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周泰解开衣服。孙权亲手指点泰身上斑斑伤痕,询问其来由。周泰一一述说完毕,孙权扶着他的胳臂,流着眼泪说:“周将军,你为我孙氏兄弟出征死战,勇如熊虎,不惜生命,受伤几十处。看您伤痕累累,肤如刻画,我于心何忍!我怎能不把您作为骨肉之亲,授您以兵马之权呢?将军乃东吴之功臣,我要与您休戚与共,同享富贵。”说毕,便将自己所用的御盖赐给周泰。周泰感恩戴德,诸将亦无不心悦诚服。正因为孙权能推贤下士,爱才如命,天下之士才视孙权为圣君明主,望风而归,使东吴贤臣如林,猛将如云,故能保江东几十年基业。
孙权还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臣下的正确谏诤,勇于采纳。孙权对自己说过:“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而有纯白的狐裘,是集众狐而成的。能用众人之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人之智,则无畏于圣人。”孙权曾在武昌临钓台饮酒,权及群臣皆酩酊大醉。权还醉眼朦胧地说:“今日大家都要畅饮,一醉方休!只有醉倒台中,才能停下!”老臣张昭正色不语,径直走出台外,端坐车中,孙权派人将张昭唤回,对张昭说:“不过是一起作乐,你何必生气?”昭答道:“过去商纣王作酒池肉林,竟长夜之饮,当时也认为是作乐,而不觉得是作恶。”孙权听后,默然不语,思虑再三,深感惭愧,遂命罢酒。
但孙权到了晚年,刚愎自用,猜忌群臣,信用奸佞,排斥忠良,与前期英雄作为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东吴嘉禾二年(公元223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突然遣使向东吴上表称臣。孙权大喜过望,为之大赦天下,并欲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为使,将兵万人,携带金银珠宝,漂洋过海,授公孙渊为燕王,并赐九锡。满朝文武以张昭、顾雍为首,都痛切谏止,认为公孙渊乃反复小人,不必对他宠遇过厚,只需派兵吏护其使者归返即可。张昭说:“公孙渊背叛曹魏,担心招致讨伐,故远来求援,归顺并非本意。如果他重又投靠曹魏,我国派出的使节不能返回,岂不取笑于天下?”孙权不听。张昭再三谏诤,孙权仍不接受,依然坚持己见,派张弥、许晏等前往辽东。张昭见此,十分气愤,遂称病不朝。孙权恨张昭不从己命,命人用土将张昭家门堵住。张昭一见,来了个针锋相对,又从门内用土封住,再也不出门。
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吴国使臣,重新倒向曹魏。孙权听说后,勃然大怒,不仅不检讨自己处事不当,反而迁怒于公孙渊,说道:“我已年届六十,世界之事,无所不知。近来却为鼠辈所骗,真令人气愤!若不斩截这鼠子之头掷于海,还有什么面目当皇帝!就算长途跋涉,我也要亲征鼠辈,以雪心头之恨!”说着,就要带兵亲征,幸亏众臣谏止。
随着猜忌心的日益加重,孙权专门设置了校事、察战两职,用以监视文武百官。中书校事吕壹,诋毁大臣,罗织罪名,构陷无辜,使无罪有功之臣,互相纠举,横受大刑,而孙权对他却十分宠信。丞相顾雍无故被诬陷,遭到软禁。江夏太守刁嘉被陷害,几乎受诛。太子孙登数次劝谏孙权,不听。大将军陆逊见吕壹窃柄弄权,擅作威福,而无人可禁,与太常等人同心忧思,以至流涕。骠骑将军步骘多次上书,揭露吕壹罪行,请求孙权改变虽有大臣而不能用的状况,重新任用顾雍、陆逊等忠贞股肱之臣,孙权却置若罔闻。潘濬见孙权如此不纳忠言,百般无奈,竟想铤而走险,借宴会之机袭杀吕壹。后壹虽因陷害左将军朱据,事情泄露被杀,但校事等官仍然不废。
东吴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出南郊祭天地,回宫之后,即得风疾。十二月,孙权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拜为太子太傅,开始安排后事。东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夏四月,孙权病死,时年71岁,谥曰“大皇帝”。
第三十九章 会稽王孙亮
一、侥幸继嗣大臣专权
孙亮为孙权的幼子,是东吴的第二个皇帝。孙亮能够当上太子,以至后来继承帝位,是他自己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原来,东吴大帝孙权有7个儿子,他早已选定三子孙和作为太子。孙和,字子孝,从小就聪明智慧,颇得孙权喜爱。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又极得孙权宠幸,因此人们都说孙和母子将来一定会有大贵。孙和长成之后,喜爱文学,善于骑射,礼贤下士,明辨是非,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14岁时,孙权便为孙和配置宫卫,令中书令阚泽加以教导。孙和19岁时,孙权正式立他为太子,并亲自为他挑选陪侍教导之臣。
但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平常与孙和母子不合,她怕孙和当了皇帝对己不利,故利用一切机会在孙权面前挑拨。有一次孙权患病,太子孙和恪尽为子之道,去宗庙为父亲祈祷。孙和的妃子张氏的叔父张休,家住在宗庙附近,恰巧,这天在门口碰到孙和,就对他说:“太子何不来敝处一坐?歇息歇息,我们也好奉茶。”孙和本有些犹豫,可禁不住张休反复邀请,盛情难却,又怕不进张家门会引起张妃不悦,于是便随张休进了张宅。谁知全公主经常派人监视孙和母子。这次孙和出宫,全公主早就派人在后面尾随盯梢。见孙和进了张休的家门,盯梢者马上回去报告了全公主。全公主得此消息,心中大喜,马上去见孙权。
全公主进入内宫,见孙权正躺在病榻上,她便装出十分踌躇的神态,对孙权说:“父皇,孩儿听得一事,不知是否当讲?”孙权闻言睁开双眼,见是爱女在身旁,便说道:“有什么事快快讲来,为父恐怕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全公主道:“听说太子声称要去宗庙为父皇祈祷,却不在庙中。有人看见他去太子妃家,像是策划密事。父皇龙体欠安,太子不来服侍,反而去与岳父密谋,我担心他们会有非常之举。我还听说太子母亲王夫人见到父皇您病重,不仅不感到悲痛,反而面带喜色。这些都不是臣下应取的态度。请父皇多加留意。”孙权一来年事已高,二来病中不辨忠奸,听说这些事,大为震怒,便欲马上惩治孙和母子。王夫人听说孙权暴怒,恐怕祸及自身和儿子,忧惧成疾,竟至一病不起。孙和也怕自己被废黜甚至被诛杀,整日惴惴不安,食不甘味。
过了几天,孙权病情好转,重又理事,想起全公主的那番话,对太子不孝十分恼怒,便有更换太子之意。全公主见是个进言的机会,便反复在孙权面前极力夸赞丈夫从侄全尚之女美丽贤惠,劝孙权为少子孙亮纳为妻室,一时说得孙权心意颇动。不久,孙权正式提出要废黜孙和,改立孙亮为太子。大臣陈正、陈象、朱据、屈晃等人坚决反对,还引经据典地说,如果改立太子就会引起国政混乱,言中颇有把孙权比作历史上的昏君之意。孙权怒不可遏,竟将陈正、陈象二人灭族,令人把据、晃二人拖入宫殿各打100大板。经过这番周折,孙权改立太子之事就定了下来。
东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正式废黜孙和,立孙亮为太子,以全氏女为太子妃。就这样,孙亮成为太子,登上储君之位。这一年,孙亮恰巧10岁。
东吴神风元年(公元252年)夏四月,孙权驾崩。中书令孙弘与诸葛恪同受遗命辅政,但孙弘素与恪不合,担心以后为恪所治,便想封锁孙权驾崩的消息,秘不发丧,再伪造诏令,除掉诸葛恪。侍中孙峻发现此谋,便告知诸葛恪。恪因此定下诛杀孙弘之计。一日,诸葛恪请孙弘入宅议事,孙弘不知是计,毫无防备,欣然前往。正在座中谈论之间,诸葛恪忽然变色,向孙弘喝问道:“你为何不公布陛下噩耗,居心何在?”孙弘不曾提防,张口结舌,不待回答,随即被屏风后面冲出的军士乱刀砍死。
诸葛恪随即公布孙权驾崩的消息,辅佐太子孙亮继位,改元建兴,大赦天下,孙亮又改拜恪为皇帝太傅,居首辅之任。
孙亮即位之时,不过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大权掌握在太傅诸葛恪手中。诸葛恪乃东吴名臣诸葛瑾之子,蜀相诸葛亮之侄。恪极有才干,但陆逊认为他凌辱尊者,蔑视卑者,缺乏安德之基。其叔诸葛亮认为恪性情空疏,不够精细。其父瑾也认为恪不是保家之主,常以此为悲。现在,诸葛恪新居首辅,极想建立政绩,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便大行惠政。他废除负责纠检的校事之官,赦免在逃的罪犯,免除关税,事事注意给人以恩泽。因此人心大悦,每当诸葛恪出入时,百姓都驻足翘首,争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