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卢作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卢作孚上了歌乐山,因患脉搏间歇症和肺膜破裂,借金城银行房子疗养。最让卢作孚受煎熬的,是失眠,自述头内轰响雷鸣。蒙淑仪彻夜陪着丈夫,说:“他脑壳像跟枕头两个有仇一样……太用心了,光晓得用,不晓得歇。”

冬天的歌乐山,远没有夏天热闹。泉流变成细细的一股,远了听不见声,近了听,像女孩子说悄悄话。知了不叫了,蛙鼓不打了,蟋蟀不闹了。只剩下两种声音陪伴空山,松涛和鸟鸣。这说的是往年冬天,今年立冬,歌乐山多了种声音,每天清晨黄昏,松涛鸟语中,都会遥遥传来有人背诵英语单词声:“木船,轮船,长江,海洋,空中,作战,……”这声音一开始有些生涩,时断时续,像这个季节歌乐山中几欲断流山涧中石头窝里一小洼一小洼的积水。到了“大雪”时节,一个个单词开始串联为句子,渐渐像冰雪融化后的春水:“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防卫本土……我们将在大海大洋上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作战,愈战信心愈足,愈战力量愈大,直到新世界集天时地利,使出一切力量来拯救和解放旧世界……”懂英语的人,当能听出这声音是在诵读一年半以前,结束敦刻尔克大撤退当天,1940年6月4日,“发电机”计划的总策划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议会上那篇震撼世界的演讲词的结束语。

这天黄昏,山中更热闹了。一群孩子说说笑笑沿着弯弯曲曲石板路上得山来,是卢作孚的儿女们。礼拜六,从沙坪坝的大学、中学、小学,相约着上山来看父母。

收音机里传出悠扬的美国音乐。儿女们只要一进屋,就忘不了打开它。一家人听着音乐吃饭,难得的和美轻松。

“摆点山下的事给爸爸妈妈听。”爸爸说。

“过节了,三婶给我们每个人一块钱。”毛弟说。

“这钱做什么用?拿给乞丐吗?因为他们非常可怜啊!”女儿说。

“你说乞丐可怜吗?前方将士比他们更可怜,更痛苦呢!”毛弟说。

“爸爸上山养病,还要指挥民生公司的轮船,给前方将士送军粮,所以说,爸爸也在前方。”女儿说。

“那我们就把每个人的一块钱加起来,买一架飞机,送到前方去。炸日本鬼子。”毛弟说。

“爸爸能不能摆点家里的事给我们听听?”毛弟说。

“可以啊。”

“爸爸为啥学英文?”

“这个问题,你们上个月回家问过爸爸。”

“当时爸爸说,”儿女们笑道,“Thisisa秘密。”

“因为当时爸爸还不会说Secret,”爸爸脸一红,“还是你们提醒爸爸的。”

儿女们没在意,收音机音乐戛然而止,换成了英语新闻,播音员语调远较平时急促……

蒙淑仪发现,卢作孚不说话了,似有点走神,她便说:“吃饭吃饭。这么大一海碗珍珠丸子还塞不住你们这五张嘴!”妈妈夹一个珍珠丸子给爸爸。

“爸,问您呢!”嘴里塞满珍珠丸子,儿女们照问不误。

“珍珠……”爸爸皱着眉头说。

爸爸依旧盯着桌面以外,大家跟着望去,这才发现他望着壁炉上的收音机。

妈妈也发现爸爸所说的不是丸子,“珍珠?”

“珍珠港。”

“珍珠……港?”

“大轰炸!”

儿女们这才看出,爸爸一直在听收音机中的英语新闻。

“谁轰炸谁?”蒙淑仪刚问出,见卢作孚起身,望着收音机,说:“罗斯福演讲!”

收音机中,播音员预报的声音,换成罗斯福的声音。

卢作孚听了,告诉蒙淑仪:“昨天,1941年12月7日——这是臭名昭著的日子,美国受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突然袭击!”

卢作孚停了停,收音机中,罗斯福的声音变得高亢:“我请求美国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已进入战争状态!”

“美国对日宣战了!”卢作孚告诉蒙淑仪,“这一来,中国打赢日本,就会快些!”

“早就巴心不得了!”妈妈说。

“爸爸,你的英语,几时学会的?”儿女们大为惊喜,同声问道。

一个月后,1942年初,卢作孚病初愈,即向国民政府提交辞呈,辞去交通部次长公职。

1944年,大后方喊出一个口号,让千百万青年热血沸腾:“十万青年十万军”。

在沙坪坝的中央大学,这口号是写在横幅上,悬在参军报名处的上空。明贤挤进报名队伍,却被一个人硬生生抢在他前面,还笑道:“明贤,你就免了吧,你想想,你是谁的儿子?”

明贤一愣,被更多的后来者挤出队伍。明贤想了想,买下一份报纸。报纸头版有张照片,参军青年正在游行,队前打着横幅:“十万青年十万军”。

明贤回到家中,隔窗望见,爸爸正在书房灯下读报,妈妈扶着爸爸的肩膀听着,爸爸说了句话,妈妈点头,爸爸看妈妈点过头,提笔在报纸上写下一行字,妈妈看爸爸写的字,又点头。明贤进了屋,跟妈妈打过招呼,进了爸爸书房,将报纸头版摊开在桌上,刚好压住爸爸的报纸,说:“爸,今天的报纸。”

“唔。”爸爸看着报纸,随口读出:“十万青年十万军。”

“今天,中大教育长朱经农在学校传达了征调文件。”

“唔。”

“儿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唔。”

“儿子知道这是一项艰险的工作。”

“唔。”

“却又是报效国家、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唔。”

“儿子想参加远征军!却……”

“却……什么?”

“怕爸爸妈妈不批准。”

“爸爸说不了么?”

“爸爸、明贤,出来吃饭了。”妈妈来到门口。

“妈妈说不了么?”爸爸回头望着妈妈。

妈妈摇头。

爸爸从明贤的报纸下抽出他先前看的报纸,放在明贤的报纸上。明贤看清了,正是与他带回家的完全相同的报纸,在“十万青年十万军”横幅下,爸爸写着一行字:“明贤若志愿从军,父母完全支持。”

“北碚的豆花土沱的酒”,小三峡乃至重庆府,这句老话无人不知。自抗战大撤退,北碚成为大后方重镇以来,更是传遍四方。

土沱酒,非浪得虚名。土沱全称水土沱,是嘉陵江小三峡一带水土俱佳的好去处。当地盛产红高粱,“过赤如桑椹,光亮过之”,最是酿酒的好料。更有一股好水——“九龙山泉”。料好水好,皇天后土所赐,自古好酒的川人,自然不会辜负!便有杜康的弟子,泸州老窖的传人在此建酒厂,于是捧出这与北碚豆花齐名的土沱酒。

宜昌大撤退过来的一个化学家孔右工,自身就是个酒类爱好者,他投在西部科学院门下,亲自去土沱化验了,又是去源头取水,又是向地底挖泥,忙活了几天下来,郑重其事宣布科研结论:“九龙山泉微酸,最宜发酵糖化造酒,又检验出土沱酒窖泥中富含各类有益微生物达数百种……”孔右工说得满嘴里白泡子翻翻,酒厂师傅徒弟听得恍眉恍眼。孔右工不得不解释微生物,“莫看它小,它在酿酒中的作用可是比鬼子大轰炸扔的炸弹还大。”酒厂的人就开始打瞌睡。孔右工偏是个说话从不看人脸色的角儿,非要把学术论文念完,最后一句是:“土沱酒窖中微生物含量,几乎可与1573年建窖的泸州老窖相比,因此……”还不等孔右工将因此说完,下面黑压压跪倒一大片,酒厂老师傅带着大小徒弟磕起响头来,连呼:“化学!全国最好的化学!先生光挖了酒厂一小坨泥巴放在小瓶瓶里头就看出酒厂来路!”原来这土沱酒当真得过泸州老窖真传,中国酒业于酿造技术一门上,从来是不著文字,口口相传,土沱酒师傅更是向外人隐瞒了自己来路,“却不料被化学化出来了!”酒师傅一叹,当即聘孔右工为本厂化学顾问。孔右工大喜过望,当场说断:“聘金分文不取,终身喝土沱酒管够不拿钱。”后来孔右工在这厂里,人称“孔化学”。

最受用土沱酒的未必是孔化学。傅抱石撤退北碚,画兴更浓。大师无酒不画,铺纸之前,每每命还是个娃娃的小公子傅二石出家门拐个弯去金刚坡沽酒。多年后再读傅抱石当年画作,须是他自己满意的画作,往往能见到一方闲章“往往醉后”。傅二石多年后作文还说,“我对父亲的‘最大贡献’就是到店铺里给他打酒。”不用说,打的是土沱酒。

丰子恺三餐离不得酒,胜利后离渝回浙江老家,最记得的还是“渝酒”,称“熏熏然乐而忘忧”。

五千年一路数下来,中国文人,几个无酒?至于打抗战年头,文化人撤退到陪都到北碚,原以为有个安身之所、能与国人共谋有朝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