渐知道了,从永城来的卫所千户李从年是一个,讲义气,做事大方的人。
对于吴襄的赞誉,还有那些辽东系将领的抬举,张春却是满脸不相信的,可是当张春亲眼看到忠义军训练的时候,他却不得不对李从年感到了惊叹和好奇。
那些刚刚穿上军装的新兵蛋子,站在烈日炎炎的朝阳下,犹如一根根固定的木桩,直挺的站在滚烫的土地上。
这些新兵的脸上却是没有半点不满的神色,因为在他们的对面,同样站着的忠义军却是个个盔不卸甲,刀剑不离身的站在原地,共同进行着训练。
当那些新兵们,忍受不住,纷纷昏倒在地的时候,而对面的忠义军却是没有一个擅自离开队伍,也没有人抱怨。
经过十几天训练的新兵们,身上已经有了军人的气息,这种气息让虽然是文人出身的张春,却是心动不已,这个李从年的确是一个千年难遇的练兵奇才啊!
想起自己这次带来援军的摸样,张春心里不由自主的把忠义军和自己手下进行比较,却发现忠义军强过自己手下太多太多。
〃很好!〃这是、张春率领着大军进入锦州城后,对李从年说的话,虽然李从年心里有些不明白这话李的意思,可是张春没有追究自己练兵超额的事情,这就是表示张春已经接受了自己。
秋日夜里的锦州,淡淡凉意的格外让人感到十分的舒坦,面对这舒适的夜晚,年过六旬的张春,脸上却是没有半点的高兴。
而且他心里却没有半点的睡意,张春作为监军,对驻守在大凌城祖大寿十分的担心。
他怕祖大寿坚持不到援军的到来,还有今天白天见到的李从年,张春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年纪青青的卫所千户,竟然有如此能耐,他超额掌握着上万的武装,却是没有人向朝廷汇报过。
这种诡异的情况,让张春心里对李从年更是感兴趣了,他十分的想知道李从年到底是怎么练兵的。
在今天参观过后,张春发现李从年手下的士兵,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是这个时代大明士兵所没有的气质,想到困惑处,张春披着衣服,在吴襄为他安排的房间里走来走去。
〃禀告大人,卫所千户李从年李大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