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瑾哥儿回到榆林后,十分忙碌,他已经有了军队的身份,平时基本都不在家,偶尔休息的时候才回家一下,因此曹氏和锦姐儿十分自由,应下做客邀约后。锦姐儿与曹氏就积极开始准备衣裳和首饰。在京城的时候,曹氏得了很多时兴样式的新衣裳,这次也算是锦衣回乡,自然想着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自己的外婆。锦姐儿到了榆林后是第一次正式到别人家做客,还是自己嫂子的亲戚家,因此也收了平时的惫懒性子,好好挑选了一番。跟着到榆林的四喜和六欢,都说,小姐难得积极一次呀。
锦姐儿为自己准备了湖色的褙子,白色裙子,清新可爱。她还帮着曹氏准备了金黄色绣花褙子,葱黄色的裙子,贵气又不失清雅。华哥儿则是大红刻丝衣裳,锦姐儿还调皮地拿起胭脂给华哥儿眉心点了一点,然后取消华哥儿是个招财童子。曹氏抱着自己的儿子,“可怜的华哥儿,被自己的姑姑捉弄。”华哥儿一付天真无邪样,还依依呀呀地抢着锦姐儿手上的胭脂。
曹氏的外公姓万,祖上有胡人血统,世代居住在榆林,家中主业却是经商,近几代中,倒也出了几个读书人和军官,不过职位都不高。比如说,曹氏的叔叔中,就有一个在吕梁当父母官,而曹氏的母亲则嫁给了甘肃总兵。因此万家虽然门第不高,但是富甲一方,在榆林也算是一方豪门了。
从瑾哥儿家出发,坐马车,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万家。锦姐儿撩起帘子看了下万家的大门口,居然出乎意料的低调。门房早就得了曹氏要来万家的消息,开了边门,方便马车直接驶进去。到了垂花门前,曹氏的大舅母姚氏已经带着一众人等在那里,一一见过礼后,抱着华哥儿就舍不得放手。华哥儿一点都不怕生,还伸手想去拽姚氏的耳环。锦姐儿和曹氏早就在旁边防范他,赶紧抓住他的小手,塞了个玩具给他,这才消停些。曹氏有点歉意地说:“华哥儿现在看见闪闪亮的东西就抓,我们都不知道被拽了多少次了,平时在家里,都很少带耳环项链这些,连头上的花都少带了。”姚氏很喜欢华哥儿的活泼,“这样的哥儿才机敏。”
锦姐儿乖巧地跟在曹氏身边,一边听着大人们说话,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陌生的万府。其实西北的宅子,都比较少树木花草,厚重感更浓。其实就是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姚氏直接带着去了老太太住的院子,一进院子,就有体面的嬷嬷迎上来,“老太太一直在念叨了。”锦姐儿看了下正屋的门口,上方匾额写着“熙和堂”,门口的小丫头,打起了帘子,一行人鱼贯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是一株巨大的珊瑚,扑鼻而来是一股清香,绕过珊瑚,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被众人扶着站在罗汉床前。只见曹氏已经快步上前,向她行礼:“给外祖母请安。”只见曹氏的外婆拉着曹氏坐下,“好孩子,两年多不见,一晃眼都是做母亲的人,还这么爱掉眼泪。”曹氏不禁撒娇,“我哪里爱掉眼泪了。”这时候,姚氏已经抱着华哥儿,带着锦姐儿上前,“老太太,这是华哥儿。”待老太太接过华哥儿后,又拉过锦姐儿,“老太太,你再看看这位是谁?”
老太太刚抱着华哥儿,亲了几口,她抬头看着锦姐儿,把华哥儿交给曹氏,拉过锦姐儿好好打量了一番,然后才说,“你夫家的人都长的俊,看你小姑子,我看比你还俊上几分。”锦姐儿趁势向老太太请安。老太太拉着她坐在另一边,亲切地说,“你嫂嫂是个实在人,要是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只管跟她说,在榆林,除了你舅舅外,咱们家也算是最亲的了,有空多点来咱家玩。我们家也有好几个姑娘,跟你年龄相仿的,刚好你们可以一起玩。”
曹氏抱着华哥儿在一旁打趣,“老太太看见锦姐儿,连华哥儿都不要了。”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你这孩子,还是这么泼,华哥儿和锦姐儿都是孩子,我都疼。”然后又叫身边的大丫头拿出两个荷包,每人送了一个。锦姐儿接在手中,感觉硬硬的,应该是首饰之类的。华哥儿把首饰拿在手中,就不肯撒手。还一个劲地往嘴里送。还是锦姐儿拿了一个苹果逗他,才把荷包换下来,交给身边的丫头拿着。
接下来姚氏还给锦姐儿介绍了曹氏的二舅母毕氏,大房家的女儿三娘和五娘,二房家的女儿四娘和六娘。三娘和四娘比锦姐儿大,五娘和六娘则比锦姐儿小。锦姐儿看万家的女儿都皮肤白皙,深目高鼻,虽然头发是黑色的,但是一看就是有异族血统。前世看惯了外国人,锦姐儿对异族血统的人倒也不感觉陌生,再加上万家的四个姑娘性格都偏活泼,所以很快,大家就吱吱喳喳地说起话来。
四个姑娘自小在榆林长大,榆林对女儿家出门的禁忌不大,所以她们已经积极向锦姐儿介绍榆林有哪些地方值得玩,哪里的茶好喝,哪里的衣裳好看,哪里的饭菜好吃等等。
曹氏见锦姐儿与自己外公家的姑娘们相谈甚欢,放下心来,原来她还担心锦姐儿自幼在京城长大,会看不起边远小地方的同龄人,现在看来,自己的这个小姑子比想象中更好,不只能干,性情更是一顶一的,该柔顺的时候柔顺,该活泼的时候活泼。
午饭是在老太太那里用的,锦姐儿和曹氏一左一右坐在了老太太旁边,西北人家吃的饭菜都很大份,而且做法比较粗犷,幸好锦姐儿不挑食,就算吃着也觉得别有风味。万府的人对锦姐儿印象很好,因为她落落大方,言语不失风趣,更别说那通身的气派和气质,是榆林大户人家的闺女都没有的。
四娘她们十分喜欢锦姐儿,缠着曹氏,要改天过去她们家玩,还有带锦姐儿出门玩。曹氏正担心自己要照顾丈夫和儿子,冷落了小姑子,自然鼓动锦姐儿跟着她们玩,当锦姐儿得知四娘她们都会骑马的时候,心中跃跃欲试了,立刻约定了日子去万府别院骑马。据曹氏和四娘她们描述,这个别院在离榆林城一个时辰路程的乡下,就在山边,整座山都属于万家,因此她们可以骑马上山玩,还可以在山脚下比赛骑马。
锦姐儿眼巴巴地看着曹氏,曹氏抿嘴笑了,“等我们回家问过你哥哥,再做决定吧。”锦姐儿也知道不能马上答应下来,只好保证一定好好说服哥哥,找时间跟她们去别院骑马。老太太担心锦姐儿的骑术,赶紧阻拦,“你们还是带着锦姐儿去逛街或者逛庙会,去寺庙玩玩好了。”
曹氏看见自己外婆这么担心,轻声安慰她,“锦姐儿其实骑马骑得挺好的,只是一直都是在京城家中骑,到时候找个人跟着保护就可以了。”
老太太这才放心点。锦姐儿在旁边已经开始盘算骑马的事情怎么跟哥哥说了。
第二十九章 珠娘
第二十九章 珠娘
珠娘在榆林是一个知名人物,第一次听闻她的名字,还是在万府做客的时候,六娘提及的。锦姐儿还记得当时六娘活泼的声调,“我们还可以去找珠娘玩,她酿的酒可好喝了,还可以养颜呢。”
第二次听闻珠娘的名字是从自己的哥哥瑾哥儿那里,那天瑾哥儿沐休回家,提了好几壶酒,“回来路上经过珠娘的铺子时候,她说听说我妹子来了榆林,送了我几壶酒,是给锦姐儿尝试的。”
锦姐儿不由吃惊,“送给我的?”她接过酒,“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收到别人送的酒呢。”
瑾哥儿哈哈大笑,“这里跟京城很不一样吧?在京城要是让娘亲和祖母知道你喝酒,还不唠叨你好几天呢。”想想又说,“珠娘酿的酒很好,你可以慢慢尝尝,不要一下子喝太多就不会有事的。”
曹氏在旁边打开酒壶,闻了一下,“是适合女孩喝的酒,看来这次我也能沾沾锦姐儿的光了。不过我目前还不能喝,等华哥儿周岁了,我就可以喝了。”
锦姐儿也凑过去闻了下,感觉到一股芳香,“难道这是鲜花酿造的吗?这么香。”
曹氏笑着收起来酒壶,“改天我们出门的时候,带你去珠娘那里,问问她这些酒都是什么做的。”
第三次听闻珠娘的名字是在大街上,当时锦姐儿和曹氏、华哥儿坐在马车上。曹氏指着街边跟锦姐儿说,“锦姐儿,看,那是珠娘。”
锦姐儿好奇地伸出头去看,只见街边店铺坐着一位女子,她看起来是店铺的老板娘,正坐在柜台前跟店铺伙计说着什么。锦姐儿跟曹氏说,“嫂嫂,我们过去打声招呼不?”
曹氏看起来很喜欢珠娘,欣然答应。来到店铺前,珠娘似乎已经看出是曹氏到来,走到门口,迎上来,“我看马车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