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年间努力干,特别是努力扩大军工产业,战争时期就能彻底发大财,不管现在和法国借多少钱,四年一战结束就基本都能还清,甚至还有纯赚的。
粮食生产也得拼命努力的提升,到了一战时期光是卖粮食都能让中国赚到,当然,这个目标还是很艰难的,因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虽然多,人均粮食实在不高,农业基础建设太薄弱,想要扩大粮食产量的难度很大,除非是拼命开垦新耕地,而这又得不偿失。
天色已经很晚,宋彪还是要继续工作,送蒋方震先离开后,他又不顾时间已是凌晨时分,继续将程璧光喊了过来询问在法国考察的情况。
按照道理说,法国海军绝对比陆军更加惨淡,因为在整个欧美列强,甚至连日本都积极追求战列舰和无畏级战列舰,法国海军却莫名其妙的涌出了一种称之为“新学派”的海军思想,在普法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下滑和工业衰弱,法国海军的一部分开始提倡用小舰艇,特别是鱼雷艇和鱼雷这样的武器去对付大战舰,用这些武器死锁法国的海港和殖民地的港口,同时用巡洋舰巡逻殖民之海,确保商业运输和贸易的繁荣,追求用最小的代价去击溃敌人。
于是乎,法国海军彻底停止了进步,一直都停留在造巡洋舰和鱼雷艇的思想上,到了1900年,法国的战列舰派才重新成为主流,重新启动了新的法**舰计划,可在1903年…1905年,新学派出身的海军部长上台,又一次将法国拉回新学派中,停造了原先计划中的大量战列舰,等到战列舰派在1906年重新夺回地位时,法国和英德等国的战列舰技术差距已经是太大了。
最要命的是法国人的创造精神和自由主义,以至于每一艘战列舰、巡洋舰,哪怕是同一型号和口径的主炮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及“自主性”,所有的主炮炮弹都是不一样的。
悲剧到了极点。
宋彪本来以为程璧光会有更多的控诉,结果让他很意外,程璧光没有蒋方震那么强的说实话和发牢sāo的资本,他倒是更客观的看着中国海军的现状,感觉和法国海军全面合作也不错。
程璧光还看到法国正在设计中的新型号布列塔尼级战列舰,因为此前一级的法国无畏舰在设计中还是采用两种主炮口径,所以这才是法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级无畏舰。
法国毕竟是曾经的海军大国,国家技术底蕴丰厚,造船工业发达,技术创新能力强,至少比俄国强悍很多,正在建造的布列塔尼级战列舰拥有极好的性能和设计,法国也同意出售两艘给中国,用于增强中国海军对抗德日海军的实力。
别看法国和英国已经达成和平协约,一战之中,双方也是坚定盟友,可在一战爆发之前,英法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穿上同一条裤子,如果没有德国在陆军和海军的同时挑战,英法绝无可能是盟友。
即便是此时,英法还是世界上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法俄是同盟,英日是同盟,法俄则试图彻底将中国拉入同盟,在亚洲和英日同盟对抗,压制英日同盟在亚洲的发展空间。
程璧光对于法**舰,特别是战列舰目前的评价总体并不高,尤其是英德相比,只是说到法国近期才推出三级新型号战列舰,还是有颇为正面的评价。
尤其考虑中国目前面临的各种特殊情况,程璧光建议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从法国引入两艘丹东级战列舰,他认为这是在无畏舰和前无畏舰之间最好的一个兼顾型战列舰。
宋彪没有急于同意这样的提议,只是将程璧光提交的资料拿过来翻看一遍,等几天再给程璧光一个答复。
这天夜里,或者说是这天凌晨,宋彪很晚才睡着,将蒋方震和程璧光提交的关于法军的考察报告都仔细翻阅了一遍。
和蒋方震、程璧光不同,他倒是没有多少忐忑之处,在他看来,法军还是有很多值得中国中央国防军学习和引入的地方,比如说法国的火炮、化学武器、潜艇、鱼雷舰、驱逐舰、巡洋舰。
法国海军的新学派思想给法国其实也留下了一些很不错的遗产,比如说法国潜艇、鱼雷舰、鱼雷技术、驱逐舰和巡洋舰在这一时期就还算是领先于世界的,特别是其巡洋舰和战列舰中都有非常明确的特点,侧重于对鱼雷技术的防御。
翻阅了法国海军的考察报告后,宋彪倒是想从法国购入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而且要买入设计图和生产图纸,要求法国派人提供援助和指导。
第203章这一年,一战之前
没有人能阻止皇帝同法俄结盟的决心,因为这确实是在整体上最有利于中华帝国的选择。
1912年,神武二年对中华帝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这是中华光复事业在全国奠定根基的一年,全面扩大的一年,皇帝神化和个人崇拜的一年;这是中央陆军全面整编和东北化的一年;这是中央海军跃升发展的第一年;这是中国政党mínzhǔ化和帝党化紧密结合的一年;这是中国175国民工业计划和工业开启黄金二十年的元年;这是东三省工业产业大提升的一年;这是中国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一年;这是中国教育向着普及素质教育的一年;这是中国水利大建设的元年;这是中国农业富农化的元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来之前,整个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相互牵连甚广,即便中国已经签署了《中法俄三**事互助协约》,甚至有可能完全加入俄法同盟,中德之间的合作也没有因此而停止,首先是经贸上的互补性使得中德经济和政治难以彻底分割,其次,德国在欧洲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英国,中国在亚洲最大的敌人也是英国。
在1912年的上半年,中法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快速增加,双方互相派遣了军事代表团在两国考察访问,在军工业、装备、军事训练和备战各个领域都有交往。法国对华的援助中,有约合10亿法郎的部分投资军工业和关联产业。
此时的法国正在考虑对8mm步枪弹进行更换。因为时间上的紧迫性,法国最初的计划是直接从瑞典引入7。5mm步枪弹的设计。但在中俄两国的劝说下,特别是在中国提供了……型步枪弹的全部数据和资料后,法国直接引入这一型号的新型弹药,命名为7。62*54F型步枪弹。
法国向中国转让了长行程管退制退器和……型75mm野炮、轻野炮的全套技术,转让轻装甲巡洋舰、潜艇和鱼雷艇的制造技术,通过合资造船厂生产轻装甲巡洋舰、潜艇、鱼雷艇。向中国出售两艘旧型号的的光荣级装甲巡洋舰做为旗舰,按照双方的密约协议,在东北的法国顾问团的基础上成立更大规模的法国顾问局,参与这一工作的法国专家将会达到四千人的总规模。协助中国进一步开展军工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作为回报,中国将会在达成全部的援助贷款协议之后正式加入俄法同盟,而且,法国从中国的途径得到了一部分德**事情报,以及从远东武器总公司买下沈阳步枪、波普宁冲锋枪和60mm迫击炮的设计专利,在此基础上稍作改进就可转变为新的法国制式武器,以尽快弥补法国在轻武器上和德国的差距。
中日辛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现代战争,对于世界各国的陆军都有极大的启发作用,英法德美奥意俄都派遣了访问团赴东北军考察交流。甚至连瑞典、丹麦、挪威、荷兰、捷克这些欧洲小国也派遣访问团。
在此期间,中央陆军第二、第三步兵师和第一骑兵师都是外国访问团可以公开参观的部队,对于中外军事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让各国进一步的了解中国陆军的作战水平。
随着军事交流的深入和了解的加深,中国作为一个世界陆军新兴强国的地位也开始变得更为巩固,而俄法同盟想要拉拢中国的态势也更加积极,即便是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也缓慢的开始作出重新的调整。
1912年7月,中英两国最终达成了《中英互惠通商条约》。英国以政府财政援助的方式,对华给予为期六年,每年一千四百万英镑的长期低息贷款,双方互相给予对等最惠国经贸待遇,英国对华的纺织品、矿产品、大豆、生丝、茶叶和部分轻工业产品收取最低特惠关税,中国对英最大程度的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英国企业在东三省和其他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开放城市自由投资,对英国的机械、船舶、电气、汽轮机、汽车、飞机、柴油机、汽油机等产品收取最低特惠关税。
在此条约中,双方进一步达成了多条有利于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协约,英国正式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