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康海波
【,】
内容简介
一提到经济学,我们经常就会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专有名词,以及那些冗长的让普通人不知所谓的概念和原理。但实际的情形是,这些看上去空洞乏味的学科内容,正是基于我们的日常经济行为而产生的。经济学建立的基础并不是虚幻抽象的概念,而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
本书旨在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来指导人们如何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读完本书,你会蓦然发现,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你每天都会见到的生活现象中,无不闪耀着经济学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在经济学的那些伟大而有趣的定律中寻找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吧!
编辑推荐
你每天都在恶补经济新闻,你手头的钱却越来越贬值,你其实从来就没搞懂过经济学!
为什么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为什么伪劣产品横行天下?为什么房产泡沫经济总部破灭?为什么收入提高了也无法幸福?我们所迷惑的一切都在经济运行中……
既不学究,也不恶搞,一看就懂,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就像是你的影子一样,你可能并没有对它过于在意,但事实上是它一直与你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你不需要爱上它,但你必须看透它。
前言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些离我们很近,可是看上去却很遥远的东西,比如经济学。你是否在已经是21世纪的今天,仍然以为经济学的相关内容离我们很远,以为经济学上的东西只是给专业人员进行研究的呢?
如果你还持着这样的想法,那么很显然你错了。人类的任何学科的产生,都是来自于人类生活的本身。比如,我们平常的选购物品、投资理财,不正是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吗?
由此可见,经济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人们对经济学的定义就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行为的学科。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一提到经济学,我们经常就会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专有名词,以及那些冗长的让普通人不知所谓的概念和原理。但实际的情形是,这些看上去空洞乏味的学科内容,正是基于我们的日常经济行为而产生的。经济学建立的基础并不是虚幻抽象的概念,而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
在了解和深入探讨这些生活现象之时,人们从中发现了众多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富裕的人越来越富裕?为什么人们越是生活窘迫的时候,越会觉得饥饿难耐?市场的供求二者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是不是如萨伊所说的那样,只要有生产,就一定会有需求呢?既然如此,市场又为什么会出现供求不对称的局面呢?
这些让人们疑惑的问题,在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之后,就成了经济学的趣味案例和基本内容,其中的一些更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们以定律、理论、效应或其他一些方式出现在人们的周围,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人在从事,没有人类也就不会有任何经济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了解经济学的内涵,其实也就是了解人类自身。而这些有趣的定律,就是我们了解生活、了解经济、了解人类自身的开始。
当你翻开这本书去读那些有趣的经济学现象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经济就像是你的影子,你可能并没有对它在意过,但事实是它一直与你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因此,你必须要懂得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
本书选取了经济学中广为流传的100个重要定律进行介绍。这些定律是历代经济学家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接近和了解经济学的最佳捷径。本书抛开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烦琐的数学证明,用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来解释经济学定律中的奥妙,让你发现经济学其实就在身边。
本书旨在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来指导人们如何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读完本书,你会蓦然发现,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你每天都会见到的生活现象中,无不闪耀着经济学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在经济学的那些伟大而有趣的定律中寻找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吧!
第一章 货币,游戏规则掌控者
引言
很多人以为,财富是靠创造价值获得的,而他们不知道,当今世界是由货币掌控的。事实上,很多人获得财富并不依靠劳动、并不创造价值,他们甚至不付出任何成本。他们只是懂得了这个世界的一个游戏——钱的游戏,于是他们只需将钱兜兜转转,便积累起巨额财富。当然,也有人因为不懂得这个游戏,便莫名其妙地丢掉了自己的财富。因此,若想在这个货币时代生存,每个人都需要懂得掌控着整个世界的货币的游戏规则。
1。劣币驱逐良币:钱的死循环
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局长托马斯·格雷欣发现,消费者总是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从而造成了劣币将良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也称“格雷欣法则”。
其实,远在人类以金银为交换媒介并赋予其一定价值以来,这一法则就已经起作用了。比如,聪明的古罗马人,他们就常常从钱币上切下一小圈,用重量不足的钱来购买物品。但古罗马人个个聪明,于是大家纷纷储存起足值的货币,使用较轻的货币流通,结果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小、越来越轻,将足值的钱币都驱逐出了市场。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就是良币。当时的执政者,将重五铢的“货泉”与重十二铢的货币“大泉”按1:1的比值流通,让“货泉”的名义价值升高。结果,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大泉”货币迅速地在流通中消失了。虽然中国与古罗马的情况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较轻货币与较重货币的名义价值相当,结果将实际价值高的重货币驱逐出了市场。
进入纸币时代以后,货币的不足值性更加明显。因为此时纸币明显不足值,即它本身就属于劣币,于是格雷欣法则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实际上,劣币驱逐良币在纸币时代同样会发生。例如在香港流通的货币中,十元有两个币种:纸币和硬币。因为十元硬币比十元纸币容易伪造,而且硬币不方便携带,很容易丢失,所以被视为“劣币”。当一个人口袋里同时有一张十元纸币和一枚十元硬币时,他会优先使用硬币,从而导致香港货币市场上硬币的流通量较纸币高出不少。
更为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国家滥用发行权,致使纸币失去其良币价值,成为真正的劣币,最终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压垮国家经济,政府失去信用。而且,政府若无法保证纸币的“良币”性质,它也不能被一直使用下去。
有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中国在民国末期,政府发行的法币贬值,物价飞涨,于是民间又开始流通银元,商家拒收法币。为了保证法币的流通,民国政府禁止人民使用银元,并通过银元券兑换银元的方式“没收”银元。但百姓仍不接受银元券,许多私人机构开始以大米为薪金,社会退回到了物物交换时代。
另外一个例子则发生在离我们更近的时代,可以说就在我们身边。近些年津巴布韦一直陷于通货膨胀的痛苦之中。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使其币值急剧下降,情况与中国民国末期的法币极其类似,人们用一麻袋钱甚至买不到一条手绢。尽管津巴布韦政府不断宣布抹掉纸币上的“零”,但没有政府财力的保证,任意宣布货币增值毫无意义。终于在2009年,津巴布韦政府宣布津巴布韦币暂时退出市场。问题的根源在于,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每一套货币的发行,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的时候,劣币才能得以继续存在,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譬如中国民国末期的法币,还有2009年宣布退出流通的津巴布韦币。
所以,国家必须以强力保证货币的价值,保持其良好性,才能保证流通。如果国家滥用发行货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