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年战争也不例外。当时,新教徒联盟盟主瑞典国王古斯塔夫连续打败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被誉为“北方雄狮”。希特勒最为崇¨。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拜的偶像是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而腓特烈二世的偶像却是古斯塔夫。“神交的挚友,未曾谋面的老师”——这是腓特烈二世如同花痴一般的名言。偶像中的偶像古斯塔夫在三十年战争中叱咤风云,将瑞典从一个边缘小国提升为欧洲强国。拿破仑说过,一支军队吃饱了肚子才能前进。实际上,所谓的雄狮不过是荷兰金融家豢养的宠物,瑞典军费几乎完全依赖于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古斯塔夫国王不仅要支付高额利息,还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来帮助荷兰人打败天主教徒。
不过古斯塔夫国王如果得知他女儿的行径一定会气得从棺材中爬出来。1632年11月,在德国吕岑,古斯塔夫二世率领新教联军与嗜好抢劫的华伦斯坦率领的天主教军队爆发会战。新教联军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古斯塔夫在战斗中与主力部队脱离,结果与敌人的骑兵队遭遇,在格斗中阵亡。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继任瑞典国王。克里斯蒂娜笃信并秘密皈依天主教。为了能够公开自己天主教的信仰,她于1654年退位,将皇位让给表哥卡尔·古斯塔夫。1689年,62岁的克里斯蒂娜去世,被葬于她父亲一生与之为敌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克里斯蒂娜年轻时和西班牙驻瑞典的特使交好。1933年,这个故事被好莱坞改编成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电影《瑞典女王》,主演是美国电影学会选出的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排名第五的瑞典裔女明星葛丽泰·嘉宝。实际上,克里斯蒂娜本人长相丑陋,丑得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喜欢她,历史上并不存在电影中所描述的浪漫故事。
在30年的战争中,站在舞台上表演的似乎是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和瑞典,但幕后操纵者却是荷兰。国弱人少的荷兰一直用金钱资助法国、瑞典、丹麦、英国的联军。到1645年3月,瑞典军在波希米亚大败哈布斯堡军队,同年8月法军又于纳林根会战击溃哈布斯堡军队。1648年,法瑞联军又在两次大会战中完胜哈布斯堡军队。至此,哈布斯堡家族元气大伤,再也无法继续对抗下去了。1648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荷兰获得了彻底的独立,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金融与贸易中心,西班牙却从此失去了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
德国是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减少1/3,并分裂成360多个小邦国,在欧洲丧失了话语权。法国侵占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大国。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文学家都德的那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所描写的地点,这块地方原本就是德国领土,直到21世纪的今天,当地老人仍说德语。
俄国人的雄起也与荷兰有关。如果你仔细观察荷兰与俄国国旗,就会发现,将荷兰国旗旋转180度就是俄罗斯国旗。17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上声名赫赫的“真正的伟人”(恩格斯语)——俄罗斯彼得大帝曾打扮得像一个荷兰船夫一样,用化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在荷兰做过工匠学习造船,还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当过船长。1699年,彼得大帝效仿荷兰国旗设计出俄罗斯帝国国旗。1883年5月7日这面旗帜正式成为俄国国旗,1917年十月革命后三色旗被取消。1991年8月21日这面旗帜再次被采用,成为现在俄罗斯联邦的国旗。
三十年战争之后,一波刚平,一波又起。17世纪中后期,当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逐渐腐朽溃烂之后,英国与法国这两个当时欧洲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开始压制荷兰的崛起。英国人在海洋上与荷兰人战斗,法国人在陆地上直接入侵荷兰。圆滑的荷兰人凭借自己强大的金融实力联络了宿敌哈布斯堡家族、丹麦与两个大国抗衡多年并保持不败之势。1678年,荷兰总督奥兰治威廉亲王迫使路易十四签订了《尼姆维根条约》,双方暂时媾和。
但是,荷兰的基础实在过于薄弱,英法两国人口总数相当于荷兰的15倍,国土面积总和是荷兰的20倍左右。在英荷战争中,英国人缴获了1700多艘荷兰船只,还将荷兰殖民地——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抢了过来,改名为新约克——纽约。约克是英国的一个郡的名字。在连续几十年的经济竞争和军事压迫下,荷兰一步一步丧失了贸易与金融的霸权。尤其是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荷兰人遭受沉重打击。英国1551年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荷兰插手英国贸易。1660年的新《航海条例》规定:亚洲、非洲和美洲生产的任何商品,只能从原产地直接运入英国,且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输。违反条例的船只将被连船带货一并没收。凡从欧洲大陆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在欧洲以外各地生产的商品,必须用英国船只运入;运入英国的鱼类必须为英国渔船所捕,且只有英国船只才能运鱼出口。这样,荷兰就无法从转口贸易中赚取暴利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荷兰贸易与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维持到18世纪初期。有趣的是,1693~1694年,法国小麦歉收,饥荒在全国蔓延,国家岌岌可危。当时的法国在军事上仍然与荷兰进行着直接的对抗。可荷兰人却仍然使用瑞典和丹麦的船只继续和法国人做生意,荷兰人只为利润而来,从不将对手置于死地。100年后,当法国的军队侵入荷兰后,荷兰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法军的铁蹄彻底结束了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强势地位,荷兰才最终蜕变成无足轻重的欧洲小国。
欧洲人的政治思维:均势策略
分裂的欧洲,分裂的政治,欧洲人的政治思维一向讲究均势策略。在欧洲历史上,一旦一个大国的实力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时,次等的大国就会相互结盟对抗并削弱最强大的国家。这样就可以保持一个均势的欧洲格局,防止某一个超级强大的国家将其他国家吞并。这种与中国人不同的独特思维方式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分裂的欧洲。17世纪末的欧洲也不例外。
早先的英国是法国的被保护国。英王詹姆斯二世获得法国势力的支持,荷兰总督奥兰治亲王是他的女婿。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友情,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结合。人与人之间亦然。亲情、爱情与友情一旦与利益有瓜葛,就会被击为齑粉。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英国人废黜,他的女儿玛丽成为英王,并毫不留情地将父亲赶走了。1689年,奥兰治亲王就任英王,成为了日后著名的威廉三世,玛丽则成为女王。1690年,威廉三世打败了得到法国人资助的詹姆斯二世的军队。詹姆斯二世无奈之下只有逃到法国避难。当时的苏格兰在法律上是独立的,到了1707年,威廉三世合并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创建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为未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打下了基础。
表面上看,威廉三世与詹姆斯二世的纷争仅仅是为了争夺王位,实质上是英法两国争夺霸权的较量。在《尼姆维根条约》签订之后,法国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它的人口是英国的4倍多,是西班牙的两倍多,面积是英国的两倍多。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法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港口和海军基地。最令欧洲邻国感到恐惧的是,路易十四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张他的势力范围。四处树敌的法国成为欧洲国家的众矢之的。
1686年7月9日,荷兰总督、奥地利和德意志皇帝、西班牙国王、瑞典国王和勃兰登堡君主、巴伐利亚君主等欧洲大大小小的首脑在德意志的奥格斯堡秘密签订协议,组成了奥格斯堡反法联盟。勃兰登堡、巴伐利亚都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1688年,威廉三世的英国也加入进来,英国和荷兰成为奥格斯堡反法联盟的核心力量,威廉三世成为了联盟领袖。
1688年9月24日,路易十四对德意志宣战,奥格斯堡反法联盟战争爆发。同年10月30日,威廉三世的英国远征军从荷兰起航,入侵法国。路易十四立刻对荷兰宣战。当时的法国海军比联合起来的英荷两国的海军还要强大,陆军在欧洲大陆也无人能敌。法国军队在海洋中、在陆地上都节节胜利。1692年,路易十四纠集法国、爱尔兰联军趁胜准备入侵英国本土,结果在拉乌格被英国打败,法国获取全面胜利的希望化为泡影。1697年