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应该把颜士奇放在秦之初前面。
颜士奇脸色微微一变,他在官场混迹数十年,又担任内阁首辅大臣将近二十年,对官场上的忌讳了然于心,秦之初怎么对他,那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凭着他们俩过往的交情,他厚着脸皮也就受了,没人会在这上面挑理,但是太子怎么能够在这上面不慎重呢。
颜士奇有眼睛的余光偷偷地打量着秦之初,生怕秦之初在这时候挑理,让他放心的是秦之初一点不悦都没有,似乎是没有听到太子的“口误”。
秦之初六识敏锐,又怎么可能没有听出来。在国师府的时候,太子就已经很好地阐述了他的治国理念,秦之初有足够的把握可以确认当时太子说的是真心话。太子今天再有如此的“口误”,失误的可能性比较小,倒是有很大的可能是故意为之。
秦之初不想跟太子在这些鸡毛蒜皮的细节上扯皮,他今天来不是向太子示好的,而是来演戏的。是向普天之下的百姓示好的,这时候,跟太子理论,不明智也不理智。
当然。秦之初对太子的评价又调低了一级。他越来越不认为太子做皇帝之后,能够把大周治理好了。
“太子,你不是说想请国师过来,说清楚你们之间的误会吗?老夫不负所托,帮你把国师给请来了。你可要拿出诚心来,好好地跟国师恳谈一次,不要浪费了机会。”
天命帝是太子的时候,颜士奇就给天命帝做老师。等到天命帝做了皇帝后,又让颜士奇继续给他的太子当老师,故而,颜士奇才能够用这种语气。跟太子说话。
“是,颜少师。你和国师里面请,孤马上让人上最好的香茶。”太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自己先转身,当先朝着府中走去。把他的背影留给了秦之初和颜士奇。
颜士奇微不可差地皱了皱眉头,暗中叹了口气。
太子太过年少气盛,又素来觉得父皇天命帝羸弱优柔的性子,不是明君之相。故而刻意地显露出一种与天命帝不同的气象来,逮住一切机会。展示他果决善断的一面,殊不知这样做。也是要分场合,分情景的,也不是对谁都能够用的。
就此,颜士奇在人后,不知道提醒了太子多少次,但是太子就是听不进去。颜士奇名为太子之师,却碍于臣子本分,无法强行逼迫太子改正,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秦之初搀扶着颜士奇的胳膊,两人跟在太子的后面,一起进了太子府。
太子府坐落在距离皇宫不远的青龙大街,这条街上,集中的主要是皇族,除了太子府之外,还有几个亲王府、郡王府,其中,又以太子府的规模最大,不过比起智屏公主的公主府来,还是略小一些。
关于此事,太子暗中没有少发牢骚,还跟天命帝提过几次。天命帝却始终没有让太子府扩建,使其超过公主府的意思。
别看天命帝优柔寡断,却拎得清楚事情的轻重。不说他能够登基为帝,智屏公主出了多大的力,单说如今大周是否能够稳固,主要还得看智屏公主和秦之初两个人肯不肯出力,跟大周的江山社稷相比,太子府比公主府小一点,又能够算得了什么。
如果需要,就算是把半个京城划到公主府的名下,天命帝都不会皱一下眉头。反正无论是智屏公主,还是秦之初,都对皇位没有兴趣,多给他们一些地盘,以示对他们的恩宠和信任,这是对谁都有好处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只可惜太子没有天命帝的眼光和胸襟,要不然,太子就不会处处给秦之初找别扭了。
太子、秦之初和颜士奇三个人,一前两后,进了太子府的静心殿,这是太子府的会客大厅,太子接见外客、谋臣什么的,都在这里。
太子当仁不让地坐在了首位,他屁股都坐在了椅子上,这才请秦之初和颜士奇落座,而且是请颜士奇坐在他的左下首,让秦之初坐在右下首。大周以左为尊,太子再一次把秦之初置在了颜士奇的下面。
颜士奇坐在椅子上,坐卧不安,一会儿看看秦之初,一会儿又看看太子,脑海中翻江倒海一般,琢磨着等会儿怎么样在两个人中间周旋,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让秦之初和太子达成谅解,不能够让秦之初心中带着疙瘩离开太子府。
很快,就有人上了茶,秦之初端起了茶盏,慢条斯理地喝了起来,比起天命帝送给他的贡茶,太子府的茶口感上略微差了一点。
秦之初暗中摇头。大周之茶,名扬天下,每年通过海路陆路,销往南洋西域的茶不下百万担,其中又有许多名贵的茶,不乏跟极品铁观音齐名的极品好茶,太子府或许拿不出来贡茶,但是这些极品好茶难道也没有吗?
秦之初不是爱茶之人,但是通过太子上茶这样的细节,就看得出来太子此人很有问题。他对太子的评价,又一次下调。
好茶,劣茶,秦之初都喝的下去,何况,太子让人上的茶,也算是很不错的茶了。秦之初自然不会咽不下去,他只是默默地品着茶,一点开口的意思都没有。
太子端着架子,只等着秦之初开口。但是左等右等,秦之初就像是哑巴了一样,气息平稳,口鼻中发出的只有吮吸茶汤的时候。发出的轻微的嘶嘶声。
太子看向颜士奇,希望颜士奇能够打破沉默。颜士奇却连连给他使眼色,让他先开口。
太子心中有气,他自以为自己是太子,是君,又认为自己胸有大志,有明君之相,让他放下架子。先开口,岂不是“君”向“臣”低头了?这个例子绝对不能开。
太子也哑巴了,眼观鼻,鼻观心。一声不吭。
颜士奇恨不得趴在太子的耳朵边,大喊一声,“我的小祖宗,你倒是说话呀。”
不过这只能想想,颜士奇叹了口气。开口道:“国师,你跟太子之间可能有所误会。所谓误会,是因为交流不够造成的,今天。难得你跟太子又坐在了一起,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摊开。说清楚,误会也就清除了?”
秦之初点了点头。“可以,老大人怎么说,本国师就怎么办。”
“国师言重了。老夫只是提个建议,国师要是觉得不妥的话,也可以不听。”颜士奇这会儿可不敢再和秦之初太过随意了,以免让太子误判秦之初的态度。“太子,你也表个态吧。”
太子哦了一声,“就按照颜少师你说的办吧。”
颜少师点了点头,“既然两位都有这方面的意愿,那就好办了。老夫今天就做个中人,也不说你们两位谁对谁错,只听你们说。太子,你是不是先来?”
太子踯躅道:“还是让国师先来吧?”
秦之初也没有推辞,开口就道:“本国师不知道太子说我们两个人之间有误会,是指的什么方面。本国师就表个态吧。本国师深受皇恩,得皇上垂青,受封为大周国师。本国师必不服皇上所托,以大周江山社稷为重,护佑社稷传承不断,保大周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平安。”
太子一愣,他搞不清楚秦之初这时候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颜士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秦之初说这番话,那是说他跟太子之间没有误会,更确切地讲他跟太子政见不同,不是一条道儿上的人。换句话说,秦之初不打算跟太子和解了。
颜士奇暗中着急不已,却又不能当着秦之初的话,把什么事都给太子点透。他连忙咳嗽一声,“国师说得好,远的不说,单说近几年来,咱们大周可谓是多灾多难。
顺德五十八年,先帝病重,得亏公主在国师的帮助下,炼制了仙丹出来,让先帝康复。
安南王起兵谋反,席卷南方数省,又是国师和公主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才保住了皇室正统,没有让安南王篡位成功。再有月前,皇上让奸妃劫持,又是国师和公主联手,除掉奸妃,救下了皇上。
这过往的桩桩件件,都证明了国师和公主珠联璧合,有你们在,是我大周之福,是万千黎民的福音呀。
对皇上钦封国师之事,老夫是一百二十个赞成,老夫认为有国师坐镇,再有公主相配合,可保我大周千秋万载,黎民富庶安康,开创万世不拔之基业。”
颜士奇一开口,就把秦之初抬到了很高的位置上,他说的是实情,但是太子怎么听,怎么觉得不舒服。
秦之初淡淡一笑,“这是本国师应该做的。谁让本国师曾是大周的臣子,又和公主有婚约在身?”
太子轻哼了一声,“国师的意思是你现在就不是大周的臣子了?”
颜士奇暗道一声“糟”,太子执念太重,他跟谁讲“君臣”不好,为什么偏偏要在秦之初的跟前强调这些,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秦之初笑了笑,“不错,本国师现在还是大周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