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这样高贵的强者面前是没有人种论的,不管是俄国人,还是中国人,日本人,或者是法国人、德国人,面对他这样的青年之名将风范,谁都得低下头颅。

他接待过原先跟随日本满洲军第一军的欧洲观察团,也接待过跟随俄国第一集团军的德法观察团,德法观察团的那些外国武官在后期决战中都是主动邀请在他的军队里观战,没有哪一个将领,没有哪一个外国武官敢于在他面前暴露那种盎格鲁…撒克逊的高贵感。

军人是用刺刀说话的。

宋彪的刺刀亮瞎了整个世界,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俄战争将会是人类历史上被讨论最多的战争,而别奥。弗拉基米尔。宋将军则注定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争论点。

当他站在校台上纵览全军的训练,士兵和将领们除了害怕之外,还有一种空前的自信,跟着“亚洲拿破仑”打仗的感觉是很疯狂的,人类对于名将的那种崇拜永远未曾停止过,永远是最为热衷的顶礼膜拜。

现在已经没有人敢于和宋彪争论四期训练法的优劣性,哪怕是曾经担任了俄国骑兵学校校长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上校也不敢,在俄国远东军第15军[WWW。Zei8。],这里的一切都是宋彪说了算的。

他只要简短的吩咐一句,就会有无数人跟在后面去执行,恨不得立刻将他的要求和指示变成现实,不管是俄国兵和俄国将领、参谋军官,还是蒋雁行、赵庭柱这样的中国士兵、将领、参谋军官。

在宋彪举重若轻的指挥棒和黑黝黝的马鞭之下,整个远东军第15军就像是一辆完整的马车疯狂前行,在每一个点滴中都严格按照宋彪的要求发展下去。

在晨光的照耀下,宋彪冷漠的看着眼前的数万名士兵和他所有的部下,金色的光芒照在他年轻且如剑劈一般刚硬平滑的脸颊上,在他那双明亮锐利的眼睛里反射出彩色的斑斓。

他就这么冷峻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确认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最好的贯彻。

超过一万五千人的新兵被填塞到部队中,让部队进了一个崭新的调整期,带着某种奇特的挣扎在校场上展现出各种不协调,但这些很快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宋彪对此已经是深有经验,只要坚持练下去,也许在半个月之后,部队就会变得更具整体性,他将会再次见到那种整齐划一的场面。

那将是振奋人心的一刻。

这就是队列操练的意义所在。

夏季的好处就是可以无所顾忌的操练全军,特别是东北的夏季,宋彪正在加紧调整他的季节性训练规划,在近期安排更多体能训练,要求士兵每天完成至少五公里的越野训练,有时候要携带行军负荷,更多的时候不用,至少目前还不需要让士兵练的那么痛苦。

这绝对不是红军的专利,傅作义在**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部队,所以,体能训练并不是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在于所有人都要练,为了做出最好的示范,甚至连宋彪都要带着警卫营参加越野训练。

对于自己的部队,宋彪一贯强调将士同等的大家庭观念,同甘苦,共患难,纪律要严明,下级要严格服从上级,上级也要体贴下级,要建立一支彼此之间都有感情的钢铁部队。

宋彪渐渐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杨铁生的第4步兵团,这是一支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的部队,但也是唯一严格按照四期训练法实施军事训练的部队。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杨铁生在通化完成了六个新兵营的训练,为宋彪在战后补充了1。1万人的新兵,而他自己也很狡猾的抽调精锐填补到自己的步兵团里,他麾下的20位连长和73位排长都在通化参加过前三期的士官速成班。

考虑这个步兵团的特殊性,宋彪将蔡锷派遣过去担任教导员,和杨铁生配合工作。

虽然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但仅从训练的表现来看,杨铁生部的第4步兵团确实是很不错的一支部队,仔细的看着他们的训练表现,宋彪就在心里琢磨是要给他们找一个练兵机会。

在从旅顺回来的途中,宋彪顺道安排赵庭柱带兵配合一个骑兵团在辽中县将冯麟阁的土匪武装打的一败涂地,可惜张作霖的那一股部队缩在新民府的承德县、广宁县一带,实在是鞭长莫及,否则也要一并干掉。

一如既往,在晨练结束后的两个小时里,宋彪利用这个时间召开军事例会,部署新的工作,远离了战争的诸君此时恰是最为愉快的时候,大部分的将领都在等着晋升,蒋雁行等人在迎接着新的生活。

在正式编列为俄国远东军第15军后,在马德尼道夫将军的安排下,宋彪本部的诸位部下也都安排了满洲步兵、骑兵之类的军衔,类比俄军军衔。

张亚虎、赵庭柱、陈武、杨铁生、蒋方震、蒋雁行、蔡锷、张孝淮八人为步兵少校,薛长庆为骑兵少校,许葆英为炮兵少校,反正都不是正规的俄军军衔,对俄国远东军来说也并无特别的意义,马德尼道夫将军一次报批上去,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代表远东军司令部签字认可即行。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宋彪麾下也算是将星云集,仅毕业于日军士官学校的尉官就有萧星恒、张鸿逵、刘赓云、高曾惠、易甲鹇、张显仁、吴绍麟、吴祖荫、李士锐、段兰芳、王廷桢、吴禄贞、华振基、卢静远、单启鹏、张绍曾、章骏、徐方谦十八人。

大体是以湖广和直隶两地为主,这些人的能力和军事学识并不是很高,但在这个时代相比其他人还是要高出一筹,宋彪也是不惜余力的招揽,比起他们在清军各武备学堂担任教习,或者是在各标统当个统带,宋彪一律给他们双倍薪俸,在他的部队直接当军官将领,不管来不来都先汇过去五百银圆做路费和安家费。

对这些人在这个阶段而言,五百银圆都是一笔很不小的收入,像张鸿逵、刘赓云、段兰芳这些人都是在清军有官位的,起初过来也只是看一看热闹,到了之后稍稍观看几天这就真的决定留下来了。

宋彪的名将之声早已传遍九州,作为一名军人,谁不想跟着这样厉害的将领打仗?如果都跟着一群窝囊废,一旦打仗了,那可都是丢脑袋的事。

由于他这支部队的成长过程都较为特殊,每个团都采取了双领导制,一名团长搭配一名教导员,另设多名指导员,每个指导员负责督练五六个连队。

加上俄军部队的影响,加上士官速成班和培训班的运转,宋彪的部队确实是在快速的转向现代正规化,按照这种速度再发展一年,即便俄军撤离之后,他这个部队也已经基本成型,打遍中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算是和日军再次开战也并无多少困难。

宋彪召开军事例会的时候,各团旅将官和主要的尉官都必须出席,会议室里坐满了五十余人,中俄各占一半,两边的参谋军官阵容也大致相当,总体来讲肯定还是俄**人这边的水平更高。

两个参谋处各自负责分发中俄文的会议概要,让各个将官都大致先清楚宋彪准备说些什么事,等大家都看的差不多了,宋彪才将手里准备的例会资料放下来,道:“我已经决定在东陵卫开设远东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开设两个班,一个是进修班,一个录取班。进修班的第一期学员比较多,总计四百五十人,都是各连队抽调的青年士兵和低级士官,绝大多数都读过几年私塾,他们大多数都是我们在黑沟台会战和辽阳会战之前陆续招募的士兵,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对现代战争都具备一定的了解和经验,所以,进修班主要是在基础知识和理论上进行强化,同时加强规范化学习。录取班采取在东北、直隶、山东、山西开设考试的方式公开录取,第一期招收一百五十人。进修班的学制编排是一年,录取班的学制编排是一年半,同时加设为期半年的部队尉官见习。在此之前,我已经和布鲁西洛夫上校,以及俄军远东军副参谋长马德尼道夫将军讨论过具体的细节,本校将由布鲁西洛夫上校担任第一任校长,任期为三年。主要教官都由俄军资深教官担任,我军另外抽调二十名教官辅助,此外还会安排一部分俄语翻译。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人手较为紧张,所以各位基本都要参加这一计划,辛苦之处,希望诸位能够理解。”

宋彪先用俄语说一遍,再用汉语说一遍,随即继续和蒋雁行诸人强调道:“东北新军的诸位同仁在这件事上应当更为努力,务必全力以赴。我在筹建东北新军之时,不用东北军和关东军之番号,而着重强调一个‘新’字,正是要以此军为东北之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